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泉寺 |
释义 | 甘泉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因寺中甘泉而得名。该寺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寺内现存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足以佐证该寺历史之悠久。银杏树下,有一块石碑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题为《重修龙窝寺碑记》 ,该碑高约四米,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为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碑背面记载着甘泉寺过去的辉煌:拥有良田千顷,寺内僧人逾百,重修时捐资捐助者有数千人之众。 概述甘泉寺甘泉寺坐落在名山秀水的枣庄北郊风景区腹地,古称伽蓝神庙,又称龙窝寺,为鲁南名寺之一。该寺始建年代已无从查考,明朝万历年间曾进行较大规模重修。至近代仅存遗址,1992年重建,正名甘泉寺,因甘泉而起今名。占地10.7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窑神殿、东西配殿,两侧为连接长廊,院内有放生池、甘泉、千余岁银杏树及各种古树,寺内还存有历代修建寺院的石碑。大雄宝殿塑金身佛像三尊,配以十八罗汉,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放生池内塑有骑龙观音,甘泉水流注池内。 传说甘泉寺 甘泉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始创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或曰始建于宋代,但均无确凿证据。相传曾有一名士考中状元,唐皇见其一表人才,便将皇姑许配给与他。状元为了逃婚弃国回家,来到这里依山靠泉,建了座寺庙,出家做了和尚。皇姑追夫心切也来到这里,见郎君已出家,无奈便在寺庙前建了尼姑庵。传说虽无文字记载,不足为证,然寺内现存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足以佐证该寺历史之悠久。 建筑结构甘泉寺 1996年4月,甘泉寺管委会逐级申报,终于被上级主观部门批准为枣庄地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为此山东省佛教协会指派千佛山高僧,88岁高龄的寂昌法师常住甘泉寺任住持。从此,甘泉寺香火日渐旺盛,枣庄市三百多名居士得到了合法的活动场所。经寂昌法师和寺内五名僧人及众居士共同努力,后经寂昌长老与十方信众戮力同修,使该寺成为鲁南第一梵刹。寺院建有高大的山门及钟鼓楼、天王殿、大悲廊、放生池、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客堂、斋堂,并有东西配殿14间,男女寮房若干间,两层法堂正在兴建之中。寺院环山面水、一泉在抱。每年春季,南山梨花如雪,门前桃花似粉;秋季则石榴挂果,四山点翠。如今的甘泉寺又在放生池前新建了天王殿,殿两侧同时建起东西走廊,与东西厢房连接,同时还建起斋房,解决了僧人和居士的食宿问题。现在,寂昌法师经常往来于甘泉寺与济南千佛山之间,从事佛教活动。甘泉寺内日常事务,由心昊法师代为主持。在重建甘泉寺的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还发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关重修甘泉寺石碑12块,并在重建后的大雄宝殿右侧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块雕龙石碑,为清嘉庆六年(1802年)所立,此碑记载了枣庄之所以被称为煤城的历史,碑文说:“吾邑人有煤窑开自前朝万历年间,迄今(即嘉庆年间)掘取殆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邑之人王琛与山人太谷智太洋合伙采煤而得之”,及其在甘泉寺内修建窑神庙的经过,此碑进一步丰富了甘泉寺的文化内涵。 景点集萃甘泉寺近代仅存遗址,1992年重建,正名甘泉寺,因甘泉而起今名。占地10.7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窑神殿、东西配殿,两侧为连接长廊,院内有放生池、甘泉、千余岁银杏树及各种古树,寺内还存有历代修建寺院的石碑。大雄宝殿塑金身佛像三尊,配以十八罗汉,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放生池内塑有骑龙观音,甘泉水流注池内。 甘泉寺亦历史经劫难,屡受战乱雷火的袭击。到一九四九年前后,这里已倾圯殆尽,仅存残坦颓壁。一九九二年,枣庄市市中区渴口镇对甘泉寺施以大规模重修。重建后的大雄宝殿;东西厢房雕廊画栋,古色古香;四周院墙蜿蜒曲折,古朴曲雅。