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淳化县 |
释义 |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 中文名称:淳化县 外文名称:Chunhua Xian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 下辖地区:官庄镇、马家镇、方里镇、润镇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29 邮政区码:711200 地理位置:东经108°18′,北纬34°43′ 面积:965平方公里 人口:19.04万人(2002年) 淳化概况位置本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08°18′—50′,北纬34°43′—35°03′。北接旬邑县,南连泾阳、礼泉县,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县城距西安市100公里、咸阳市76公里、三原县城45公里、耀县县城(经三原)92公里、泾阳县城46公里、礼泉县城(经咸阳)107公里、永寿县城146公里、彬县县城(经旬邑)115公里、旬邑县城75公里。三(原)—(正)宁公路穿境而过。 县域战国时,设有云阳县,辖境约为今县地。秦时,云阳县约为今县地及泾阳县西北部。西汉时,云阳县约为今县地(不含东北部)及泾阳县西北部。西汉时,设有云陵县,辖境约为今本县地东北部。王莽新朝时,云阳县约为今县地及泾阳县西北部。东汉时,云阳县约为今本县和礼泉县地及泾阳县西北部。三国时,设抚夷护军,辖境约为今县地及礼泉县北部。西晋时,池阳县约为今县地及泾阳、三原和礼泉县北部。前秦、后秦时,三原护军辖今县地东南部,抚夷护军辖今县地西北部。北魏、西魏和北周时,云阳县约为今县地(不含东南部)及泾阳县北部。东南部,北魏、西魏时属三原县,北周时属华池县。隋代时,云阳县约为今县地及泾阳县北部。唐武德元年(618),石门县辖今县地北部,云阳县辖今县地南部。贞观元年(627),云阳县辖本县北部,池阳县辖本县南部。贞观8年(634),云阳县辖地约为泾阳县北部、旬邑县石门乡和今本县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云阳县约为今县地及泾阳县北部。北宋、金时,淳化县约为今县地。元时,淳化县约为今县地及旬邑县地(不含马栏乡和马栏农场)。明、清时,约为今县地。1933年起,北部归陕甘边和陕甘宁边区所辖,淳化县仅辖今县地南部。1949年6月,方里区划归本县、桥区划归旬邑。建国后,1953年6月,彬县龙高区所属井村、兴桥、里村沟圈3乡划归本县。至此,始成今之现状。 1953年后,本县境域,东起固贤乡丁村东的柏树山与耀县南乙社村相邻,西至黄甫乡御泉堡村与永寿县冯家村隔泾河相望,北至十里塬乡北的黄花山与旬邑县七里川分界,南至石桥乡石马坪村南的铁瓦殿与泾阳县西山庄以仲山接壤。东西长46.57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983.81平方公里。 来源淳化县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名。淳化县位于三秦之腹,泾水之阳,南接北仲、嵯峨二山,北枕子午岭余脉甘泉山(今黄花山),东依爷台山,西邻金池水。山围水绕,盆抱而聚。冶峪蜿蜓贯其腹,泾水滔滔绕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983.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5镇10乡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0.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3万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630—1808.9米,地貌可概括为”一丘一山三沟五塬”。生态环境优越,林草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俗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秦直道、秦林光宫、汉甘泉宫、唐“三阶教”石窟遗风犹存。革命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邓小平、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震惊中外的爷台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农业处于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果业、畜牧业、蔬菜、粮油及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其中苹果产业已跻身“全国水果百强县”和"陕西水果生产十大县"行列,誉为西咸经济圈上的绿色生活基地。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3元;全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7.09亿元;全县经济社会已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历史沿革淳化,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境内发的古遗址考证,远在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即在此繁衍生息,狩猎耕植。氏族时期,淳地为云阳氏部落聚集之地。约前1600年,公刘居,本境属其南,冶峪河及其周围的周族部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约前1100年,周族崛起,淳地逐为王曦。前770年,秦嚷公为诸侯,本境为秦之封地。秦孝公十二年(9前350),“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云阳为关中41县之一,县下设乡,乡下为亭,开淳化境置县之端。县治在今城前头村北,凉武帝村东(即甘泉宫,秦称林光宫)。 秦(前221年)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划首都咸阳的京畿之地为内史,辖56县,云阳为其属。县治在今凉武帝村(古甘泉山南)。 西汉(前206~公元25)初年,本县仍属内史。景帝二年(前155)为左内史辖。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属左冯翊。