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我思,我在
释义

书籍简介:

书名:我思,我在

作者:朱珩青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推广媒体: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字 数:245千字

页 数:417页

版 次:2009年7月第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35元

作者简介:

朱珩青,四川眉山人。1938年生,辽宁教育学院毕业。做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师,后做编辑。服务于文化艺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现已退休。甘做培养佳花的泥土,喜为他人作嫁衣。闲时也舞文弄墨。出书有《路翎,未完成的天才》《路翎传》《外部的和内部的世界》等,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老朱——朋友们都这么称呼珩青,她的《路翎——未完成的天才》就是我作的序,现在,她的这本退休后的文集,又属我作序,这自然是一种信任,我也就欣然从命。

我一边读文集里的文章,一边想:在眼下如此艰难的言说和出版环境下,老朱为什么在退休后依然笔耕不止,还要自费出版?她要向世人展示什么?我的这位老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回顾老朱的一生,好像有四个朱珩青:作为教师的朱珩青,作为文学编辑的朱珩青,作为文学评论家的朱珩青,以及退休老人朱珩青。这四个朱珩青,其实只有职业的区别,却有一种内在精神始终如一。老朱在收入本书的《不止当出版商,更要当出版家》里告诉我们,当年在作家出版社确实有“朱珩青精神”之说,什么精神?就是“咬住不放的精神”。说得真好,这是可以用来概括老朱其人其文的。

所谓“咬住不放”,就是“执著”,认准一个目标,咬住不放,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也不屈不饶,坚持到底。比如,她当编辑时,认准中国作家最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有长期积累的“第一部”,于是就持续地组第一部稿,从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到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都是“第一部”,她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仅这些书稿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她自己也创造出了“朱珩青精神”。我相信,她也是以这样的执著,去对待她当年的教师工作,和以后的文学评论、研究工作的,像她对路翎的研究,就前后坚持了二十多年。她大概就凭着这样的精神,在自己从事过的每一个领域,都取得出色的成绩,留下不会磨灭的生命印记。这样的咬住不放的执著,其实也就是鲁迅所倡导的“坚韧精神”,老朱在她的里,一再提及《为爱而奋斗不息》、《坚韧的以色列》等等),当然不是偶然的。这自然是一种极其可贵的职业精神。但我更关注和看重的,是老朱信念、观念的执著。读收入本书的文字,以及老朱已经出版的几本书,就可以发现,她论述的范围虽然很广,但却始终自有一个中心。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老朱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就是“要做人而不为奴”。这样的观念看起来并不新奇,也不是老朱的独创,几乎是一个常识。但从八十年代到如今三十年的中国思想、文化、文学的风风雨雨里,却始终坚守这样的常识,咬住不放的,究竟有多少人?相反,我们却看到了许多昔日的奴才思想的批判者,今天又竞相为奴,或以他人为奴,又有甚者,更制造了种种理论来为新的奴才制度掩饰、美化和辩解。事实就是这样:在今天的中国,要坚持做人而不为奴,是极难极难的,而要诉诸于文,为人之为人的常识做鼓吹,就更其难能可贵。老朱的咬住不放,就因此而显示了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这在老朱确实是一以贯之的。她早期的路翎研究和文学评论里,就已经高举起“人”的旗帜。我在前面提到的书评里,就说到老朱的《路翎——为完成的天才》一书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她揭示了精神界战士由“人”而被改造成“精神的奴隶”的悲剧,这样的奴隶思想的内化,无异于“精神的死亡”。在收入本书里的写于2000年的《路翎晚期的创作和胡风派文学的悲剧命运》里,她更从“反叛者与被反叛者”之间相互纠缠关系中,探讨这样的发生在反叛者身上的精神奴化现象的原因。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老朱内心的沉重:在中国,人变成奴隶、奴才是极容易的。

大概就是这样的深远的忧患意识,使得老朱即使在应该安度晚年的时候也于心不安,还要继续她的追问与探讨。于是,她又拿起了笔,写下了收入本集的几十篇文章。我注意到,老朱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对制度和国民性的拷问,也就是逐渐深入到了形成中国奴性的深层次问题。同时,她对思想自由与独立、言论自由的呼吁也越加急切。这都说明,她虽然退休,心却和当下中国的现实贴得更近,因此总能抓住要害。

