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莽“新”政权一刀平五千刀币 |
释义 | 王莽“新”政权一刀平五千刀币年代: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尺寸: 通长73,刀环直径29,穿径9,厚5毫米,重30.6克; 质地: 铜质; 来源: 1981年11月18日寓居上海温籍人士汤莲塘先生捐献; 内容: 形如钥匙,由刀环和刀身组成;刀环如圆形方孔钱,刀身如刀;刀环内外郭、刀身周郭高高隆起。刀环面文穿上下“一刀”二篆字,顺读,阴文,嵌以黄金;刀身面文“平五千”三篆字,阳文。背面无文。铸造美观精致,表面略锈,有水银沁色。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专权,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货币改革,除发行五铢钱外,还发行了 “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三种大面值钱币。其中,“一刀平五千”的“一刀”二字采用了我国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错金工艺,即在钱坯铸成后,在刀环穿孔上下镌刻阴文“一”“刀”两字,再镶嵌黄金而成。因此,“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这是一种独特的创举,面文光灿华美,深厚质朴的篆隶之意与厚重笃实的钱体浑然一体,被历代泉家(钱币收藏家)誉为“钱绝”,以拥有金错刀而自豪。历代文人雅士如张衡、韩愈、钱昭度等也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 “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王莽也被后人誉为“铸钱第一高手”。 但是,按照王莽的币制,一枚金错刀相当于5000枚“五铢”,两枚金错刀可以换取黄金一斤。这是货币史上少有的大面值钱币,结果造成物价飞涨。王莽用错金这一特殊工艺,赋予其刀币以华美的外表和防止私铸伪造的功能,从而以虚值钱币从百姓手中敛取财富,这种倒行逆施的手段严重违背了货币流通的客观规律。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政权,迷信的王莽害怕汉朝刘姓势力东山再起,认为“刘”字含有“金刀”凶煞之气,再次货币改革,把含有“金、刀”字样的“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五铢都废除了。此后,王莽又进行了两次货币改革。混乱的币制造成民不聊生,新莽政权也以短命王朝告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