昭帝始元二年(前85)秋七月,汉昭帝追尊其母勾弋夫人(武帝妃)为皇太后,起云陵,更葬之。于其地置云陵县,辖今县地东北部,县治在今铁王乡故城村。平帝元始四年(4)撤云陵县,其地并入云阳县,属左冯翊。 新(9~23)王莽时,“分三辅为六尉郡”,仍为云阳县。属列尉郡。 东汉(25~220)光武帝时,恢复三辅,本县属左冯翊。 三国(220~265)时,罢云阳县设抚夷护军,改属雍州。 西晋(265~316)时,撤抚夷护军,并入池阳县,改属雍州扶风国。 前秦(351)~后秦(417)时,本县东南部属三原护军;西北部属抚夷护军。 北魏(386~534)初,县境西北部仍为抚夷护军,东南部为三原护军。北魏神鹿三年(430)撤销抚夷护军,改属雍州北地郡。太和十一年(487)设立云阳县,辖原抚夷护军地,属雍州北地郡,县治迁长街村(今泾阳县口镇南);东南部归三原县,属建忠郡。 西魏(535~556)时,其辖境与归属未变。 北周(557~581)明帝时,云阳县改属云阳郡;东南部属华池县,归冯翊郡。 隋(581~618)时,云阳县治在今泾阳县云阳镇故水冲城一带。开皇三年(583)撤云阳郡,改属宜州。大业二年(606)改属雍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复郡,本县改属京兆郡。 唐武德元年(618),分云阳县北部置石门县。武德三年(620),于石门县置泉州,领石门,温秀2县;云阳县治迁水衡城(今泾阳县云阳镇)。贞观元年(627)废泉州,改石门为云阳县,改云阳县为池阳县,并属雍州。贞观八年(634)撤云阳,改池阳复为云阳。武周天授二年(691)七月,于境内置鼎州,领云阳、礼泉、泾阳、三原4县。久视元年(700)八月,撤鼎州,本县复属雍州。 五代(907~960)后梁时,本县属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923),改属耀州。此后至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云阳县地及其隶属未变。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云阳县北部的金龟、平泉、古鼎3乡及山后的甘延、温丰、威远3乡,于梨园镇(今县治所在地)置淳化县,以年号而名,属耀州。宣和元年(1119)改属邠州。 金皇统元年(1141),本县属金国地,隶庆原路邠州。 元至元七年(1270)三水并入本县,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巩昌路邠州辖。 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本县改隶西安府邠州。成化十三年(1477),淳化、三水分置,淳化仍属邠州。 清顺治元年(1644),本县直隶陕西布政使司。雍正三年(1725)改属邠州直隶州。 民国初(1911~1912),本县属秦陇复汉军政府和中华民国秦省军政府;民国2年(1913)属陕西道;民国3年(1914)属关中道;22年(1933)直属陕西省;25年(1936)属第七行政督察区;33年(1944)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36年(1947)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38年(1949)3月改属邠州府,后属邠州专员公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县北部属陕甘宁边区。1933年4月~1934年2月,本县北部苏区,属陕甘边区照金根据地;1934年2月~1935年10月,分东西2区,西区谓赤水(既体现红色政权之意,又含三水部分境域而名),东区称淳耀(是为淳化、耀县两县地之合而名)。隶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 1949年2月24日本县县城解放,赤水县改为淳化县,属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辖。建国后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所辖,是年改属宝鸡专区,1957年复属咸阳专区;翌年12月并入三原县,原辖地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公社;1961年9月复为淳化县,属咸阳专区(1970年6月改称咸阳地区);1983年10月撤咸阳地区成立地级咸阳市,本县为其辖。 行政区划舆地之变,本极复杂。三代久远,未能详知。周、秦、汉、唐以来,淳化皆为畿铺要地,迄今数千年之久,其政区沿革变迁自然较大。 1、清及其以前政区秦汉时期,云阳县域略同,辖今淳化县地和泾阳县北部;东汉之云阳县,域有所扩,辖今淳化、礼泉二县及泾阳北部。曹魏时撤云阳而并入池阳县。如前所述,池阳其域广阔,辖今淳化、礼泉、泾阳、三原等四县。北魏时分池阳后复之云阳县,至隋至唐,乃至五代后梁之云阳县,均辖今淳化县地及泾阳北部。宋淳化四年(993),辖云阳县北部的金龟、平泉、古鼎三乡及山后的甘延、温丰、威远三乡,于梨园镇设置淳化县。金皇统元年(1141),今淳化县地属金国;元之淳化县辖今淳化、三水(今旬邑地)二县;明时复设淳化、三水,各辖其地。清代,淳化编户6里。包括:南阳里(今方里、夕阳、固贤一带)、礼集里(今石桥、米仓、南村一带)、积义里(今县城、大店一带)、向化里(今润镇、车坞一带)、安土里(今十里塬、马家一带)、怀德里(今官庄、北城堡一带)。辖247村。 2、民国政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淳化县属彬洲。民国元年至11年(1912—1922)淳化县行政区划仍沿用清时里制。民国12年至19年(1923—1930)淳化县行政区划分为3区10团。中区辖一、五、六、十团;东区辖二、三、四团;西区辖七、八、九团,其域西自官庄邢家沟,东含夕阳、固贤两乡,南北以山为界。民国20年(1931),全县仍划分为3区、14个乡镇、361闾。地域同前。民国24年(1935),全县编制保甲。共计18联保(联保处分设各乡镇),以下设保(保有保公处),保下设甲。民国28年(1939),全县18联保编为6个乡镇,共设30保,地域同前。 3、革命根据地行政区划 1935年,工农红军解放了淳化县北部。划其西线区为赤水县,东线区为淳耀县,南部为国民党统治区。赤水、淳耀二县作为红色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初归关中特区;1937年属陕甘宁边区;1940年隶关中分区。赤水县辖淳化县西北部的卜家、润镇、十里塬、黄甫、胡家庙,北城堡及官庄等早期的赤淳政权区域,又有旬邑县的土桥、南乡、清原、石门等地,因有三水县部分地区,故称“赤水”。淳耀则以淳化东北部与耀县部分地区之合而名。辖淳化的秦河、铁王、安子哇、南村及方里北部地区,耀县的照金、柳林、白瓜一带。 