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望 |
释义 | 1 杜甫五言律诗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书名:春望 作者:杜甫 类别:诗词、五言律诗 朝代:唐 题材:咏怀诗 体裁:格律诗 ◎ 基本信息标题:《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近体诗 题材:咏怀诗 爱国诗 格律:五言律诗 出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4_63 选自《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1979年版)。 ◎ 作品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注释译文◎ 注释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烽火:这里借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 连:连续。三:泛指多数。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欲:将要;就要。不:禁不住。胜:能承受。簪:用来绾住 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 译文〖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现代文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英文译文 英译本1 A View in Spring --- Du Fu from Tang Dynasty ---Translated by Xu Jingcheng (许景城) Sieged is the land, yet survive hills and rills; Spring the town with clumpy grass and trees fills. In gloom, the flowers are seen in tears stroken; In woe for parting, birds are even heartbroken. Soaring for three months beacon fires behold; Letters from home are worth their weights in gold. When scratching my grey hair that’s growing thin, It even cannot bear a light hair pin. Note: This poem was written in March, 757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Tang Suzong. In June,756, An Lushan’s mighty army marched towards the imperial palace at Chang An, and occupied it. Then the poet was by the rebel forces captured on the way to Chang An. The poem was about what he saw in the capital when he was detained in Chang An. 英译本2 Spring View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许渊冲) On war-torn land stream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towns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 Grieved over the years,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 Seeing us a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ed hair; 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 pin. 英译本3 A Spring View ---Translated by Witter Bynner Though a country be sundered, hills and rivers endure; And spring comes green again to trees and grasses Where petals have been shed like tears And lonely birds have sung their grief After the war-fires of three months, One message from home is worth a ton of gold. I stroke my hair. It has grown too thin To hold the hair pins anymore. 英译本4 Spring Hope [Don] Fu Defeated country in, the city deep spring vegetation. Flu flower splash tears, hate birds startling. Even war in March, Letter worth than gold. Bald scratch shorter, muddy For numerous hairpin. ◎ 创作背景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第一声)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 作品鉴赏◎ 语句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词语赏析 春望的“望”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自己年颇老矣的慨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中心思想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 艺术表现1、《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所说的“移情论”。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是移情入景的范例。 2、诗的艺术手法。从不同层面来看:诗高度概括,形象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常用比兴手法,即要用渲染、比拟、联想、对比等手法,将所要表达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诗歌形象除鲜明生动外,还往往具有象征意蕴和夸张图景,因而常用象征手法和夸张手法,寓意高远,发人深思。诗歌抒情言志,具有强烈的情感,常用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即景抒情,托物寄情)表达诗人的典型感受。诗歌是富有想象力和启示力的艺术,而诗歌的想象通常表现为联想、类比、幻想等方式。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特别要注意一些具有现代派的象征诗,常常用象征的手法或以特征性的事物代表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戴望舒的《雨巷》。 