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释义 | 建站历史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为了认识了解新疆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新疆的自然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1年,在新疆综合考察基础上, 建立了我所,进一步深入开展了对以新疆为代内 陆干旱区资源、环境、生态的研究,陆续建立了莫索湾治沙站、莎车治沙站、新和土壤 改良试验站、十户滩土壤改良试验站、巴音布鲁克草原试验站、吐鲁番沙漠研究站和策 勒沙漠研究站等定位研究站。经过科技人员多年努力,这些站已经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发展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改善环境,并为发展生态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为响应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和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科学院制定了“陆 地生态系统研究计划”,随后建立了一些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而作为我国五大生态类型之一的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薄弱。1979年,著名生态学家阳含熙和陈昌笃教授,应我所之邀,前来新疆进行考察,为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选址。1983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制定生物学科发展规划时,明确要求对干旱区生态站的建立进行积极的选点筹备。之后,我所多次组织所内外专家对生态站的地址进行考察和论证,并得到中科院、院各专业局、新疆分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根据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的建议和我所的申请,1987年3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在新疆阜康建立荒漠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阜康站),以完善我国生态研究和观测网点的布局。 1989年院建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阜康站被纳入网络内。 1992年,通过专家评审,阜康站又被列为CERN重点试验站之一。 1997年,通过专家评审,阜康站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在新疆唯一的一个开放站。 2000年,阜康站经过审核又成为国家重点野外试验站试点站。 2005年,阜康站经过审核又成为国家重点野外试验站。 阜康站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的阜北农场,阜康站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222团(阜北农场),站部距乌鲁木齐86公里,工作范围的地理位置为东经87°45′--88°05′,北纬43°45′--44°30′(一般称三工河流域)。全市土地面积1294.2万亩,山区面积约占50%。全市绿洲面积46万亩。其中古老的阜康绿洲远在两千年前就列入汉代版图,开始了农耕的历史,近40年又有大面积的新绿洲兴起。由海拔5445米的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到海拔460米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上下达80公里范围内出现的完整的自然景观带,即高山冰雪带―高山、亚高山草甸带―中山森林带―低山草原带―荒漠带及沙漠。 研究地区既有古老绿洲和新绿洲分布,又有保护较好的自然植被,共记录有植物57科,369种。动物初步记录有脊椎动物园150种,其中鸟类94种,兽类37种。这里分布着国家级保护动物25种,如珍贵的黑鹤,雪豹,北山羊和小鸨等。 本站所处地区属温带荒漠气候,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6.6℃,最高气温42.6℃,最低气温-41.6℃,七月平均气温25.6℃;一月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64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冬季积雪29厘米,无霜期174天。 (三)区域代表性 1. 研究地区在世界干旱区中占据重要地位 全世界干旱区总面积4675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5%,我国干旱区面积约4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7%。上述数字表明,干旱区是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广阔地区。在全球人口增长,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的今天,而开发程度低,潜在资源丰富的干旱 区,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因而,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的观测和研究已开始形成热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5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干旱区面积占到88.7%,(其中极端干旱区占28.8%,干旱区占36.7%,半干旱区占23.2%),形成新疆占绝对地位的景观。 并且,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心,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即在乌鲁木齐市西南永丰乡的包家槽子 村(87°20′E,43°31′N),乌鲁木齐东西距海洋均约2300公里,是世界陆地上距海洋最远的地区,干旱区资源的潜在优势和环境的严重问题,在新疆均表现十分突出。建在这一地区的阜康站,因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在世界干旱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是我国干旱地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干旱区,人类与荒漠处于长期、持续的对峙状态,由此形成荒漠―绿洲犬牙交错, 交替消长的独特景观。观测研究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变,在抑制荒漠生态的恶化,促进绿洲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科学和生产意义。新疆绿洲面积仅7.07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区面积的4.25%, 基本处于荒漠的包围之中,形成了巨大的荒漠―绿洲生 态体系。因而开展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研究,更具有重大意义。 阜康站所在区域,基本具备干旱区所有的生态类型,以博格达山的冰川到古尔班通特沙漠,形成一个完整的垂直带和水平地理带,包括冰雪带、草甸草原带、森林带、荒漠草原带、戈壁带、绿洲及沙漠。在绿洲中,既有2000年以上灌溉耕作历史的古老绿洲,也有建国以来大量开发的新垦绿洲。而且,上述完整、系统的生态系列,反映在不到10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在世界上极其罕见。 此外,阜康站所在的三工河流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小流域,为开展流域内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系统监测,创造了十分方便和理想的条件。在研究范围内,有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1990年被批准为生物圈保护区,因而,成为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络的组成部分。天池保护区和阜康荒漠生态站,受到国际和我国政府的关注。 上述表明,阜康站及其研究范围,在世界和中国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