1949年3月8日,原赤水县改为淳化县,政府移驻淳化县城。当时全县划分为官庄、秦河、铁王、马家山、梁家庄、润镇、城关、方里8个区,45个乡。 4、建国后几个时期的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全县设置8区51乡,辖154个行政村,444个自然村。 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全县编为6区45乡432个自然村。 1953年6月至1956年2月,根据省调整区乡行政区划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拨彬县龙高区的井村、兴桥、里村沟圈3乡归淳化县。将原淳化一、二、三区(老区)调整为4个区。共设置7区48乡465个自然村。 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三大改造”的需要,全县编为3个区,20个乡,辖511个自然村。 1958年8、9月间,将原20乡合并为8个乡,即成立了8个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党政合一,乡之党政领导,也是社的党政领导。 1958年12月,撤销淳化县,行政区域并入三原县。原淳化县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人民公社,辖25个管区。其中,官庄、十里塬、方里3个公社辖区不变,原润镇、铁王、南村、石桥、城关5个公社合并为淳化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在管区的基础上,将原4个公社划编为15个人民公社。即,方里、夕阳、固贤、北石桥、城关、南村、秦河、铁王、马家、十里塬、北城堡、润镇、官庄、黄甫、胡家庙公社。 1961年9月,恢复原淳化县建制。将原15个公社划分为18个公社。即城关划分为城关、大店、车坞3个公社,润镇公社划分为润镇、卜家两个公社。 1962年4月,划出秦河、铁王两社部分地区,成立安子哇公社,全县人民公社增加到19个。 1962年11月,于边远地区新设方里、十里塬、铁王、官庄4个区工委,辖方里等13个公社。石桥、大店、车坞、城关、润镇、南村6个公社则直属县政府领导。19个公社共辖219个大队,797个生产队,765个自然村。 1966年8月29日,更改了部分公社名称。即夕阳改为“向阳”;固贤改为“东风”;大店改为“东方红”;官庄改为“红旗”;胡家庙改为“兴无”;黄甫改为“立新”。其他仍用原名。1970年5月20日,又将更改的公社名称恢复原名。 1984年10月,咸阳地区撤销,设咸阳市。淳化县属咸阳市辖县之一。当年的体制改革中,实行政社分设。将原18个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将原石桥公社的宋村、林庄、米仓、寺村、文家庄、肖家、九庄、沿村、秦庄等9个大队41个生产队划出,设立秦庄乡建制,乡政府设在秦庄村;将原城关公社更改为城关镇建制。至此,淳化县成为19乡1镇,辖372个村民委员会,625个自然村。2001年11月,将原来黄甫乡并入胡家庙乡,安子哇乡并入秦河乡,北城堡乡并入十里塬乡,夕阳乡并入方里镇,南村乡并入城关镇。至此,原来的20个乡镇合并为10乡5镇。2005年10月,合村并村将原来的370个行政村合并为204个行政村。 淳化特色淳化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既是周、秦、汉、唐的京都要地,素有“三铺名邑”之美誉;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县。目前境内存有原始社会晚期遗址30多处,商周遗址10余处,古墓葬百余处,石窟景观6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处6处,出土馆藏文物2800多件,其中以淳化大鼎(西周时期)、金代大铁钟最为著名。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省级4个。 淳化山川秀美,生态资源丰富。现有苹果40万亩,杂果12万亩,刺槐林30万亩,各种农作物40多万亩,天然草场17万亩,大小水库10多座,森林覆盖率大34%,是世界三大优质苹果适合区之一,淳华牌苹果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11月,又荣获“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和中国苹果之乡等荣誉。联合国粮农考察团和许多国际友人称赞淳化是:“悬挂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近年来,淳化县开展农家乐,一下子把自己推倒了西咸一体化的前沿。民俗村、山民乐园、农家乐发展迅速,迎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光、采摘、避暑、购物,体验一下渭北独特的生态环境,从关中平原过度到黄土高原…… 淳化县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太阳年辐射总量120.462千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249.1小时,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 社会经济一、综合2007年全县GDP完成15.367亿元,可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67亿元,可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647亿元,可比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亿元,可比增长19.6%。按常住人口19.93万人计算,人均GDP达到7710元,比上年提高了2183元。 2008年淳化县生产总值达到207920万元,是1978年1448万元的144倍,年均增长18.0%,经济总量翻了7.17番。 二、农业2007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推广为动力,强力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粮油、苹果、畜牧业均取得良好发展。据统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54948万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年计划的120.8%。