3、诗的结构。诗的结构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逻辑,具有跳跃性。因而诗人特意建构“空白”——艺术的跳跃与省略。中国古代文论称之为“间空”。田间的《义勇军进行曲》:“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成长。/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诗人省略了奋勇抗战的场景,但那浴血奋战的场面和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都洋溢在字里行间。因为开头时代气氛的烘托及最后一句诗眼,使读者得以有根有据地用想象补充战斗场面。诗跳跃与省略,虚实相间的艺术处理,造成“空间”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力。 4、诗的语言。精炼、富有韵律美。常用比喻、通感、反复等手法,注意语言的声调、押韵和节奏构成音乐美。 ◎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世人称之为:诗圣,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名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三首是给辛渐的。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2 张艾嘉主唱歌曲◎ 基本信息歌曲:春望 歌手:张艾嘉 专辑:《童年》 ◎ 歌词无所事事的面对着窗外 寒风吹走了我们的记忆 冬天已去冬天已去 春天在遥远里向我们招手 依然是清晨里微弱的阳光 依然是冰雪里永恒的希望 冬天已去冬天已去 春天在睡梦里向我们招手 你再不要忘记神话里的童年的幻想 你再不要忘记那甜蜜的成长 你再不要忘记母亲怀里童谣的歌唱 有一天它将会再回到你身旁 ! ◎ 艺人介绍张艾嘉 ,1953年7月21日生,祖籍山西五台,生于台湾,曾名张爱嘉。毕业于美国学校。经历丰富,头衔众多。她是杰出的全能女艺人,不但是优秀的歌星、演员,还是突出的女性导演、编剧、制片。曾荣获两届台湾金马奖影后、一届香港金像奖影后、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她是罗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咏琪心目中的“张姐”,她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 从影三十多年来主演过近百部电影。步入八十年代后,张艾嘉减少幕前演出,醉心于幕后工作,所执导的电影得到行内人肯定,其中的《少女小渔》《今天不回家》荣获多个电影奖项。 3 李春生现代诗◎ 原文谷雨之后,那朵 挤尽乳汁的云 疲惫地泅过…… 小小的窗 镶不住 神往悠悠 蓦地,整个北方 在我眼中苏醒 四十年 好长,好长的梦哪 麦浪,一波波 翻腾于南台湾 满是稻禾的平原 谷雨之后 故国啊 故国的江南何处 江南的柔柔深情 在妻的吴侬软语 在妻充满水声的双瞳 ◎ 赏析这是一首乡愁诗。它的特色在于选取了谷雨之后白云在窗前轻轻飘过所引发的乡愁,来表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的柔柔深情,诗人用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交织的抒情手段和北方与南方的时空跳跃手法,使这首诗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显得异常丰富和辽阔。这里有白云,有稻香,有江南的吴侬软语,有爱妻水汪汪的双瞳。诗中虽有淡淡的哀愁,却无处不流溢着对故国的热烈的爱,以及渴望与家乡亲人团聚的燃烧情感。 全诗分三节,除第二节7行外,其余两节各为6行,是典型的自由体抒情小诗。 开头一节用的是起兴手法。云为白色,故用“乳汁”去形容,但这里的“乳汁”是“挤尽”了的。联想到作者由于长期思乡,由于年年月月望眼欲穿弄得欲哭无泪,那“挤尽乳汁的云”不正是作者的感情移借吗?“云”本来是飘过,但作者偏偏说是“泅过”,这也是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无法飞渡的一种曲折写照。“疲惫”,只因为这种等待时间太长了,诗人的心等累了。不写“锁不住”而写“镶不住”,也可见诗人的推敲字句上所下的功夫。“镶”比“锁”来得雅,富于装饰特点,与“窗”的现场情景正好相吻合。 诗的第二节虽然写了“梦”,但它主要是在现实的感觉世界中进行。诗中呈现着长梦苏醒后所展现的北方的辽阔景象。北方景象之所以具体描绘,是因为这不是现实世界。一“梦”醒来,发现自己并没有“泅过”海岸,仍然在稻浪翻腾的南台湾,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故有下面“好长好长的梦哪”一句出现。“四十年”,是个枯燥的数字,正是通过这枯燥的数字,才唱出了自己心中苦涩而又悲怆的歌。 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相呼应:写的是“神往悠悠”的内容,诗人以充满柔情的调子写了妻的乡音和那对漂亮动人的大眼睛。瞳孔本不可能“充满水声”,但有道是:眼睛会说话,故这里写声音便有了依据;妻子从江南水乡来,再加上两眼是那样秀美有神,白居易诗有云“双眸剪秋水”,故“充满水声的双瞳”这句貌似“不通”的话也就“通”了。诗歌的韵味也就在这通感手法的运用中产生了。 李春生是台湾“葡萄园”诗派的重要理论家。他反对诗的晦涩,主张诗应写得明朗。但这明朗不是浅陋的同义语,他这一诗学主张,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古远清,摘自《20世纪中国新诗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4 陆游《春望》天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 波光迎日动,柳色向人深。 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 人扶上危榭,未废一长吟。 5 小说《春望》◎ 小说简介小说《春望》10万字,共30章节,完成于2006年。作品通过女孩春儿与父子两代人的情感纠葛,讲述了他们对爱的渴望与追求。是一部通过女主人公的角度去演绎爱的真谛!作者笔名艾黎宝贝,女,目前居于深圳,以一个女人的思维理解这个社会,唯美是写作中唯一的追求。 ◎ 部分内容简介第一章:事情的开始总是模糊不清的,主人公常常身不由己跟着走,等事情有了结果,主人公不免想,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人,这一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第二章:想法和现实永远是两个样子。别有什么指望。如果有一天你的想法得以实现,你就大声欢呼。但别忘了查看路径,看来时路与你的初衷是否一致。 第三章:爱情没有想象的美,不是现实太残酷而是你美化了它! 第四章:人是贪图安逸的。别否定! 第五章:春天所蕴藏的力量人们并不了解它有多强大,即便每年看见它从荒芜中催开繁华无数.春天也到达每个人的心中,只是人们自己并不了解。 第六章:命运就象一个魔术师,人们永远不会知道,他抖抖手,会变出一张什么牌。而对于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来说,她沉静其中,期望魔法不停转换,她渴望翻到自己喜欢的那张牌! 第七章:春儿早晨从楼上下来,努力去忘掉昨天发生的不愉快。她希望她完全都忘掉了!同样希望别人也早已忘掉。 第八章:呜喂,风儿吹动我的船帆!这是一首多么美的歌哦,写这首歌的人不是在恋爱就是在悲伤! 第九章:绝对完美爱情。 第十章:我正青春你年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