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代剪纸折扇 |
释义 | 一九六五年,江苏江阴长泾乡出土,同时出土有收粮簿,封面有“正德十年”(1515)四字。剪纸折扇系竹骨,十八根,高27.3厘米、阔1.3厘米,扇骨色泽老熟,似已使用多年。扇面用丝绵纸裱成,表面涂柿汁,呈棕色,洒金清晰可见。扇面以剪纸图案作装饰,由阴刻和阳刻两部分组成。阳刻部分呈扇形。中间是“梅鹊报春图”,上下有卍字形和缠枝形纹,左右有龟背纹和缠枝形纹饰。扇面的制作,第一层裱丝绵纸,第二层粘贴剪纸,第三层再覆丝绵纸,把剪纸图案置于两层绵纸中间,使剪纸不易受到损坏。扇面的表面呈素色,使用时打开扇面,在阳光照耀下,剪纸图案看得十分清楚。剪纸的剪技纯熟,画面精细秀丽、玲珑剔透。以剪纸作扇子装饰,甚为罕见。为研究我国古代剪纸和折扇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物证。现藏江苏江阴县文化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