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慈云禅寺
释义

广东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凤内嘴口慈云禅寺,原名观音堂,明万历年间(1573—1620)由知县潘应龙创建,原址在榕城东门南河之滨,1997年在今址重建,至2001年完成了首期工程,依山而筑,规模壮观,气势雄伟,令人赞叹。寺名由原中国佛协副会长、诗书家释茗山(1913—2001)所书,古刹添辉。

广东揭阳市东山区

慈云禅寺

原址之寺,是三进的中式寺院,有三厅八房二走廊,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空地200平方米。清康熙三十三年(1619)知县蔡端修建。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顾彝重修,二十年(1755)僧达云建造堂外石桥。

历史

1959年揭阳侨中扩建,寺被改建为学生宿舍,住持释纯就移居揭阳市内双峰寺。1983年12月,县政府同意归还寺地产权给佛教。1996年10月起由善信捐资修建,并筑飘水亭3座。劈山炸石,三通一平,构筑殿宇,垒砌堤栏,塑造佛像,雕刻石木,美化环境,至2001年首期工程告竣。重建成功之慈云寺,精工构筑,规模、气势十分宏伟,背靠青山,面朝平原,令人瞩目。

它坐北向南,依山而立,建筑面积已逾千平万米,分为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位于大殿楼顶)、观音殿、消灾殿、僧舍楼(三层)、普同塔院,竖立4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与1米多高的观音站像各1尊。

2001年该寺举行大雄宝殿、藏经楼落成开光仪式。

福建省福安市赛歧开发区

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地处鹤峰山麓,坐北朝南,原系大叶村林氏宗亲贵公从福州到大叶村寻找兄弟六亲,因客居日久,心中不忍,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八九〇年),入禅结茅庵于此。林氏谊公子孙当即捐舍田地三顷五斗以护道场,陆续有林、黄、何等姓施主舍田六顷。贵公,法名铙昭,系本寺开山祖师,因其修性悟道,以至寺峰之上呈现紫云罩顶并与殿堂霞辉相映,故此改茅庵名「紫云庵」,并抒诗一首:「郁郁紫云堆,常盖清净地,谁知一旦功,谓作千年计」。祖师圆寂之时,乃六月仲夏,天气虽然炎热但其肤色不变。后人有偈诵:“紫云腾气碧霄中,总是精蓝我佛风,世上尘劳皆泡幻,翻身直上祝融峰”。其衣钵之承者乃自温州而来,禅名“宝觉”,系林氏宗人,沿古官道行至寺峰岭口见环山之内山清水秀、白鹤翔飞,坑源内桃红遍野,又闻井钟自鸣,心中诚悟此处乃桃源仙境、灵山佛国之祥也,于是改称寺峰为鹤峰,并遂将原祖师所结之茅庵空置保留,而在其右侧建造寺宇。

唐代三大名僧之一山谷和尚(俗姓郑,长溪县人)曾在慈云建寺初期即到本寺出家具戒,山谷和尚博通经论,长于讲述百法。他原久居浙江舒州三祖塔,后得保福和尚密传心印,漳州太尉钦仰其道行,邀他前往弘扬佛事,不久离漳州,历游皇都,得皇帝赐号“山谷”,成为一代名僧。

迨至宋太宗兴国年间,寺主认为本寺曾出祖师,而且建寺事大,于是亲自请封寺额牌匾,朝廷认为:“紫云乃帝王之瑞气,故将紫云二字,更换为慈云,此名:鹤峰慈云”。

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一一一〇年),和尚立尊重新募缘扩建寺宇,至政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一年)即工备事完,从此该寺进入鼎盛时期,僧众日增,西乡大地贤良、善信云集,敬信于此。后因朝纲及民间等事,寺中因缺供奉,一度僧散寺废,沿至元朝大德十一年和尚丁悦住持,寺院有所兴旺。

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十二月一夜间,主持僧心静、佣工林长贵不小心大火,寺宇被烈火化为灰烬,两年后即道光廿一年,住持重新募建古寺。

慈云禅寺自唐朝昭宗大顺元年初结茅庵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虽因寺后山古官道荒废,地处偏僻,故对该寺知者渐少,但依然不失“灵山佛国”之美誉。

