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刺果苏木 |
释义 | 藤状灌木,全株有下弯的钩刺,各部均被黄色柔毛。叶长30~45厘米;羽片6~9对,对生,在小叶着生处常有托叶状的小钩刺1对;小叶6~12对,长椭圆形,长1.5~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钝圆而有小凸尖,基部偏斜;托叶大,叶状,常分裂,脱落。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上部稠密,下部稀疏;苞片锥状,被毛,外折,开花时渐脱落;萼裂片5,内外均被锈色毛;花瓣黄色,或最上面1片有红斑,倒披针形,不长过花萼,有爪。荚果矩圆形,长5~7厘米,顶端有喙,外面具细长的针刺。种子2~3颗,近球形,铅灰色,有光泽。花期8~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生于疏林灌木丛、海边村庄荒地上。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药材名】刺果苏木 【拉丁名】Caesalpinia crista L. 【名称考证】杧果钉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 【药用部位】刺果苏木的叶。 【性味归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凉。”入胃、脾二经 【功效主治】热解毒。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相关药材】山苏木 苏木蓝 地苏木 苏木 【关 键 词】清热解毒 急慢性胃炎 胃溃疡 痈疮疖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