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悲忏法 |
释义 | 大悲忏法 佛教法会仪式之一。又称大悲忏。系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尊,以持诵大悲咒为主要内容的忏法。大悲心咒行法系从《大悲心陀罗尼经》取出本咒,再取经文重新组织为本咒前后之文而成。 【大悲忏法】 佛教法会仪式之一。又称大悲忏。系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尊,以持诵大悲咒为主要内容的忏法。兹依香港东普陀寺所举行的大悲忏,记其次第如下︰ (1)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2)唱‘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再唱愿文。 (3)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并一心顶礼阿弥陀世尊、千光王静住世尊、诸佛世尊、正法明世尊、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观音所说诸陀罗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总持王菩萨、日田萨、月田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菩萨,接着顶礼迦叶尊者、天台教观四明尊者法智大师,最后顶礼善吒梵摩瞿婆伽天子、四王天龙八部、童目天女、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风神、土神、山神、地神、宫殿神等一切眷属。此段系为劝请诸佛、诸菩萨、诸神而唱者。 (4)引用经文。 (5)十称‘南无大悲观世音’,随着引磬一击即唱一字。 (6)唱《大悲心陀罗尼经》之中的‘我若向刀山……自得大智慧。’ (7)十声‘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声‘南无阿弥陀佛’。 (8)引用唱念《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有关观世音菩萨所说最重要的经文︰‘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9)读大悲咒本咒。 (10)读本咒后之经文。 (11)唱‘南无十方佛、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千光王静住佛、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总持王菩萨’,且绕行。 (12)最后唱三自归,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唐·伽梵达磨所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略称《大悲心陀罗尼经》,系大悲忏法之核心依据。此经翻译的年代不详,据传,唐高宗永徽、显庆年间(650~660),伽梵达磨曾译出《大悲心陀罗尼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又,金刚智、菩提流支、不空等亦曾译出大悲咒,但长期被读诵者系伽梵达磨译本。 在采用《大悲心陀罗尼经》本咒部分之前,所附加的‘南无大悲观世音’以下,至‘我若同畜生自得大智慧’经文,系出自《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所收录的《大悲启请》,此乃以大英博物馆藏的敦煌本(S.2560)为底本。此《大悲启请》题名之下,有文云(大正85·1295b)︰‘准经,凡欲受持,先志心念阿弥陀佛三遍。缘阿弥陀佛是观音本师矣。’系将阿弥陀佛信仰与观音信仰合而为一。 此《大悲启请》完成于何时,已不得而知。但依此可知唐代以降,敦煌地方亦读诵大悲咒。此外,唐代宗密,也撰有《圆觉经道场修证仪》;活跃于唐末五代的永明延寿,在记述自己日常行持的《百八门》中,也包含有大悲心陀罗尼之读诵。另外,四明知礼之门人则全所编的《四明法智尊者实录》(收在《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七)中,有《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及‘大悲忏法三七昼夜一十遍’的记录。由此可知,大悲忏法的组织者系宋代的四明知礼。《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收录有题为四明沙门知礼所作的《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 此大悲心咒行法系从《大悲心陀罗尼经》取出本咒,再取经文重新组织为本咒前后之文而成。最初之‘一心顶礼’以下之诸佛、诸菩萨、诸神名,皆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如此将经文加以组织成忏法,可说是四明知礼的功劳。一般认为,知礼所组织成的忏法,主要是根据天台六祖湛然的《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将所谓《大悲心陀罗尼经》未组织的经文,分类组织成(1)严道场、(2)净三业、(3)结界、(4)修供养、(5)请三宝诸天、(6)赞叹伸诚、(7)作礼、(8)发愿持咒、(9)忏悔、10修观行等十科。此由《大悲心陀罗尼经》与《大悲心咒行法》的对照即可得知。 清代宝华山律师读体(1601~1679),曾摘取若干知礼《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的文字,废除根据天台忏法而来的十科分类,而重新加以组织。此外,清·康熙六十年(1795),嘉禾沙门寂暹合刻大悲忏法,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 ),又曾参阅数本,重新编辑。现在《卍续藏》所收录的大悲忏法,即是寂暹所重辑者。比较此《卍续藏》本大悲忏法与香港流布的大悲忏法(香港佛教流通处出版),内容稍有出入;其中最大的差异是︰香港在‘一心顶礼’的佛菩萨名中有‘天台教观四明尊者法智大师’之名。《卍续藏》本的大悲忏法,可能是在宝华山律师读体删文重纂时,不取四明知礼的十科分类,而于其时删除四明之名。 香港妙法精舍出版的《念诵仪规》中,有‘观世音菩萨圣诞祝仪’(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唱念大悲咒的行法。又,从《观音经咒灵感辑略》之类的书籍来看,其大悲忏法是由《观音经》、《般若心经》、《白衣大士神咒》、《六字大明咒》、《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大悲咒》、《赞观音菩萨偈》、《回向偈》所构成。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注:( )内为小号字。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出观) 一切恭敬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起立,主忏白云:) 是诸众等 各各胡跪 严持香花 如法供养 愿此香花云 遍满十方界 一一诸佛土 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 成就如来香 (我此香花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诸天音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碍互庄严,遍至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悉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无杂无障碍,尽未来际作佛事,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证佛智。) 