其中农业完成产值1176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9%;林业完成产值439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畜牧业完成产值2809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8.1%;渔业完成产值5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03%;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47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粮油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 林业生产,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以及县城两山绿化为主的造林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造林4301公顷,同比增长81.2%;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零星植树160万株,同比增长6.1%。建成绿色家园行政村25个,绿化乡村道路100多公里。建成长武山骨干坝一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平方公里。 200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61:19:20,与2000年的66:17:17相比有了明显调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当地充足的农副产品为原料,大力组织生产,全年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县及县以下工业完成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36.1%,完成年计划的106.4%。在县及县以下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52.9%,完成计划的106.1%;规模以下完成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4.8%,完成计划的106.9%。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2023万元,同比增长52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146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6500平方米,其中教育用房6030平方米;卫生医疗用房2194平方米;住宅用房10092平方米;办公用房388平方米;批零及住宿餐饮业用房36488平方米;文化、体育和娱乐用房662平方米;其他用房646平方米。 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5764万元,是1978年1433.7万元的150倍;水果面积55万亩,产量为62万吨,是1978年12倍、344倍,水果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2%。 200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119000万元,是1978年526.9万元的226倍,年均增长19.8%;实现工业增加值34100万元,是1978年169.4万元的20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79万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8362万元,同比增长54.6%;农村投资完成1803万元,同比增长260.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8万元;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1296万元,同比增长9.8%。 全年规模以上开工项目81个,同比增长84.1%,共完成投资50683万元,同比增长59.5%。 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6493万元,是1978年233万元的414倍,年均增长22.2%。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淳卜公路、淳安公路等国债建设项目顺利完工。铺筑通村水泥路308公里,全县85%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全县公路客运量17.50万人次,同比增长66.7%,旅客周转量139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6.6%;货运量25万吨,同比增长66.7%,货物周转量36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6.5%。 邮电通信业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599万元,同比增长53.2%;电信业务总量为962万元,同比增长131.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27200户,其中乡村电话12254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70300户,其中移动电话39200户;联通电话31100户。互联网上网用户1326户。 截止2008年底,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769.7公里,客运周转量81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400万吨公里,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122万元,拥有固定电话25650户,移动电话、互联网从无到有,分别达到78660户、2420户。 