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谦中众峰秋色图 |
释义 | 【名称】萧谦中众峰秋色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1934年作 【作者】萧谦中 【简介】 纸本,设色,纵:101.5厘米,横:48.5厘米。 中国山水画分设色、水墨两大类。设色类有青绿、金碧、浅绛三种,青绿山水又分大青绿、小青绿,以敷色厚薄而别之。小青绿较淡雅,渲染一两遍即可;大青绿则浓重蓊郁,非数遍叠加而不得。杜甫咏王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即指大青绿而言。萧谦中设色、水墨山水皆擅,传统功力深厚,是从“四王”画风脱胎而来并有一定创造的清末民初山水名家,虽未及黄宾虹的卓然孤诣,但对于革新过渡而言,仍有必不可少的价值。 《众峰秋色》,钤“萧恐之印”白文印和“谦中”、“龙樵壬申五十岁”两枚朱文印,中国美术馆藏。右上角有以入声韵相押的—首近律格的五言诗。诗云:“众峰涵夕阴,岸水澹秋色。逶迤见古道,萧条少行客。虽桃花源,亦与尘世隔。纵有谊舟来,重寻恐难得。补元贡性之诗。甲戌冬日,龙山萧恐,旧都寓斋。‘扁’误(作)‘遍’,可笑。”由此可知,这是—幅依古诗意境创作的山水画,落完款发现将“扁舟”误作“遍舟”,于后注明且自嘲,不失真人本色。书法具六朝以上,尤其是钟繇书法遗韵,喇占兼容而无板相。 萧谦中早年随师友习“四王”山水,20岁后至京华,拜专学王石谷的礼部主事姜筠为师,得亲炙并尝为代笔。因不堪姜氏之苛,他随友出游四川及东北,得江山之助。38岁时,他又回到北京,在一个画展上亲睹石涛、龚贤、梅清等人真迹,遂改师诸贤,尤得石涛用笔流荡豪气与龚贤积墨浑厚华滋要旨,并将真山真水峻拔伟岸、曲折多姿的气势汇于腕下,一扫因循守旧、气格柔弱之积习,为人称赏。他经陈师曾推荐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与金城等“提倡风雅,保存国粹”,起到上绍先贤、下启来者的传承推动作用。但萧谦中与湖社诸子崇尚马、夏方硬的斧劈皴风格不同,他是以中锋曲线勾皴,灵动飞扬,加之层层积染,墨气色度十足,因而有“沉著飘逸,兼而有之,置诸明季大家,几无以辨”之盛誉。其晚年喜作青绿山水。这幅《众峰秋色》属大青绿,构图比“s”型更丰富,重峦叠嶂,万木繁茂,曲径通幽,飞瀑流韵。有一渔人独坐扁舟,划桨寻胜,洞天在前,若有无限世外仙境。在巨嶂山脊高远处,树石掩映中,露出数间古朴房舍,决无都市喧嚣,一派盎然生机,极天人和谐之美,令人神往。画家笔畅情浓,墨酣色饱,层层积染而不板滞。树石千姿百态,曲尽变化,舟入神情专注,刻画精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萧老有此精美画笔却逝于贫病,令人叹息;然好在画史留馨,精神不朽,对他的灵魂也算是—个安慰吧。 萧谦中(1883---1944),名恐(“逊”之古写),字谦中,号龙樵,亦署大龙山樵,安徽怀宁人。1924年应姚华之聘,任教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翌年兼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出版有《萧龙樵山水精品二十四帧》、《课徒画稿》。</C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