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朝三釉
释义

简介

四朝三釉是中国皇家陶瓷史上一个特定的称谓.宋元以青为美,明以红为贵,清以黄釉为皇室正统.即“宋元明清”四朝、“影青、正红、正黄”三釉的并称。

这三种釉彩均为1250℃以上高温烧制,尤以红黄二色最难.红釉更有千中取一的说法.即铜红以还原焰烧制,每每三五十度温差就为一色,得正红极其不易.有"十窑九不出"之称.正黄亦然.

历史上,红瓷首现于长沙窑,其后景德镇烧成釉里红,(雍正)正黄则是昌南御窑专有.

由于这几种釉彩用料极精,着色剂提纯不易,不可有任何杂质,加之温控和烧制气氛非常讲究,成品率奇低,即便古之御窑也并非每一朝都有财力烧制,非盛世难现,所以又有盛世昌南名釉的专指美誉.

时值今日,烧制温度1350℃以上的正红釉已极为罕见,产量甚低,成品也俱为国礼,基本未在市场流通,偶有一两件作品在民间出现,所标也是天价.

昌南窑所产红釉为1280℃烧成.多现于当代的"四朝三釉"混合烧制技法,即在同一坯体上,同时烧成影青、正红、正黄三种釉色,是当代皇家陶瓷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

值得说明的是,今天市场上充斥的红瓷,90%以上均为400-500度烤花制成,即色彩不在釉中,根本是白瓷表面喷红色剂再经烘烤仿制而成.含有大量铜铬镉等重金属元素,做成工艺品尚可充数远观,制成餐茶酒具,则危害甚大.与古代皇家御用红釉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识别釉色与烤花色的方法非常简单,即以硬物刮其表面,真正的高温红黄釉,难有擦痕,烤花色一刮即现深痕,且会有着色粉末出现.

分述

宋元·影青瓷

“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影青,又名青白瓷,是我国两宋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里显青,具有胎腻洁白,透光见影,釉面莹润,如冰如玉等特征,较集中地代表了宋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水平。

这种介于青釉与白釉之间的青白釉色,既不象白瓷那样雅洁素净,也不象卵白瓷那样失透,牙白瓷那样洁白无瑕,更不同于青瓷那样以青色调为主,非常近似当时社会生活中广为人们喜爱的青白玉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比类银、类雪的白瓷更有韵味。

影青瓷釉质精美,仿玉逼真,具有青白淡雅、明澈莹丽、透光见影的特色,为宫廷和百官所选用。据《宋会要辑稿》册一百四十六食货五十二载:“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监库。”宋代景德镇隶属饶州,饶州瓷即景德镇瓷,已专烧青白瓷而闻名于世。这是朝廷选用青白瓷的文献记载。众多考古发掘出土瓷器表明,更是宫廷和百官选用青白瓷的例证。因此,在宋代也是皇家瓷的典型代表。

宋代蒋祈《陶说》中写道,“若夫淛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

寂园叟《陶雅》载:“永乐影青脱胎碗最为可贵。脱胎乃瓷质极薄之谓,若画之没骨者。碗往往不能正圆,亦脱胎处久所致,其所影之花,两面莹撤可以互鉴,惟款识亦然。”

1981年著名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考古概况》一文中指出:“瓷器仿玉器始于宋代,以江西景德镇(隶属饶州)首先仿制成功,当时有‘饶玉’之称……”。

《中国陶瓷史》则在《景德镇与青白瓷窑系》一节中指出:“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昌南)窑为代表烧制成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明·红瓷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明初创烧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矾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

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宋代尚玉,在皇家瓷中,如冰似玉的青白瓷就成为了宫廷御用的珍品,元代,以白色为吉祥,但在皇家瓷中,基本沿用了宋代的制式,并开发出卵白釉、青花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皇瓷珍品。

明代建国后,朱元璋大力恢复汉文化,尤其推广“以红为吉”,在此基础上,昌南御窑也全力研发红色的皇家瓷种,并在宋元工艺发展的基础上,制成了较为纯正稳定的鲜红釉。为皇家专用瓷器具的色彩首选。

不过,由于红色的呈色剂非常敏感,对呈色温度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会出会色变,因此,自明以来,基本只有那些可以“千中选十,百中选一”不计成本的御窑,出产鲜红瓷器,民窑中,由于技法、原料以及高成本、高报废等原因,鲜红色高温瓷非常罕见。

故而,在明代,鲜红色无论从生产还是礼制规定上,基本只有皇室才得一见。

清·黄釉瓷

中国古代,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尤其是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据《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的身上。又《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由此可见,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

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浅淡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

《国朝宫史》中曾有如下记载:

皇太后“黄瓷盘二百五十,各色瓷盘百;黄瓷碟四十五,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后“黄瓷盘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贵妃“白里黄瓷盘四,各色瓷盘四十;白里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十五;白里黄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贵妃“黄地绿龙瓷盘四,各色瓷盘三十;黄地绿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十;黄地绿龙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嫔“蓝地黄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八;蓝地黄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蓝地黄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 贵人“绿地紫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绿地紫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绿地紫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 常在“绿地红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八;五彩红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红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

这段文献清楚地表明了,除了皇帝、皇太后、皇后可配享纯黄釉瓷,皇贵妃可用里白外黄瓷外,其余人等均不得使用黄釉器物。此时的黄色已成为帝王之色,黄釉瓷器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的御用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