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耕之尸 |
释义 | 《山海经》上说:“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内容概述说起夏耕,很多多少了解一点儿上古神话的人都知道,这大概有些类似于刑天,古书上说:“刑天与黄帝争帝位,战败,被黄帝斩首于常羊之山,未猝,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那么刑天的基本形象是:无头,以两乳为目,肚脐为口,右手操戚,左手持盾,在舞蹈。 看过前面的话,也就是说夏耕是在商汤讨伐夏桀的战斗中被砍头的,所以应该是从属于夏桀政权的部落首领。其实,他的名字“夏耕”也透露了这种关系,可能是兼管夏政权农业生产的首领。 这是他被斩首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从“爰有大暑,不可以往”透露出来:这很可能是与宗教有关。 听说过武王伐纣故事的人,在此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回到商汤与夏桀的战争上,这场战争也打着宗教旗号。商汤之所以要砍掉“夏耕之尸”的脑袋,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宗教崇拜,从精神上彻底打垮他们。战争中如果破坏对方的神主和宗庙往往被视为对对手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孟子说一个君主如果要实行仁政,就要停止“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疯狂举动。 商周时期,战争中斩断对手的头颅,还具有一套严格的仪式。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伐纣攻入商宫,尽管纣王和两个嬖妾已经自杀,但他仍要象征性地射三箭、悬白旗、分别以黄钺和玄钺斩掉他们的头,这种仪式具有巫术宗教意味。 钺乃夏商周三代的重器,具有仪仗的性质,象征王权。所以,商汤斩断夏耕之尸的头颅,对夏桀而言,是从宗教上和王权上的双重打击和威慑。 解密“刑天”与“夏耕之尸”之谜那个时代还应该是保留着原始时代浓厚气息的时代,在部落和早期国家时期,提倡政教合一,部落首领或国王就是宗教领袖,常常兼任巫师和祭司之职,主持部落或国家的巫术性、祭祀性仪典,甚至被直接奉为神明,受到崇拜。 刑天就是一个部落首领兼巫师的神灵,被帝断首,是争夺至上神信仰战争的失败,这就是无头的刑天。刑天的继任者并未因战败将其从部族宗教信仰体系中清除,而是奉为祖先神进行崇拜。 夏耕死后受到了子孙后代的祭祀,刑天也不例外。刑天的头为强大的帝命所断,所以作为战败方,他的子孙不能再供奉有头的祖先神主。为了能使这种不屈服于战败命运的信仰消失,为了能使宗教信仰得以维持,刑天的子孙们采取了变通的手法,在供奉祖先神主时,创造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形象,这就是“复生”后的刑天。 “复生”后的刑天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操干戚以舞”。郭璞云:“干,盾;戚,斧也。” 可见干戚是武器。刑天操干戚而舞是一种原始军事巫术礼仪,“‘干戚之舞’是从史前时代的部落战争中产生的一种战争巫术舞蹈,旨在以舞事神,施展威力,以神秘感应克敌制胜。” 这是以类似法则为原理的模仿巫术,通过模仿战争过程,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这种举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带有军事色彩的巫术舞蹈,他们把疫疠想像成了敌人,才会用戈盾这样的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兵器去驱赶。所以刑天操干戚而舞,就是在争神失败之后,希冀用具有巫术性质的干戚之舞来达到威摄对方、继续维护部族生存和宗教信仰的目的。 王贵生先生指出,战前兴干戚之舞意在显示巫术魔力,战后作干戚之舞旨在复现巫术过程。 无头神的目的刑天死后,他的继任者操干戚而舞,一则是以巫术形式维护部族的太阳神至上信仰,一则是为了祭祖——祭祀那个代表部族与帝进行宗教战争而牺牲的首领。慑于帝的巨大权威,他们只能装扮成断首的祖先的模样舞蹈,隐讳地表达宗教精神不灭、部族永存的愿望。夏耕亦是如此。 如果说武王伐纣是代表“天”的周部族战胜了代表“帝”的商王朝,那么商汤对夏桀的战争则是以“帝”为至上神的商部族战胜了以太阳为至上神的夏王朝。刑天和夏耕之尸的遭遇,就是这场“争神”的战争中为维护宗教信仰而牺牲的方国首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