大雄宝殿内,如来佛祖端坐中央,东西两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大雄宝殿前台阶下方是放生池,寺之西北角银杏树下的甘泉潺潺注入,(甘泉寺因此而得名),池内游鱼嬉戏,增添无限生机。一九九六年四月,甘泉寺被批准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为此山东省佛教协会指派千佛山高僧,八十八岁高龄的寂昌法师常住甘泉寺任住持。从此,甘泉寺香火日渐旺盛,枣庄市三百多名居士得到了合法的活动场所。经寂昌法师和寺内五名僧人及众居士共同努力,如今的甘泉寺又在放生池前新建了天王殿,殿两侧同时建起东西走廊,与东西厢房连接,同时还建起斋房,解决了僧人和居士的食宿问题。现在,寂昌法师经常往来于甘泉寺与济南千佛山之间,从事佛教活动。甘泉寺内日常事务,由心昊法师代为主持。 在重建甘泉寺的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还发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关重修甘泉寺石碑十二块,并在重建后的大雄宝殿右侧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块雕龙石碑,为清嘉庆六年所立,此碑记载了枣庄之所以被称为煤城的历史。 甘泉寺石碑 甘泉寺如今已成为枣庄北郊园林中心景点,善男信女或到这里烧香拜佛,或来此处一瞻佛祖威仪。随着时间的推移,甘泉寺必将重现昔日辉煌,成为鲁南地区大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圣地。 甘泉寺石碑 银杏树下,有一块石碑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题为《重修龙窝寺碑记》载:“龙窝寺距邑址三十余里,在平山之东麓,云谷山之前,境幽地胜,中有泉水甘冽异常,旧名甘泉寺。始创无所考,元延佑年间(1314年左右),梁家庄洪宽等重修之……”该碑高约四米,为一巨石该制而成,碑文为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碑背面记载着甘泉寺过去的辉煌:拥有良田千顷,寺内僧人逾百,重修时捐资捐助者有数千人之众。 历史沿革甘泉寺 伏羲文化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8月13日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市内现有一座元代始建、明代重修的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奠伏羲的伏羲庙。在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山上庙内有伏羲塑像和元代时期的八卦盘。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的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为了加强开发研究,我市成立了伏羲文化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现在,正积极申报成立中国性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律宗是佛教发展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立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习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作持”是“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贞於僧侣,鉴於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又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 《御制法源寺碑文》称:“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祗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乃“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甘泉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寺,御书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要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甘泉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 天王殿 放生池 藏经阁 文化甘泉寺 诗词 峡州甘泉寺(陆游)江上甘泉寺,登临擅一州。