六、商贸及旅游业2007年全县大力实施县城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引导城乡消费需求,激发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78.5万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县本级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5775.3万元,同比增长23.9%;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1653.2万元,同比增长10.6%。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4826万元,同比增长24.3%;零售业实现38062万元,同比增长16.8%;住宿餐饮业实现4331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他实现260万元,同比增长16.1%。 围绕建设旅游大县、创建陕西旅游强县和绿色和谐小康淳化的宏伟目标,倾力打造“西咸人绿色生活后花园”和“关中第一夏都”知名品牌,强势推进旅游大县、强县进程。全年共接待各界游客2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2万元。 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9103万元,是1978年1581万元的37倍,年均增长12.8%。 旅游大县建设成绩斐然。2008年全年共接待各界游客7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7.1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财政工作坚持强化征收、严控支出的基本方针,财政实力不断增加。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23万元,同比增长21.9%;财政支出23438万元,同比增长30.7%。 金融业稳步运行。2007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5008万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居民存款余额为76052万元,同比增长21.0%。各项贷款余额为54646万元,同比增长7.4%,其中:中长期贷款为25987万元,同比增长0.9%,短期贷款为28159万元,同比增长12.5%。 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3617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7万元,同比增长60.4%,占总保费收入的11.5%;人身险保费收入3200万元,同比增长40.4%,占总保费收入的88.5%。全年支付各类赔(给)付款42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给)付款支出240万元,人身险赔(给)180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完成危房改造18111平方米,争取中省危改投资817万元,实施改造项目16个。全年共撤并小学19所,新建学校15所,全县小学总数下降至156所,普通中学1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61人,小学专任教师13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531人,其中女生8996人。小学在校学生30531人,其中女生14403人。职教招生1335人,全年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8万人次。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9%。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流失率为0.5%,小学无流失。高中升学率40.7%。为完成“两基”验收共投资1461.1万元,砖砌围墙4624米,添置图书64000册,补充体、音、美器材1800件。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淳化教育网站,61所学校接入互联网,32所学校设计了网页。 教育工作呈现亮点。投入285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11所中小学的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建设,新建生态厕所11座1552平方米,沼气池11个725立方米,新建师生食堂8栋1127平方米。全县免除中小学生杂费923万元,补助公用经费118万元,贫困生补助生活费19504人次共350万元,免费教科书29915人次共120.1万元。通过“健康计划”、“爱德助学金”、“孔庆荧助学金”、“和平奖学金”等项目资助高中特困学生1245人、457人,发放资助金41万元、15.58万元。 九、人民生活质量2008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到17562万元,是1978年259.54万元的68倍,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46元,比1978年的35元净增加了2911元,是1978年的84倍,年均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00元。 水利资源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年平均总量为9890万立方米。地表水化学类型属HCO3——Na型水,离子总量小于1000mg/h,总硬度 8.4—16.8德国度,PH值7.8—8.5(弱碱性水)。冶峪河是本县主要河流,流径县城。地下水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温14—24℃,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矿泉水资源,境内有多处。主要有御泉、甘泉和马路泉等,而以汉御泉最为驰名,可谓千年流饮。此泉是汉高祖刘邦御封之泉水,位于县西胡家庙乡黄甫镇御泉堡附近。御泉属含重碳酸纳镁型淡味泉水,含有锶、锂、锌、碘等27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此水最大日流量为156立方米,水量稳定,水质甘甜纯正。御泉矿泉水已通过省级鉴定,被定为含锶的重碳酸钠镁型淡味矿泉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物产资源土地资源。