现任住持传义法师,秉承汉传佛教优良传统,探求佛法真实意趣,带领僧团共同为“人间佛教之佛法正见”的普及贡献一份力量。

江苏吴江市震泽镇

江苏吴江市震泽镇慈云禅寺

创建于宋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重建,旧名广济寺。明顺年间(1457-1464年)赐今额。中有浮屠五级,相传三国赤乌13年(250年)初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寺与塔均重建。自明万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历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轩,成为吴江市(县)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明有道泽、慈林,清有净眼、超伟法师及断手誓修天王殿的化主天衣僧。古刹名寺历来文人游踪不绝,留下诗篇甚多。清金圣叹留别诗:“震泽多精舍,慈云师子林。家私唯古佛,眷属总玄心。后汉人何在?微言乃至今,相逢随欲别,舍此更何寻?”

历史

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兵燹,唯塔独存。民国十三年(1924年)信女徐毕氏捐银八千,重建大殿三楹。十七年又修慈云塔,为震泽八景之一“慈云夕照”。塔左有纪念大禹治水的拱形石桥,与塔互成呼应,构成水乡古镇特有的自然景观。慈云寺塔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慈云禅寺于60年代末,佛地蚕蚀经受历史风云,毁寺扩厂,面目全非。

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慈云禅寺,旨在恢复佛教寺院,弘扬宗教文化,完美名胜古迹。仰望各界人士,同心协力热情赞助。

江苏淮安市

江苏淮安市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原名慈云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清顺治十五年(1656)﹐清世祖福临召当时的武康名僧玉琳进京﹐对之“慰劳优渥”﹐送居万善殿﹐不时前往“临访道要”﹐“恨相见之晚﹐特赐号大觉禅师。”后又晋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名闻一时。康熙十四年(1675)﹐已近垂暮之年的玉琳国师只身云游﹐挂单于淮安府(今淮阴)慈云寺﹐八月十日说偈跌坐而逝﹐为佛法作了最后一次布施﹐以自己的肉身来兴隆此一方道场。玉琳国师的肉身尚存﹐文革中被好心人掩埋﹐一时没下落﹐现正在寻找﹐相信会有重现的一天。他是历史上作为国师身份的僧人成就肉身的唯一。雍正十三年(1735)﹐清世宗以清江浦慈云庵为大觉圆寂之所﹐诏拨淮关银照大丛林式兴建﹐置香火地﹐命内务大臣﹑淮关监督年希尧督建此寺﹐钦赐《慈云禅寺》匾额﹐改庵为寺﹐至乾隆四年(1739)大功告成。建有钟﹑鼓二楼﹐东﹑西牌楼,上书为朕亲临﹐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殿院前后五进﹐依此为山门殿﹑金刚殿﹑大雄宝殿﹑藏经殿﹑国师殿。大山门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钦赐匾额﹐殿内佛像庄严﹐殿宇华丽壮观﹐寺内花木葱郁。其后﹐又屡蒙皇帝赐紫衣袈裟﹑赐藏经﹑伞盖经﹑玉如意﹑藤杖面等﹐遂名跻江淮﹐成为大丛林。乾隆帝曾二度于南巡时到寺内瞻礼﹐钦赐匾额《慧照常圆》﹐ 并留下诗文《慈云寺瞻礼》﹑《慈云寺瞻礼迭庚子诗韵》......

历史

咸丰十年﹐慈云寺部份殿堂毁于兵燹。同治元年(1862)﹐寺住持僧静修矢志兴复﹐集资重建﹐经营二十余年﹐复厥旧观。计占地1.6万平方米左右。是时宫殿盘郁﹐琼楼玉宇﹐飞檐流丹﹐佛塔高耸﹐精湛工艺﹐巧夺天工。

民国七年(1918)﹐慈云寺大雄宝殿毁于火。寺庙从此日渐颓败。六十年代﹐被市五金公司挪用为库房。院内仅存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及部份罗汉堂。