山亭喜无恙,老子得重游。滩急常疑雨,林深欲接秋。归途更清绝,倚杖唤渔舟。 甘泉寺如今已成为枣庄北郊园林中心景点,善男信女或到这里烧香拜佛,或来此处一瞻佛祖威仪。随着时间的推移,甘泉寺必将重现昔日辉煌,成为鲁南地区大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圣地。甘泉寺现任方丈是心昊法师,33岁,原籍山东济宁人,1991年出家,师从寂昌法师。现任监院惟正法师,27岁,原籍亦为山东济宁人。本寺已退居方丈是寂昌法师,现已高龄90岁,原籍山东济宁人。 交通信息甘泉寺 枣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50公里半径之内有徐州、连云港、济宁、临沂4飞机场,有石臼、岚山、连云港3个出海口,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206国道穿境而过;全市二级以上公路577.3公里,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5.7公里,境内铁路全长288.5公里;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过市区南部,顺流而下与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相通,每年有大量的优质煤炭、水泥、石膏等运往各地。台儿庄船闸是京杭运河上最大的船闸,两千吨级的船舶可自由出入,境内形成了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 美食甘泉寺 枣庄的地方风味也是不少的,如大煎饼,讲究味正,不能发酸,饼又大又厚,每斤才称四个,方言称“碾拧”;还有山亭羊肉汤,以其独特的风味,被誉为“鲁南第一汤”。其特点是:汤白、味鲜、无膻味、肉质滑嫩;要说最好吃的得数台儿庄“张家狗肉”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制作精细讲究,选用十几种名贵作料,配以百年老汤,香而不腻,烂而不散,鲜美可口,色味俱佳。 马家烧鸡、道口烧鸡、金凤扒鸡就由来已久威名早成,尤其是“金凤”的扒鸡还获得过中国的鸡状元!另外特色小吃油炸糕、油酥饼、缸炉烧饼、芝麻薄脆饼、石门豆腐都是让人一试不忘的美食。 购物枣庄购物场所很多,除枣庄购物中心外的最佳购物地点是枣庄中天步行街,中天步行街建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居住为一体的高档步行街。在市中心最中心的黄金业圈内,与枣庄购物中心遥相呼应,步行街贯通后将与之形成一个汇聚人流的环行黄金商业圈,势将成为城市的“名片”。商业街内设:精品服饰、时尚服饰、鞋帽皮具箱包、休闲茶吧、咖啡吧、两旁为随意性消费、中央为目的性消费,更有效吸引双向人流,为中天步行街实现枣庄第一灯光夜市提供了保证,将来是枣庄最璀璨的一道风景线。当地特产:“涛沟桥”大米峄县石榴。 附近景点驼梁山风景区:驼梁山风景区位于平山县境内的西北部深山区,南与国家级名胜区西柏坡毗邻,东与灵寿县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北与阜平县境内北方最大的瀑布群接壤,西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相望。据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新全介绍,驼梁景区内瀑布相连,峡谷中清水长流,区内最高峰海拔2200多米,是太行山的主峰之一。这里雨量充沛,山林保护完整,走进驼梁,就像走进天然的氧气车间。 皇姑坟:皇姑坟是苍岩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始建于隋唐 ,建筑呈隋唐风格,气势宏伟,构思独特,布局合理,殿内铜铸佛像,法相端庄。主要景观有慈佑殿、妙青殿、妙音殿、山门等,是一处集佛教、民间传说、历史记载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苍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井陉县境内,总面积63平方公里,素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苍岩山中心地带形成了奇异的断崖绝壁及优越的生态环境。俯瞰苍岩,东西双峰对峙于前,南北一岭横亘于后,峰岭相向的侧面,壁立百丈悬崖,福庆寺就建在谷中崖间。苍岩山最大的特点是: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宗教寺庙众多,山峦中有不少名殿古刹。苍岩山上古木参天,层峦叠翠,自然景观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涧灵檀”、“阴崖石乳”、“峭壁嵌珠”、“炉峰夕照”、“山腰绮柏”、“窍开别面”等“苍岩十六景”最为著名。 祁阳甘泉寺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龙山之侧,因寺前有一水若甘醴的甘泉井而得名,始建于明成化已丑年(1470年),至今有538年历史。