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宗遥 |
释义 | 人物简介吴宗遥,1916年10月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县一个贫苦清廉的书香世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他正是一个翩翩少年,学习刻苦,追求进步。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采取“不抵抗”政策,由此激起了铨国人民“要求抗战”、“抵御外侮”的怒潮。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号召。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农民暴动,在此形势影响下,吴宗遥踊跃参加了当地的爱国民主运动。 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分子1936年他离开昭通赴昆求学兼找职业谋生,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分子。1937年初在昆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受中共云南临时工委指派到罗平筹建党组织。他到罗平后,以税捐稽征处稽核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并以其专业知识和理财本领取得信任,进而揭露了一些贪污案件,提出合理税收的建议,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工作有了头绪后,便带着中共云南临工委书记费炳的介绍信到板桥与刘浩接上关系,然后在罗平简师和板桥东胜小学建立辽起工作掂点,先做统战工作,团结争取简师进步教师尹兰冰和校长庄少乔,使他们对我党在校内的活动给予合作与支持。同时组织“读书会”,介绍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开办“革命人生观”讲座,热情帮助革命师生解决思想上和理论的疑难问题;发动抗日救亡宣传,唤醒民众,坚定抗战决心。从而在这些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发展其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创建了罗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吴宗遥任支部书记。 1938年8月,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成立,吴宗遥为省特委委员分管工运,随即调离罗平到昆明工作。 1941年,他按省工委的指示,到农村开辟新区,建立农村据点,准备敌后游击武装斗争。1946以后,先后担任中共墨江、建水等县县委委员、滇南工作委员会委员、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委员。 全国解放后,吴宗遥历任中共昭通地委秘书长、云南省财政干校副校长、省委宣传部学习主任、省委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四人帮“帮派势力的迫害,其夫人也被迫害致死。 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落实了政策,吴宗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担任昆明冶金机械厂副厂长、厂党委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他虽然身患重病,长期病卧在床,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1984年1 1月21日在昆明病逝,享年68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