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士杰 |
释义 | 个人简介崔士杰 (1888~1970)字景三,临淄区齐都镇西古城村人。 人物生平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返国。参加蓬莱、黄县革命军。次年2月12日,南京临时中华民国政府与清廷达成协议,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民主共和政体建立。崔士杰自感学力不足,又返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终获博士学位。1971年归国,任山东省交涉公署第二科科长。1919年,以“帮办”衔参予接收青岛及胶济铁路主权的中日谈判。1923年,出任上海华丰纱厂经理,开始涉足民族工商业。1920年,转任陇海铁路徐州办事处处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冯玉祥驻军徐州,用为日文翻译。1928年5月3日,日军进占济南,外交特派员蔡公时被惨杀。“济南惨案”发生后,作为中国军队第一、二集团军代表,崔士杰与黄郛临危受命代表国民革命军与日本交涉,继由冯玉祥推荐代蔡公时任山东省外交特派员。与日公使重光葵谈判一年,终于达成日军撤离山东的协议。为监督协议实施,亲临青岛码头,监视日军登船离青。山东省府由泰安迁回济南,崔出任工商厅长,因收回胶济铁路著有劳绩,兼任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中日合作胶济铁路理事会理事。1930年,山东省府改组,外交特派公署撤销、工商厅长易人,崔士杰另任鲁、豫、陕、甘四省视察员,仍兼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和铁路中学校长职务,直至1937年冬日军入境。留住青岛期间,他把任校长的300元月薪全部资助贫困学生。 崔士杰着意发展民族工业,在济南创办仁丰纱厂,并任董事长。1955年,该厂转公私合后,始因年老退休。 个人作品著有《中国黄河沿岸之利用》一书,另有《濯沧斋》一、二集,内收录诗歌五百余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