供养已一切恭敬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诸位皆须五体投地,郑重致礼,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现其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皈命礼。至礼阿弥陀佛,即云:阿弥陀佛影现中云云。礼法时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皈命礼。礼僧准上礼佛,但改为菩萨等。唯礼观音时云:为求灭障接足礼,因为观世音是忏悔主的缘故。观本号毕,维那引磬一声,众起,下同。)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九十九亿殑(音:擎)伽沙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无量劫正法明世尊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 (三称三拜。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见,常住法宝难思议,我今三业如法请,惟愿显现受供养。) 一心顶礼观音所说诸陀罗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 (三称三拜,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大悲菩萨现其中,我身影现大悲前,为求灭障接足礼。)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总持王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德藏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摩诃迦叶无量无数大声闻僧 一心顶礼阐天台教观四明尊者法智大师 一心代为善吒梵摩瞿婆伽天子,护世四王,天龙八部,童目天女,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风神,土神,山神,地神,宫殿神等,及守护持咒一切天龙鬼神,各及眷属,顶礼三宝。 (此一段唯启请用) (顶礼毕,问讯主鸣磬,众胡跪,上香,主按磬,举云:) 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众随举,以下一字一击引磬)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地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磐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声) 南无阿弥陀佛(十声)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南无那罗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罗摩罗,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闍耶帝.摩诃罚闍耶帝.陀罗陀罗.地唎尼.室佛罗耶.遮罗遮罗.摩麼罚摩罗.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罗参佛罗舍利.罚沙罚参.佛罗舍耶.呼嚧呼嚧摩罗.呼嚧呼嚧醯利.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罗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罗耶.娑婆诃.那罗谨墀.娑婆诃.摩罗那罗.娑婆诃.悉罗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罗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罗谨墀皤伽罗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罗夜.娑婆诃.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罗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主者按磬白云:)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拜下,默念想云: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道,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观音,十方佛前,普为众生,皈命忏悔。惟愿加护,令障消灭,念已合掌,唱云:)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皈命忏悔。 (唱已,五体投地,心复念云: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加恶友,不随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业,广造众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故于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惭愧,断恶修善,勤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唯愿观音,慈悲摄受。) (观已唱云:)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下同含识。无始暗动,障此静明,触事昏迷,举心缚著,平等法中,起自他想,爱见为本,身口为缘,于诸有中,无罪不造,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戒破斋,毁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兹形命,合堕三途,备婴万苦,复于现世,众恼交煎,或恶疾萦缠,他缘逼迫,障于道法,不得熏修。今遇: 大悲圆满神咒,速能灭除如是罪障,故于今日至心诵持,归向: 观世音菩萨及十方大师,发菩提心,修真言行(音恨),与诸众生,发露众罪,求乞忏悔,毕竟消除。唯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自他行(音恨)愿圆成,开本见知,制诸魔外,三业精进,修净土因,至舍此身,更无他趣,决定得生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承供养大悲观音,具诸总持,广度群品,皆出苦轮,同到智地。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千光王静住佛 南无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 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总持王菩萨(旋绕已,还至像前,三自皈)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入观) 跪诵心经一部 圣观自在。古佛垂形。一千手眼展慈心。九界拔沉沦。神咒功深。万善悉骈臻。 礼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观音回向偈 印光法师撰 稽首观世音,慈悲大导师,久证无上道,安住常寂光, 为怜众生苦,复现十界身,应何身得度,即为现何身, 近命生善道,远命证菩提,菩萨慈悲力,诸佛莫能说。 我弟子某某,从无始至今,由恶业力故,轮回六道中, 经历刹尘劫,莫由得出离,幸承宿善根,得闻菩萨名, 欲仗大慈力,现生生净土,长时称圣号,兼礼拜供养, 忏悔诸恶业,增长诸善根,惟愿垂慈悯,消我诸罪障, 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头,甘露灌我顶,潜涤我心垢, 令我身与心,悉皆获清净。我愿尽此身,及未来际劫, 善与诸众生,说菩萨恩德,令彼咸归依,悉发菩提心。 愿垂慈悯故,证明而摄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