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虾蟹幼体粘污病 |
释义 | 简介虾蟹幼体体表黏附脏物称粘污病。黏附脏物少时,危害不大;但当严重时,幼体变态迟迟不能完成而死亡,尤其当继发菌、原虫感染时,更加速死亡,甚至使育苗工作失败。 病因据宋继周等(1997)报道,引起虾蟹幼体粘污的主要原因为: 1.水质不好 如水偏酸性,pH在5-6之间,水质清瘦,单胞藻繁殖不起来,虾苗溞状幼体粘污严重,成活率低,糠虾期变态困难;河蟹苗在溞状Ⅰ期就粘污,摄食不好,由溞Ⅰ期转为溞Ⅱ期的时间拖长,且发生死亡,给育苗带来很大损失。 又如水中锌、铜、汞、铅、镉、镍等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引起虾蟹早期幼体出现畸形,如尾棘弯曲、萎缩、附肢刚毛脱落,并出现粘污,无节幼体和溞状Ⅰ期难以变态为溞状Ⅱ期,并大批死亡。 在育苗后期,池底残饲和代谢产物增多,引起水中分子氨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底层硫化物含量超标,从而引起幼体活力受影响,黏附大量脏物,给育苗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2.投饲不当 在溞状幼体前期出现粘污,而水质良好,很可能是植物性开口饲料不足,特别是在密度较高的育苗池;幼体培育后期,如以代用饲料为主(如杂鱼、虾,贝类肉糜,蛋羹、微型饲料等),或加工方法不当,或饲料质量存在问题,幼体不喜欢吃,致使活力下降,残饲在水中不断积累,引起水质恶化,幼体极易出现粘污。 3.水环境突变 幼体培育过程中,保持水环境相对稳定对幼体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活状前期,幼体对水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很差。如果没有预热水,在溞状期分池、添加新水或换水都是不妥的;即使从溞状期刚转成糠虾期,如果换水掌握不好也会出问题。 症状早期,脏物仅少量黏附在尾棘或腹肢末端的刚毛上。如发生在虾的糠虾期以后,或河蟹溞状后期,则对幼体的摄食、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如发生在溞状前期,则幼体的趋光性减弱,活力降低,在显微镜下观察,胃肠内不充满。如发生在无节幼体,幼体尾棘刚毛往往呈弯曲状。 随着黏附物的增多,在幼体的所有附肢、腹部、头胸部、颚足上脏物大量粘着,幼体的活力和摄食明显降低。用烧杯取样观察,幼体轮廓模糊、柔弱,趋光性明显减弱 ,溞状幼体无拖便;静置后,部分幼体作挣扎状,水上层的幼体游动缓慢,或仅在原处划动。在显微镜下观察,幼体的附肢、颚足沾满脏物,胃肠空瘪。粘脏严重的培育池,幼体变态迟迟不能完成,并开始死亡。 粘脏严重的幼体,常易继发细菌、原虫感染。在显微镜下可见幼体腹部有大量细菌活动;幼体如被丝状细菌感染,丝状细菌多在步足、颚足的前端缠绕成团状;固着类纤毛虫则固着在幼体不能活动的部位(如头胸部、背部等),粘脏严重的,也固着于附肢。因而往往造成幼体大量死亡。 诊断(1)用肉眼观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但要注意,如粘脏不严重,就有大量幼体死亡,必须作进一步仔细检查,因患病毒病、细菌病等时,体表也常有粘脏。 预防措施(1)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改传统的育苗方法为微流水生态育苗,这样不仅水环境稳定,且水经“生物包”处理后,水质得到优化、净化,幼体长得健壮,出苗率高。 (2)育苗池及工具要洗刷干净,并进行消毒。 (3)育苗用水一定要进行检测,不能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4)应尽量以投喂活饲料为主,这样水质不易变坏。 (5)遍洒复合光合细菌制剂——“多福可乐”或“养殖保”,不仅可以净化、优化水质,且是幼苗的开口饲料,幼苗长得健壮,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 治疗方法(1)发现有粘脏情况应及早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水偏酸性,应在畜水池将水调成弱碱性(泼生石灰);如水中重金属离子偏高,应在蓄水池泼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钠盐),将重金属离子络合掉;如温差大,应将水温调好;饲料质量或投饲方法、管理上的问题等等都一一解决。 (2)如在疾病早期,则在解决上述病因后,只须泼复合光合细菌制剂,投喂优质饲料,促使蜕皮后大换水,再泼复合光合细菌制剂;投喂优质饲料,加强管理,即可解决。 (3)如粘脏较严重,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则须全池泼制霉菌素,每立力米水体放药35克,药浴2-3小时后大换水,再泼复合光合细菌制剂,投喂优质饲料,加强饲养管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