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家宁 |
释义 | 湖北医药学院教授个人简介王家宁,男,1967年生,湖北房县人,湖北医药学院(郧阳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副院长,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内科学心血管专业博士、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我国“心血管之父”胡大一的开山弟子。 王家宁博士从事心血管内科研究多年,先后主持筹建了郧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冠脉造影术700多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200多例、协助指导研究生10余名,他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在国内首次证实了VEGF基因治疗严重肢体缺血性疾病的研究。他先后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有2篇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先进事迹1999年王家宁率领的科研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下肢及心脏基因搭桥手术,使众多的患者意外获得新生!从而成为国内第一个报道成功应用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他们的硕果引起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的关注,并对该项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全国各地心脏病患者的极大关注,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直奔王家宁博士—— 河南省鹤壁市的患者李某,因下肢动脉狭窄造成肢体坏疽,一般的治疗方式就是截肢。年轻的李某,宁死也不愿截肢,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严重恶化,即使再截肢治疗也无济于事,唯一能救命的只有进行基因治疗。家人带着他到国内好几所大医院,均被告知无能为力。绝望的家人带着奄奄一息的他回到家,做好了棺材准备等死。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了《科技之光》对王家宁博士基因搭桥的报道后,犹如无边的黑夜见到一盏明灯,连夜启程赶往车城十堰,来到十堰市人民医院找到王家宁博士。他用基因搭桥手术迅即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康复后,生龙活虎的小伙子现在还经常给王博打电话,他说:“您不仅救了我的命,还保留住了我比命看得还重的双腿。您的恩德,此生难报啊!”四川省72岁患者王某因股动脉闭塞及肢体严重缺血几次想自杀寻求解脱,王家宁为其实施基因治疗,7天后疼痛减轻,半月后就能下地走动,一个月后可以上下楼。 2006年,王家宁的研究所荣获“省重点实验室”荣誉称号。他发表的科研论文,吸引来了包括同济医科大、华西医科大、西安医科大等地的高等院校及大医院科研人员来此做科研。2006年8月,研究所开展的《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治疗》在《欧洲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上发表。干细胞治疗修复梗死心肌治疗的研究一旦取得新的进展将对心脏病的治疗是一项巨大变革!王家宁从事的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的研究已申报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他正在致力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和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和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这项技术前景是领域性的,也是非常可观的,它可以攻克很多目前束手无策的疾病。 展望今后学术发展方向,王家宁说,目前,他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不久的将来,像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不能攻克的疾病,通过基因及干细胞治疗可望得到根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