历史上曾几度兴废,1980年以后,甘泉寺重归僧众管理,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寺内树木成荫,环境幽雅。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屋宇规划为三进,有建筑面积达264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两厢有寮房、斋堂、客舍计36间,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西方三圣、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十八罗汉、七祖等26尊佛像。该寺是湖南省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湖南省五好宗教活动场所”,1999年省人民政府宗教局授予甘泉寺“湖南省宗教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该寺现有常住僧众18人. 1999年甘泉寺原老当家释悟通法师祈请上大下愿大和尚接管寺院以后,佛事活动走上正轨并进一步光大,大和尚多次讲经,应机施教,弘扬正法,以及寺内阅览室流通的大量经书光碟等法宝,使祁阳县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信众认识佛法,学修佛法,生起正知正见。现皈依弟子近千人,信众数万人,现已成为祁阳县最大的正法道场。 庐江甘泉寺位于安徽庐江县柯坦镇虎洞村境内。 甘泉寺寺庙背靠大山,面对河谷,颇为壮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三殿、四厅、八厢房构成了寺庙的主体建筑,外加生活附属设施,占地近百亩。 乾隆曾经御书甘泉寺。 抗战时期,庐江县私立四为中学,校址就选在了环境优美的甘泉寺。 寺无山不立,山有寺方奇。龙池山顶盖有龙池庵,龙池山北侧有甘泉寺,龙池山东侧有座狮子山,又名狮子楼,狮子楼上有观音洞,洞旁有观音庙。狮子山附近建有南岳庙(已拆迁),至今庙址尚存。 上述寺、庵、洞、庙,县志都有记载,然而记载最多、最详的还是甘泉寺。 1941年春,日寇占领盛家桥,逼近庐城。庐江中学、四维中学师生为避日本鬼子轰炸,先后从县城迁到甘泉寺内设临时课堂。该寺在1958年废,所拆之物用于建校。 1942年2月,当庐江中学从甘泉寺、冶父寺迁回庐城时,校长王士逸曾作《满庭芳》词一阕:“冶父晴岚,甘泉露冽,也同孟氏三迁。嗣音城阙,弦涌似当年。丽泽鸿采玉石,何须问,王后卢前,惊心处,韶华逝水,三载受陶甄。腥羶神禹城,豕蛇荐食,蜂火连天。漫新亭垂泪,争着先鞭。磨砺以须一割,传椽笔勒石燕然。澄清了,西窗话旧,重理画簪编。” 甘泉寺现仅存遗址,坐落在龙池山北麓,虎洞水库稍一侧,三方靠山,一方临水,周围近1千平方米的开阔地,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古松翠柏和毛竹,空气清新。诗人叶善守《游甘泉寺》诗曰: 寻幽入深山,身在翠微里。 叠桥通杖藜,凿穴贮泉水。 树杪觅秋声,云根探石髓。 山人最好奇,不厌频来此。 襄阳甘泉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岘山之上。现仅存遗址。 襄阳府志卷九 记载有甘泉寺。曰:“甘泉寺在县西六里,东晋时僧慧远建寺后有甘泉洞。岩石嶙峋,泉水出石龙口中,甘列异常。” 清代王万芳作《襄阳好》 第七首写甘泉寺。“襄阳好,最好是甘泉。古寺云深藏卧佛,荒台月上啸飞仙,谷雨试茶天。”寺址在襄阳城南三公里处。寺为晋代释慧远建,因寺后有泉泉水甘冽,故称甘泉寺。此寺民国初期尚存正殿三间,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甘泉寺西半里有卧佛寺,不知建于何时。这里曾经是风景宜人的地方,除王万芳外,黎家会、汤右曾、何宗贤等人也有诗歌咏唱这里的无限风光。黎家会《登岘山饮甘泉寺》云:“五岳归来江汉秋,岘亭风景正飕飕。七年梦绕三高宅,一斗心消万古愁。碑长苍苔迷旧字,僧删绿竹引清流。狂歌且喜偕童冠,那识星霜已上头。”汤右曾《岘山亭至甘泉寺》云:“篮舆呕轧傍城隈,积雾霾云黯不开。一磴自穿云气入,万峰争送雨声来。山川浩荡今如此,裘带风流安在哉?千载牛山共挥涕,古苔秋井易心哀。云藏岩谷昼冥冥,忽听天风响佛岭。草际老僧迎客至,烟中修竹入门青。坐来瀛海茫茫地,尽失山川漠漠形。休问葡萄酦醅后,甘泉一酌自清泠。”何宗贤《卧佛寺》诗云:“尘外消闲万虑微,眈诗酣泉忽忘归。不妨黄鸟识姓名,更爱青山无是非。云去禅僧闲半榻,客来惊犬出双扉。平生本有玉梯足,欲上天门借落晖。”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是令诗人陶醉的名胜之区。“荒台月上啸飞仙”,当是说佛寺已破败,明月照在荒台上,仿佛只有神仙还在那里啸歌。“谷雨试茶天”,二十四节气的谷雨节正是采摘新茶,制作新茶,品尝新茶的时节,所以说谷雨试茶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