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慈云寺修复开放﹐列为省重点寺庙之一。89年天王殿收回﹐93年6月藏经殿﹑国师殿﹑罗汉堂重归佛门﹐11月五金仓库从寺内全部搬出。收回的殿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柱歪梁斜﹐屋面下沉﹐墙角摊塌﹐屋顶通风透亮。为此﹐本寺方丈德林大和尚委托市佛教协会会长﹑慈云寺监院觉顺法师为主办人﹐想方设法重修慈云寺。觉顺法师刚来时﹐慈云寺连一张桌椅板凳都没有﹐山门外买三辣汤的老婆婆同情老法师﹐给了他一张三条腿的桌子让他挨着墙用斋。他带领常住僧众多方化缘﹑筹集资金﹐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工作。为了节约资金﹐保证质量﹐觉顺法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事必躬亲﹐经常工作到深夜﹐即使病倒在床也不停工作。经觉顺法师和常住僧众及护法居士们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屋面已重修﹐摊塌的墙面砖已全部更新粉刷﹐并换上了雕花门窗。还在市政府的支持协助下﹐解决了山门殿原址上五户居民和慈云街农贸市场搬迁等问题﹐使山门得以重建。

现况

目前﹐新建的山门殿上﹐镶嵌着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亲笔题写的“慈云禅寺”金字匾额。天王殿﹑藏经殿(暂代大雄宝殿)﹑国师殿已修葺一新﹐还将原库房改建成三圣殿﹑地藏殿﹑观音殿及禅房﹑斋堂﹑僧人宿舍等﹐重建的

慈云寺于94年12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觉顺法师与寺中诸法师﹑居士们为了更好的宏扬正信佛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已收回慈云一条街﹐计20多亩﹐正筹划修建﹐以恢复慈云寺金碧辉煌的原貌。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坐落在距石台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慈云山中,寺旁有洞曰:慈云。此山、寺、洞在《石埭县》中均有记载。据传济颠和尚曾云游此山寺,并于慈云洞中打坐修行。“山不在高,有寺则灵;水不在深,有洞则名”,由于慈云禅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四面环山,瑞气氤氲,慈云洞中之水常年不断,恰似游龙出洞护道流经于寺前,真可谓是:“寺前流水声声笑,寺后青山步步高”之风水宝地、景致极佳,历来素有“山中佛国”之美誉。

慈云禅寺是石台县唯一的合法的宗教场所,2002年9月修复后对外开放,现被尊奉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浙江省舟山市

浙江省舟山市慈云禅寺

慈云极乐禅寺位于岱山岛东南部,距县城高亭镇2.2公里的摩星山。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有240多年历史。该寺自始建至今历尽劫难,于1983年起由国内外香客募资修葺、扩建,现在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主要有停车场、山门、梵谷清音、放生池、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玉佛殿、蓬莱十景诗墙、排位堂、藏经楼、怡心亭、玉佛宝塔、蓬莱茶园等组成,占地面积近百亩。

景观

从停车场拾级而上,左侧为梵谷清音洞,洞外有放生池,经过高高的台级步入蓬莱佛国门楼(进山门),左侧为鼓楼,右侧为钟楼,中间为玉佛殿,约200平方米,主供白玉卧佛,两侧为形状大小各异的十八罗汉。玉佛殿的上方为禅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层高25.3米,主供近10米高的镀金“西方三圣”,两侧为神态各异的镀金观音化身,整个大殿气势宏大,金碧辉煌。从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一排岱山清代诗人刘梦兰赞美岱山迷人风光的“蓬莱十景”诗墙。其旁为藏经阁,再往上为慈云庵旧寺,旁立一碑,由著名书法家姜东舒题书。

历史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为慈云庵重写了门匾并撰写“潮有音松听韵,山不尽水无边”门联。1985年3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宗教旅游胜地、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后大殿西侧,树有大理石碑刻一块,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1989年10月视察慈云庵时,即兴填写并手书的《江城子·访岱山蓬莱仙岛有作》词一首,词为“使知佛土遍三千,上仙山,礼金仙。身现重重,无尽现华严,禅指心开楼阁起,观大海,碧于蓝。经房一老独悠然,一再参,展慈颜。收录潮间,依然是无言,但记屏缘休歇好,闻用眼,耳须观”。庵门前也有大理石碑刻一块,刻有著名书法家、文史专家姜东舒在1990年5月参观慈云庵后,所作并书写的诗一首,诗曰:“涉遍名山多少险,千山难比此山研;危峰长啸沧波涌,宝殿幻身明镜悬。老纳无眠六十载,仙芝藏雾百千年;如何灵境知音少,一笑人间事亦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3: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