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渔父月夜飞凫图 |
释义 | 【名称】王渔父月夜飞凫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创作于1948年 【作者】王渔父 【简介】 </CC> 纸本,设色,纵138厘米,横68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贵州国画家王渔父曾师从齐白石与王梦白,中年又吸收岭南画派的技法。在他的盛年作品《月夜飞凫》中,月色水光朦胧雅致的渲染、野凫阵形明显的透视关系、月亮与飞凫运用白粉等,均源自岭南画派的影响。但大片的留白及水天一色的描绘所抒发的那种清丽柔美的诗意,则属于中国式的意境。 《月夜飞凫》从款识可知此作创作于1948年。图中描绘的是一片荷塘月夜的景致,意境幽美萧寂。水面一平如镜,淡绿色的湖水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的清透、温润。那疏黄的苇草、斜搭于水面的荷叶、初出湖面的小花苞,都笼罩在这茫茫的月夜中。一切都似乎睡着了,显得是那样的平和——原来自然生命在沉睡中会显得如此的美妙和谐。天色沉暝,蒙蒙的霜雾使湖天一色,让人自然联想到“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就当不知不觉陷入冥想之时,突然,一群野凫划破静夜,凌空飞起,打断深夜的睡意,惊醒了原有的沉静,于是万籍俱寂中又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只见鸟儿们挥展着双翅,不时地转身回顾着,似乎在与同伴对语,又似乎是对此时此地的眷恋。那疏疏落落的身影,那舒展的体态和祥和的表情,满是自然赋予的灵气和生动。只听那拍打声、呜叫声由近及远、从低到高震荡着。它们穿透夜幕,逐渐消逝在月夜长空之中。这又赋予画面一种寓动于静的境界。 在笔墨处理上,画家先以浓淡墨色勾染,再以淡赭、胭脂、青绿、白粉等颜料稍作加工,更增添了画面的雅致效果。作画时,画家非常注重水;墨、色粉间的融合互渗,使作品在水、云、雨、雾的表现上尤为精到。由于画家对对象有着极细微的体察,在运用水墨等技法上又有过人之处,因而把在天与水间游移弥漫的水雾表现得淋漓尽致,荷叶、荷花和鸟儿在霜雾笼罩下的远近层次也处理得非常真切和微妙。此作在富于变化的墨韵中又保持着平稳与和谐的照应,做到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充分地表现出一种朦胧含蓄的气氛和情调。 王渔父注重笔、墨、色粉的融合、擅长水、云、雨、雾的表现。《月夜飞凫》为其盛期之作。画中的野鸭阵形有明显的透视关系,月亮与飞凫均用白粉,极具分寸的渲染使月色水光朦胧雅致,这些均缘自岭南画派的影响,但大片留白及水天一色的渲染仍是中国式的意境,宛如一首清丽的抒情小诗。 一幅好的花鸟画,不会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冷漠录像,它必然包蕴着画家的情怀和寄托。王渔父的这件作品即是景中赋情、情景交融的好作品。那凫鸟、那荷塘、那夜空,在笔情墨韵中点化成—片令人神往而又低回不已的诗境。这正是一首小诗,一首不用咏诵便可意会的小诗,优美的意境正流露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王渔父(1909--1974),河北涿县人,原名王柳汀。幼年学习绘画,尤喜花鸟画。曾考入北京大学艺术系和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学习,先后得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诸大师授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贵州省文化局艺术科科长、省文联美工室主任等职。1958年调入贵州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后又任教于贵州省艺术学校、贵阳师范学院。其代表作品有《大地春深》、《春雨鸠鸣》、《柳枝喜鹊》、《荷塘乳鸭》、《梅鹤迎春》等,出版有《王柳汀画集》、《王渔父花鸟画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