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化工作委员会
释义

文化工作委员会简介

郭沫若辞去三厅厅长后,周恩来与时任陈政治部长张治中说:“第三厅这批人都是无党无派的文化人,都是在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他们是为抗战而来的,而你们现在搞到他们头上来了。好!你们不要,我们要!现在我们准备请他们到延安去。请你借几辆卡车给我,我把他们送走。”蒋介石得知此事后,突然召见郭沫若、杜国庠、冯乃超、田汉、阳翰笙,说明在政治部里成立一个文化工作委员会,宗旨是对文化工作进行研究,要三厅的人员留下来继续工作,这是蒋介石害怕郭沫若等去延安而采取的羁縻政策。郭沫若等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说:“就答应他吧!他画圈圈,我们可以跳出圈圈来干嘛,挂个招牌有好处,我们更可以同他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展开我们的工作。”[1]这样,文化工作委员会于1940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副主任阳翰笙、谢仁钊、李侠公。专任委员10人,有:沈雁冰、沈志远、杜国庠、田汉、洪深、郑伯奇、尹伯林、翦伯赞、胡风、姚蓬子;兼任委员10人,有:舒舍予、陶行知、张志让、邓初民、王昆仑、侯外庐、卢于道、马宗融、黎东方、吕振羽。文化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组:第一国际问题研究组,组长张铁生(未到任),实际工作由蔡馥生担任;第二文艺研究组,组长田汉,由石凌鹤代理;第三敌情研究组,组长冯乃超。文工会荟萃了文学家、历史学家、戏剧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电影艺术学家、自然科学家等大批文化精英。如著名作家沈雁冰、舒舍予,教育家陶行知,历史学家邓初民、翦伯赞,自然科学家卢于道。还有文艺家胡风代表“七月”派,姚蓬子为国民党方面的文化人。在研究人员中更有许多进步文化工作者加入。这表明,文化工作委员会团结了更多的文化界人士,扩大了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国民党在研究人员中也安插了钉子,但都先后暴露了他们的特务身份而陷于孤立。总的说,顽固派对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迫害不是放松而是在加紧,皖南事变后,更是如此。周恩来指出,文化工作委员会“近被政治部监视甚严,会内外之特务工作加紧,对外活动甚少。”[2]尽管政治环境险恶,文化工作委员会还是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化工作委员会跳出了国民党只准研究的圈子,以学术活动方式推动抗日民主运动,举办了各种讲座、演讲会、报告会等,参与主讲的有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张友渔、王芸生等,有国民党左派邵力子、冯玉祥、王昆仑等,有著名学者如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的讲座和文艺演讲,邓初民的《清国政治史》,翦伯赞的《新史学》讲座,卢于道的《人类进化问题》,冯玉祥讲三国故事,作家老舍讲小说,田汉讲戏剧,艺术家贺绿汀讲音乐等等;在国际问题方面,主要依靠中苏文协来开展活动。文工会依靠王昆仑、刘仲容、侯外庐、屈武、许宝驹等人,举行了纪念苏联国庆24周年活动,纪念马雅可夫斯基、高尔基。以中苏文协、中国作家或中国学者的名义,发表给苏联作家、科学院乃至斯大林的公开信。同时也给美国作家和各国作家发公开信,呼吁实行国际主义的合作,反对法西斯侵略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通过《中国报导》了解情况后,在道义上、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新蜀报》等报刊上主办专栏,为国际问题研究组负责编辑《国际问题周刊》,文艺组负责编辑《七天文艺》;在敌情研究和宣传方面,文工会继续编译第三厅创建的《国际问题资料》和《敌情研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为军政各方面所重视,这些情报资料,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而后转到延安。为开展对敌斗争,由日本作家池田幸子和鹿地亘夫妇发起,在郭沫若、冯乃超等人的推荐下,组成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简称“反战同盟”),借以瓦解日军,收集日军资料,进行反战宣传,同时在盟员中进行民主思想教育。

文化工作委员会跳出了国民党画的圈子,广泛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运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推进抗战,呼唤民主,团结文化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事业创造出累累硕果,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如此,国民党加紧迫害文化工作委员会,最后于1945年3月30日把它解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