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锤颌鱼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锤颌鱼 拉丁名称 Omosudis lower Gunther 英文名称 hammerjaw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锤颌鱼科 拉丁科名 Omosudidae 中文属名 锤颌鱼属 拉丁属名 Omosudi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背鳍8~10,臀鳍14;胸鳍12;腹鳍8;尾鳍9+1+17+1+9。 体长为体高5.2~5.6倍,为头长3.8~4.0倍。头长为吻长2.7~2.8倍,为上颌长1.2倍,为眼径4.1~4.9倍,为眼间隔6.4~6.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1.1倍。 体延长,颇侧扁。头大而侧扁,背缘斜直,头顶平坦,头骨甚薄。吻较长而尖,其长大于眼径。眼大,圆形,上侧位。眼间隔凹入,两侧纵嵴发达。鼻孔2个,紧接,为1皮膜所隔,位高,在眼上缘前方。口大,前位。上颌后端伸达前鳃盖骨边缘。上颌边缘由前颌骨组成。上颌骨细,辅上颌骨大,半圆形,前下缘游离,后下缘与上颌骨愈合,表面有鳞状环纹。下颌高,稍突出,前端截形,下颌后半部关节骨表面有放射形嵴棱。上下颌各具1行牙,上颁牙小,仅前端两侧有l~3牙稍扩大,下颌牙发达,约10~17牙,第一牙小,位于齿骨外侧,斜向前方,第二牙扩大、矛状,为下颌第二大牙,后方牙小,通常第七牙最大,长矛状,其长约等于眼径,其后方尚有数犬牙。腭骨牙发达,1行前方2牙与最大下颌牙同形,后方1牙小,内侧埋有1行后补牙。犁骨和舌上无牙。咽鳃骨牙丛少于10牙,呈卵圆形,可倒伏。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有假鳃。鳃耙退化,呈小刺状,排列稀疏。 体柔软无鳞。皮肤薄。侧线退化。尾柄两侧各有1纵皮褶。 背鳍小,位于体后半部。脂鳍位于臀鳍基后部上方。臀鳍后位,接近尾鳍,基底长于背鳍基底。胸鳍较小,近腹侧,左右胸鳍接近。肩带的上匙骨和后匙骨外露,细长形,从头后背侧斜向腹侧。腹鳍小,腹位,起点后于背鳍起点。尾鳍分叉,尾鳍前副鳍条发达。肛门位于腹鳍鳍端,离臀鳍颇远。 体淡色,背正中自头后开始至尾基有1黑色纵带。尾柄皮褶黑色。鳍无色,脂鳍暗褐色。腹膜黑带银色。 栖所生态深海底层洄游性鱼类,栖息深度在100-1,000公尺间,以乌贼及洄游性鱼类为食。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热带及温带海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