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交与建筑:美国海外使领馆建造实录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The Architecture of Diplomacy:Building America's Embassies

平装:285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09513194, 7509513197

条形码:9787509513194

商品尺寸: 22.8 x 16.2 x 2.2 cm

商品重量: 680 g

品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ASIN:B0043M5C2C

内容简介

《外交与建筑:美国海外使领馆建造实录》揭示了美国使领馆建筑历史进程中建筑、政治和权力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异乎寻常的事件、激动人心的情节,带领读者见证不为人知的美国外交建筑历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

《外交与建筑》研究缜密、语言流畅,其重点放在了冷战时期的美国海外使馆建设。在那段岁月中,美国启动了大规模的使馆建设活动,意在展示其对盟国的承诺,维护其作为超级大国的世界形象。美国新使馆采用了玻璃、钢和混凝土这些极其现代的结构,象征着开放和民主。但是很快,这些不切实际的建筑及其建造程序就引起了争议,特别是遭到了国会的质疑。作者紧密追踪了使馆建筑如何沦为政治工具,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如何借助外交建筑项目来扩张自己的权力,进而促进其个人事业。

《外交与建筑:美国海外使领馆建造实录》还揭示了政治格局转变对外交优先次序的调整。经过越战,将美国使馆设计成开放的、容易接近的理念遭到废弃。随着使馆成为抗议活动和恐怖袭击的目标,安全防卫逐渐上升为首要考虑因素。与此同时,新首都的纷纷涌现,加重了美国维护其外交代表形象的负担。今天的美国使馆受到混凝土路障和全副武装士兵的保护,仿佛城堡一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开放性。

作为外交资产的美国使馆何以更好地发挥职能7在国际化合作和信息化沟通的时代,当国与国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流动多样之时,美国面临着用凝固的外交建筑去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的挑战。

媒体推荐

使馆建筑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及文化,又需尊重所在国的人文环境,是两种文化的完美结合。使馆建筑也是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写照:新建成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便体现了日益增强的美中关系。

——贝聿铭

本书是一部全面揭示美国使馆建设历程的专著,由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强悍活跃的国际形象,使得对其使馆建筑的解析非常令人期待。该书以外交为背景点评建筑,从建筑的角度解读外交,对各个时期代表性的美国使馆建筑风格和建筑形态进行了充分论述,对围绕使馆建筑的外交风云进行了回顾,为读者勾画了外交与建筑这两个领域的交集。

——张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交与建筑》是关于外交和建筑这两个主题的优秀专著。20世纪50年代起,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生国家的不断涌现,美国遂以建设海外新使馆的方式来宣示对这些国家的承认和欢迎。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新生国家都以民主国家的形式起步,而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新使馆意在展现民主。如果说迄今仍屹立于世的一些那个时代的使馆是对现存体制的谴责,那么也确实如此。要知道,2 0世纪50年代国务院负责使馆建设的政策规划者们所建造出的使馆立意之深远,超乎其预想。

——丹尼尔·帕特里克·莫尼汉 美国前驻印度大使(1975-197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想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7简·洛菲勒敏锐地在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被人忽视的领域——美国使馆建筑中探寻答案。没有比建造使馆更重大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没有比使馆更为复杂的建筑。从国会山卑鄙的猜忌到现代主义设计的进步观点,洛菲勒以其自身渊博的才识,伴以可读性极强的论述,阐释了美国政府何以凭着钢铁与石头在沉浮衰荣中尽展美国的海外形象。

——霍华德·法恩曼 《新闻周刊》首席政治记者,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评论员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简·洛菲勒(Jane C.Loeffler) 译者:袁海滨 注释 解说词:赵雪斓

简·洛菲勒,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课程客座副教授,讲授历史景观和建筑课程。代表作为《外交与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Diplomacy:Building America's Embassies,1998年出版)。她还在《外交政策》、《新闻周刊》、《建筑实录》以及《纽约时报》、《建筑历史学家协会专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使馆建筑和安防问题的文章。此外,她还就相关主题参与撰写了《联合国》(1999年)、《华盛顿的大使官邸》(2003年)、《建造外交》(2004年)。她亦曾在美国国会作证,陈述建筑作为公共外交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洛菲勒毕业于韦尔斯利学院,拥有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城市和地区规划硕士学位,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文明专业博士学位。她和她的丈夫现居美国华盛顿特区。

译者简介:

袁海滨,出生于197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在中国驻美使馆和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现就职于外交部行政司。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早期岁月

第二章 战后扩张

第三章 国务院的现代主义

第四章 美国输出民主

第五章 现代建筑受到攻击

第六章 权力更迭

第七章 建筑咨询委员会

第八章 鼎盛时期

第九章 建筑师坚持己见

第十章 都柏林项目僵局

第十一章 恐怖袭击目标

后记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译者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