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尝祭 |
释义 | 大尝祭的历史大尝祭是日本天皇即位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天皇只有一次,特别隆重,所以又称“践祚大尝祭”。 大尝祭是由庆祝水稻丰收的节日“尝新节”发展而来的日本独有登基仪式,体现了日本国家与水稻的渊源。 平安时代初期的天皇即位礼仪主要分为四种:即位式、大尝祭、仁王祭、八十岛祭。即位式为天皇即位时接受朝臣的庆贺,是具有唐风的中国仪式。大尝祭是日本本土神道化的即位仪式。仁王祭是祈求治世平安昌盛的佛教仪式。八十岛祭是阴阳道的去灾仪式。四种仪式中,日本最为重视大尝祭,因为天皇在此仪式中完成“现人神”。 在平安时代之前,日本天皇的即位与唐朝皇帝的登基相仿。从唐文宗(809年-840年)即位后的朝贺仪与日本天正年间的朝贺仪可以看出,后来日本的即位式在当时不是天皇的登基仪式,而是登基之后的朝贺仪式。到平安时代,登基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奏天神之寿词”与“奉神玺之镜剑”被转移到了大尝祭中,而原本是朝贺仪的即位式则成了正式的登基仪式。 大尝祭在平安时代之后渐渐式微,东山天皇(1675-1710)时期连同太子册封等宫廷仪式被一起恢复,之后不久又被中断。樱町天皇(1720-1750)时期由于争取到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吉宗(1684-1751)的支持而被再次恢复,并持续至今。 大尝祭的规定如果天皇是七月之前即位的,大尝祭就在当年的十一月举行;如果是七月之后即位的,大尝祭就被安排在翌年的十一月举行。仪式从晚上开始,持续到次日清晨,在存放有三件神器的秘室内举行,以完成“现人神”。三件神器分别为草雉剑、八坂琼勾玉和八咫镜。神器的原件原本在一起,后来前两件被存放到了热田神宫,后者则被存放到了伊势神宫。大尝祭中所用为其复制品。大尝祭之后散斋一月,致斋三天。 大尝祭的作用日本律令制时代明文表述大尝祭是“殊为人主,不及群庶”的祭祀。作为崇拜天照大神(也可以说是太阳神)的国家,日本在十一月冬至前后举行大尝祭,对神明供奉谷物。可以说,大尝祭的时间和内容都有深刻含义。夏日之日畏其烈,冬日之日赖其温,夏至和冬至是太阳一年中人类感受到的最强和最弱的日子。由“尝新节”演变来的大尝祭将谷物丰收和太阳联系在一起,并在赖其温之时发挥作用,可以完成“太阳—天照大神—当世之神”的作用,将神道和权力统一在一起,并体现其“殊为人主,不及群庶”的特点。 大尝祭在战后日本的存在战后大尝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冲突。日本战后取消了神道教国教的地位,佛教和基督教的相关人士置疑体现神道的大尝祭作为证明国家权力的祭祀而存在。大尝祭神化天皇的作用也有不少人反对。有重要作用的大尝祭在明仁天皇即位时仍发挥着不小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