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蝎尾狮 |
释义 | 蝎尾狮(Manticore),音译翻作曼提柯尔,通俗取其蝎尾狮身的形象称呼其为蝎尾狮 神话传说中的蝎尾狮词语来源“Manticore”源自古波斯人的“Martikhoras”一词,意思是“食人者”,古伊朗语的“Martiyakhv”也有着同样的意思,因此,关于蝎尾狮的最早记述应该来自古代的波斯,公元前5世纪时期的希腊医师塞特西亚斯曾经收录过一段古波斯人对蝎尾狮的记载,此后许多希腊和罗马的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和普林尼等都作过相同的描述。 到了公元2世纪,人们普遍认为蝎尾狮的原型实际上就是印度虎,由于当地人对印度虎十分恐惧,因此夸大了它的模样,而以后的一些外来者在理解古印度人的蝎尾狮雕像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 传说描述“它的喉咙上伸出巨大的牙齿……尾巴好似蝎子一般。它会用甜美的歌声把你引诱,抓住你然后将你吞噬。”这段关于人头狮身蝎尾怪曼提柯尔的记述来自巴特洛迈乌斯·安戈里克斯著的《物之属性》(De Proprietatibus rerum),其中详细描述了曼提柯尔的可怕特征,据说它拥有红色的狮身,人面、人耳和蓝色的眼睛,上下颚各有三排利齿,尾端像蝎子一样长有致命的毒刺,这些毒刺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射出去。蝎尾狮的行动非常敏捷,可以作强有力的跳跃,常出没于印度丛林中,觅食人类。另外,蝎尾狮还有用声音引诱敌人的本领,它的喉咙可以发出笛子和喇叭的声音。 形象标志中世纪时期,蝎尾狮成为希伯莱先知耶利米(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的标志,因为相传蝎尾狮居住在地球深处,而耶利米也曾被丢入深渊。与此同时,蝎尾狮又逐渐演变为暴政、轻蔑、嫉妒的象征,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邪恶的怪物。直至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的许多农民依然把蝎尾狮视为不祥之物。 13世纪有一本名为《亚历山大国王》(Kyng Alisaunder)的记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的书,书中称亚历山大大帝曾牺牲三万多士兵,这些士兵被蝰蛇、狮子、熊、龙、独角兽和蝎尾狮吞噬,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蝎尾狮的真实性如同对于龙、独角兽一样毫不怀疑。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圣安东尼的诱惑》中也曾提到这种怪兽:“绛红的皮肤有珍珠的光泽,混杂着黄沙般闪烁的光亮……我的爪像钻子,我的齿像锯子,我的尾巴像标枪不停地投掷,打在我的前后左右。” 战锤中的蝎尾狮就像这个世界上很多其他的怪物一样,蝎尾狮从出生就伴随着混沌废土的能量。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蝎尾狮漫步在那广袤不定的土地上,但大多数的蝎尾狮都飞去南方不那么破败荒芜的地区去了。这也意味着旧世界北方乃至更北的山峦丘陵的都有可能是不计其数蝎尾狮的狩猎领地。 就算在混沌造物之中,蝎尾狮也是算得上凶狠至极。因为与生俱来的顽固好斗,蝎尾狮会为了自己的领地而与任何敌人战斗。面对误入领地的巨鹰,狮鹫甚至是龙皇,蝎尾狮的回应都是一样的:它们会咆哮着冲向敌人,进行血腥而残暴的搏杀,你死我活直至一死一存。而如果敌人不是体型实力远超自己,这样的搏斗胜者往往是蝎尾狮。它们会屹立在山崖嘶吼,昭示着自己的强大和决心。 事实上,这种凶残病态的野兽的形象在旧世界其实很常见。这并不是说有大量的蝎尾狮在巴托尼亚,提利尔或者艾斯塔利亚出没,更没有很多蝎尾狮在那些地方被猎杀。它们往往只是作为一些贵族的纹章装饰出现在他们的盾牌和旗帜上。这些人听闻了蝎尾狮的传奇战斗故事有感而发,将这种野兽装饰在自己的装备上,希望自己也能如蝎尾狮一般凶狠勇猛。但尽管如此,许多这样做的人要是真遇上一头活生生的蝎尾狮怕是还会极度恐惧,尖叫着掉头就跑。 蝎尾狮之怒人称传奇,蝎尾狮之形人皆惊怕,蝎尾狮之吼人皆逃窜。——白狮队长科希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