词条 | 新五角大楼案 |
释义 | 1、 事件简介: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网站再次公开一批美国机密文件,同前几次公布有关美国军方材料不同,这次披露的文件,矛头直指美国外交部门。内容涉及 274个美国驻外使馆在过去三年发送给国务院的251,287份秘密电报,其中一些电报甚至是2010年2月底发出的,当中有15,652份是机密资料。机密内容牵涉美国盟友,也涉及重要国家,如俄罗斯、德国等。意大利外长形容事件为“全球外交的9·11事件。” 该事件也因类似于美国历史上的五角大楼文件案,被称为“新五角大楼案”。 2、 解密内容根据最新公布的密件,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包含联合国官员与外交官名单的清单交给美国国务院,然后再下发给派驻各地的美国外交官,指示他们搜集清单中所列联合国官员与外交官的信用卡账号、电邮和电话号码、航空里程积分账户以及工作日程等机密资料。对于一些和美国利益有关的外国人物,美国外交官还要收集这些人的指纹、身份证照片以及DNA信息等。 针对俄罗斯美国外交官把俄罗斯总理普京描绘成一个“专制腐败”的领袖,称以他为核心的俄罗斯政府任由贪赃枉法的官员和奸诈的特务人员挪用能源生产所赚取的金钱,根本无视法律。普京是“阿尔法狗”(领头人物),梅德韦杰夫则是 “蝙蝠侠”普京的助手罗宾。 针对德国美国外交官认为,韦斯特韦勒缺乏外交经验,对待美国的举动具有两面性,“他的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这是美国现任大使的原话。2009年9月22日的一份文件中称他性格奔放,因而很难在与默克尔的争论中甘居下风。在韦斯特韦勒刚刚接手外交部长职位时,美国外交官评价他“还需要对这一行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该秘密文件含有对默克尔的评价,虽不十分友好却持肯定意见。 针对英国对英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指责,对英国首相卡梅伦政治方面的批评,对一些英国王室成员不恰当言行的评价以及对有关英国议员详尽情报的要求等。 其他内容美国将伊朗总统内贾德比作是“希特勒”,将法国总统萨科齐称作是“赤裸君王”,还说他“脸皮薄”;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是“特富龙天使”,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患癫痫病,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是个偏执狂,而且过于软弱,而利比亚领导人的全职护士是一个“性感的金发女郎”。“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国务院文件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喜欢东方而不是西方”,并且他“对欧洲没有感情”。 3、 各方表态联合国联合国官员称,美国下令外交官收集联合国领导层情报的行为可能违反国际法。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美外交电报的数小时后表示,联合国不便就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的美国外交电报的真伪发表评论。他提醒美国,联合国成员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保障联合国所享有的豁免和特权的义务。 美国希拉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9日就维基解密泄露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作出首个官方回应,称这不仅是对美国而且是对国际社会的攻击。她在一个长篇声明中称,美国对机密外交电报遭泄露表示遗憾。希拉里称,文件遭泄露使许多曾与美国外交官进行过交谈的人士生命受到威胁。 美国总统奥巴马支持在美国及全世界推动负责任且开放的政府,但强烈谴责泄漏机密文件的行为。因为这种“鲁莽而危险”的行动,不但与这项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将危害相关人士的人权、工作和生命。 俄罗斯正在访问印度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他希望维基解密网站泄露的美国机密外交文件中有关对俄罗斯总理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言论不会使两国关系受损。 联合国 联合国官员称,美国下令外交官收集联合国领导层情报的行为可能违反国际法。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在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美外交电报的数小时后表示,联合国不便就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的美国外交电报的真伪发表评论。他提醒美国,联合国成员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保障联合国所享有的豁免和特权的义务。 意大利 据意大利安莎社的报道,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对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并没有感到烦恼。安莎社援引他的亲信称,他对文件的内容抱以大笑。不过,他随后显得急躁,称他对“第三或者第四级别”外交官的言论不感兴趣。美外交电报曾称,贝卢斯科尼“不负责任、自高自大、能力不够”。 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把事件称为“世界外交的‘9·11’事件”。 英国 英国首相府在一个记者会上对维基解密的行为提出谴责。它还表示,它预计维基解密在未来几天内还将公布更多文件。首相府称,文件遭泄露损害了英国国家安全。英国外交部对这些机密信息被透露予以谴责,其发言人称:“我们谴责任何没有经过授权的解密行为……这会损害国家安保、不符合国家利益。” 4、 事件争论1、公众知情权如何与国家机密平衡?公众知情权如何与国家信息安全相互平衡,成为此次事件最具争议的焦点。此争论与曾经的五角大楼文件案十分相似。当时最高法院判定纽约时报无罪的理由是: 1.机密文件是用纳税人的钱做出来的,政府对此没有知识产权,民众对文件拥有最终的所有权。 2.文件泄密是政-府的疏漏,保密是政府职责,不能怪罪于他人。 3.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立即”的威胁时,政府才能以此理由限制媒体的言论自由。政府无法证明发表过时的秘密文件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立即”的威胁,因此不能以此限制言论自由。 国家总是倾向于扩大保密的范围,从而伤害了公众的知情权。符合法治要求的国家机密不能仅以公众的知情权为由予以公开。但同时,如果国家机密文件本身是违法的,或者需要被公众知道的,不公开则成为危害公众利益的,那么公开这些信息则反而是维护人民利益,不应仅以泄密为由加以法律制裁。 2、 阿桑奇是不是滥用了新闻自由?支持者观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调查显示,有41%的受访者认为他不应该因披露美国外交秘密电报而遭到起诉。 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认为:1、相信人们能够使用好自己的理性,反对对新闻活动实施任何形式的限制,认为新闻自由是一项消极的自由。2、只要观点来自自己的本心,那么无论其对错都应该被展示出来。真理只有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中经过碰撞,“自我修正”,才能逐渐展现出来。3、认为政府是言论自由的敌人,应该警惕政府。 从古典自由主义理论来看,阿桑奇有发表这些机密且不受约束的权力,同时他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明显且即刻的危险”,政府不应该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名进行制裁。 反对者观点:不该无节制的泄露机密,至少不该侵入私人领域。 社会责任论怀疑人的理性,强调权力是与责任相伴随的。言论自由不应该伤害公关利益。同时,政府不应该再被排斥在言论自由之外,而应该为言论自由营造条件。 在此案例中,维基解密泄露的机密,很可能伤害了公共利益,不应该以为以绝对的新闻自由来逃避责任。至少私人的机密不该被侵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