全县总土地面积147.5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3.5万亩,土壤具有明显的由褐土带向黑土带过渡性质,95%的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在100 厘米以上。林草资源。全县总林地面积44.5万亩,其中天然草场32.6万亩,人工草场10万亩。全县荒山、荒坡面积11.5万亩,川台地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 80%以上,被誉为“渭北黄土高塬上的绿色明珠”。矿产资源,该县地处渭北“黑腰带”,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陶土、矿泉水、伊利石、油页岩、白云石、铁矿粉、红砂岩、石英砂岩、砖瓦粘土等12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超过1亿吨,煤炭储量4361万吨,陶瓷粘土储量500万吨,腐殖酸煤肥储量 48.45万吨,高岭石硬质粘土岩储量30万吨。 交通优势211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有县道4条,全长120.35公里,乡道10条,156.78公里。方(里)胡(家庙)路、铁(王)十(里塬)路横贯县内8 乡,乡村公路贯通全县。建成了安(子哇)照(金)路、固(贤)小(丘)路、官(庄)黄(甫)龙(高)路,打开了该县的四大门,实现了县乡公路网络化,通外公路联网化,乡村公路砂石化的目标。 城镇建设按照“县城建设城市化、集镇建设现代化、新村建设标准化”的思路,完成了县城和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开展了县城正街、南新街及背街改造,建成了商业大厦、商贸综合市场、外贸综合市场、大治洞农贸市场等一批商品流通专业市场,新设立了官庄、马家、润镇、方里四个建制镇,建成了一批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的新村。 淳化风光淳化县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得名。位于三秦之腹、泾水之阳,山围水绕,盆抱而聚。位于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南缘、西咸经济圈辐射开发层,是西咸大都市的绿色生活基地,世界三大苹果优生区之一。距西安市85公里,咸阳市75公里,211国道横贯县境,旅游线路方便安全快捷。 淳化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既是秦皇汉武、皇戚贵族休闲避暑、娱乐狩猎之胜地,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县。目前境内存有原始社会晚期遗址30多处,商周遗址10余处,古墓葬百余处,石窟景观6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6处,出土馆藏文物2800多件。其中:国家级精品文物达34件。现确定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2个,省级3个。 淳化生态资源丰富,风景美丽如画。境内山川秀美,沟壑纵横。全县苹果40万亩,杂果12万亩,刺槐林30多万亩,各种农作物40多万亩,天然草场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6%。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建设示范县、优质苹果基地县和中国苹果之乡等殊荣,是都市人们生态观光、田园赏景、休闲娱乐、保健养生、红色教育、赏花摘果、假日生活、绿色购物的理想乐园。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团和许多国外友人称赞淳化是“悬挂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塬上的绿色明珠”。 淳化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全国罕见的“西周大鼎”、“金代大铁钟”,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汉甘泉宫、汉云陵(勾弋夫人墓)、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金川湾石窟“三阶教刻经”,汉高祖刘邦饮用的御泉优质天然矿泉水和神眼泉,震惊中外的“爷台山战役”旧址等景点以其丰富的历史人为内涵,倍受游人的青睐和称赞,淳化的昌隆佛学院、九天玄女宫、龙盘寺等宗教文化浓郁,常年香火旺盛,游人如织;淳化风光独秀、风景如画的仲山生态森林公园、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甘泉山、嵯峨山、千年古槐、千年酸枣树和10多座大小水库、鱼池等美景奇观令无数游人留连往返,赞叹不已;淳化的荞面饸饹、手工臊子面,甘泉醇酒和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小杂粮、名优水果、民间剪纸刺绣等受到各界朋友的喜爱和好评。 淳化县紧紧围绕“绿色生态、文物古迹、红色教育、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乡村农家乐”五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旅游景点24个,建成乡村农家乐旅游示范村10个,挖掘传承民俗文化娱乐项目18个,发展农家乐定点接待户100个,日接待能力达到5000多人次。初步形成“四线一区”(东部:红色教育游;西部:宗教文化游;北部:文物古迹游;地质园景风光游;中部:绿色生态乡村游)的精品旅游线路。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在“十一五”期间,举全县之力,精心构建和全力打造“果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把我县建设成为西咸“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其它淳化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镇压方腊起义后,改青溪县为淳化县,以示民淳厚接受王化之义。故治在今浙江淳安县千岛湖中。属严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淳化县为淳安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