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文明 |
释义 | 学者韦文明(1871-1923年) 字丽南,楚雄鹿城人。早年受业于楚雄举人李炳泰门下,清光绪考中己酉科拔贡。废科举后进入云南省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楚雄高等小学校长、教育会长及县立中学教员,服务桑梓,献身教育,终生不懈。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楚雄废除书院,兴办学堂,时值楚雄高等小学创办,韦文明为兴办地方教育,四处奔走,筹措经费,惨淡经营。新建大教室四间,学生宿舍楼房一列,约百余间,以及厨房、厕所、桌凳、床铺等设施,学校始具规模,为农村学生和城区部分学生住校就读提供了条件。为宣传科学知识,扩大新学影响,他利用端午节郊游习俗,在新建教室内举办人体模型、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声光化电仪器展览,以供游人参观。这一首创性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民国2年(1913年),学校师资严重匮乏,为发展地方教育,县于原考棚旧址筹建师范讲习所,韦文明复主其事,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学习一年,毕业合格者推荐到各国民小学任职。自此,城乡师资始有来源,推进了地方教育的发展。韦文明兴学执教,尤其注重人才的培养,凡是品学兼优者,他均奖掖提携,让其继续深造上进。由于他教育成绩显著,省政府曾于民国2年和11年,分别以“兴学罔懈”及“志存作育”巨匾相赠,予以表彰嘉奖。县长刘国藩也曾以“选拔”匾额一块,“孝友传家,一树荆花多乐趣;诗书继世,满城桃李属春风”木刻楹联一副相送,以表达其感佩之情。 韦文明素重德行,性格敦厚儒雅,处世对人谦和礼让,从不与人争执,平生本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服务桑梓教育,深受学校师生爱戴和社会人士敬重。民国12年(1923年)4月染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2岁。韦氏祖孙三代,从事教育事业者至今不下20余人,堪称一方书香门第,教育世家。 干部韦文明,中共大观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负责区政协全面工作,协助龙道金同志处理区委日常工作,分管党务、经济和农业农村工作,分管区委办公室、统战、工商联、保密工作,联系人大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