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伪海军 |
释义 | 简介汪伪海军即汪精卫伪“中华民国”海军,其舰船主要为自日军手中接收的国民党海军舰艇,其主要任务是近海内河治安巡防、封锁重要交通水道,配合日军作战。1940年3月汪精卫上台组织伪政权,汪自兼行政院长,下设海军部,将华中的原维新政府水巡队,华北的炮艇队,华南的广州水上巡查队,合并统一改名为“中华民国海军”,统归汪伪海军部,在南京、广州、威海卫三处分别设立要港司令部,日军并将小型兵船九艘和小炮艇六艘交与汪伪海军,作水上巡逻和军校学生教练之用。 沿革汪精卫政权的前身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下就有设水巡处,拥有一些自国府海军遗留或被击沉捞起的少数残旧舰只。汪精卫1940年3月30日开府南京后对建立海军特别感兴趣,同日就成立了海军部。 汪精卫政权成立后接收了原维新政府的绥靖水巡队,广东水上警察所水上巡察队与在青岛的北支特别炮艇队的兵力。汪精卫的如意算盘是还想取得所有国府海军遗留的舰只,再加上日本人的援赠舰艇,这样就可以建成一支小有实力的海军舰队。 但事实上这两点最后都办不到。譬如汪精卫对国府海军遗留下三条最主要的军舰: "宁海"、"平海","逸仙"垂涎已久, 但日本人却自己拖回日本用了。在援助日舰方面,日本人对汪政权与伪满州国显然是有差别待遇,伪满州国的水上武力只是叫做江上军,但日本人还送了条除役的旧式驱逐舰 "海威"。汪政权名为正式的海军, 日本人却吝啬得连艘浅水炮舰都不肯给。 最后汪政权海军舰队只能依赖几条国府在战争期期间自沉或被日机击沉后打捞起来整修再用的炮舰与鱼雷艇撑场面,大多都是清末民初时代的旧货,质量非常地差;其它则全部都是江南造船厂造的"江"字号小炮艇与自民船征用改装的勤务舰只。总计汪伪海军力量,只不过几十只小型舰艇、不足一个旅的兵力而已,这些舰艇战后大多被国民政府海军接收。 另外,日本认为用“中华民国海军”的名称能够号召国民党海军参加,以及欺骗更多的中国人来参加,达到中国人打中国人,以华制华的目的,汪伪海军只是日本海军附设的一个水上警察部队,不允许成为汪伪直系武装,坚决不让汪伪亲信参与,不让国民党投敌海军军官握有实权。因此,汪伪海军成立的5年5个月,辅导官始终是太上皇,发号施令,操纵一切,禁止汪伪海军悬挂汪伪党旗,禁止宣传汪伪理论,不准成立汪伪党部,甚至不准唱汪精卫醉心的“国歌”。 抗日战争胜利后,汪伪政权灰飞烟灭,散布在东南沿海的汪伪海军基本被国民政府海军接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