但我也感觉到了她内心的无奈。作为一个早就边缘化的老人,对这样的有体制支撑的日趋严重的奴化现象,她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于是,就只有作自我的坚守。这就是她退休后的写作的意义:至少表明自己还在思考——思考是不能也无法禁止的;而只要思考,就基本保持了、维护了人的尊严和意义。这也是老朱把她的这本文集命名为《我思,我在》的深意:她要向世人表明自己作为思想者的存在,作为思想独立,因而人格独立的人的存在。对于有机会读到她书的读者,则是一个激励,也是一个提醒。

老朱好写千字文,她的文字也简劲,干脆,有力,一如她的性格,其实是内蕴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量的。我能学的就是也写千字文,就此打住吧。

本书目录:

朱珩青:“咬住不放”

“一阔脸就变”析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析

泛工具论的影响深矣

外一篇:为什么社会罪恶压力总是指向弱者

外一篇: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实不容易

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风马牛”也“相及”

“过去……现在”模式论

在意大利看庞贝古城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龙的传奇

笑谈:“蹦蹦床”改名

外一篇:臣民、子民与公民

关于爆竹的另类叙述

中国几时有宽容?

“千万防非”其人

得君行道,失君蒙冤

在路翎家里作客

一段难忘的恋情——兼谈作家“路翎”笔名的由来

发扬“民族传统”是无条件的吗?

献给追求“天堂梦”的人们——介绍扎米亚京的《我们》

外一篇:“那牙是镶的”反革命

“红色经典”的价值

一个古老的故事

两种社会、两种平衡

是这样吗?

极端·完满

中国没有宗教,但有“人神”

满台皇帝

意识形态覆盖下的生命状态

“天地君亲师”改“天地国亲师”之后

我在加拿大的城市里看见了野鹿

科学的前提

“德治”优于“法治”吗?

外一篇:宗法家族自治是王权专制的基础

民族的个性:中庸?!

风 景

也谈“不肖子孙”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读王勉思的回忆录

狭路相逢

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格

晨练种种

不止于当出版商,更要当出版家第一本书”

“喊冤”,意味着什么?

《水浒传》与“西门庆故里”

因为“路漫漫” ——金淑奇《路漫漫》读后

喧嚣的(也是沉默的)文化

也该想想“之后”了

选择的愉快

在《沧桑曲》中走过 55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读叶德浴的《难忘的1955》

“党文化”的优势与问题

一路“新”下去

谁拥有“治外法权”?

论“变”

论“冷漠”

尊严与“清高”

热血壮士方孝孺

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记作家社的第一任副总编

仍然是强者的社会

大狗又回来了

环保教育要“从小抓起”

外一篇:放飞吧

为历史赎罪——说阿垅

好一幅“山与梅”国画

第二辑 立足地上,仰望星空

论中国人的文化视界

让中国人的心灵富有起来

基督教徒的精神礼赞

“博爱”漫谈

谦卑中的伟大,矛盾中的张力——我读《圣经》

啊,那深山里的教堂

选择的悲剧

“连续不断”万岁?

故乡在哪里?

“武死战”与“文死谏”

看“天下”

平静的以色列

坚韧的以色列

创造的以色列

习惯了的“思想”

“唯物论”者的真实性

两种经济前途

“思归”啊

为爱而奋斗不息

边缘还是中心?

值得尊重的民族性格

路翎晚期的创作和胡风派文学的悲剧命运

重提胡风思想

胡风悲剧(也是鲁迅悲剧)的历史性

我们希望着

“出来吧,你自由了!”

第三辑 散落的花朵

精彩人生——《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

乡村中国文化理想的现实——兼评翁新华《痴虎三部曲》

虎年学艺

沉重而悲愤的现实主义文本——评翁新华的《哀兵阿满》

令人感动的《难忘初衷》

理与情 成与败——读《“西北王”的败落》

新小说向何处去

让溪水长流——读高缨的新作《逃亡者》

感觉化的世界:莫言小说印象

情绪·情感·文体意识——读莫言的小说

愤怒,一种新的情感形式的探索

莫言创作新趋向——兼评长篇小说《十三步》

莫言文化个性印象——高密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