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桐梓县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报告
释义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桐梓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03年2月18日)

县 长 罗其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县域经济难中求进的五年;也是我县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实现恢复性增长并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基本实现了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预期目标。到2002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五年平均增长7.05%;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58:22:20调整到2002年的49:21 :30 ;财政总收入完成8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3.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

(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形势向好

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狠抓科技兴烟各项措施的落实,烟叶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收购烟叶10.33万担,担均价423元,创造了我县烟叶收购的最高均价水平,比1997年增加67元。实施畜牧百村万户养殖示范工程,肉类总产量达3.38万吨,年均增长7.1%,自1998年实施畜牧税费统收以来,累计完成畜牧税费2002万元。大力抓好方竹林改造和新造,基地建设效果明显,累计改造方竹低残林10万余亩,新造方竹林2.5万亩。实施蚕桑千担乡镇百担村工程,2002年收购蚕茧7024担,比1997年增加3604担。蔬菜、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在连续两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02年粮食总产量仍达25.26万吨,与1997年基本持平。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认真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县农民人均负担减轻29.01元,减负率达37.57%。累计劳务输出40万人次。2002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1748元,比1997年增长5.1 %。

(二)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

采取股份制、破产、解体等多种形式,对全县53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五年来,共计一次性安置国有企业在职职工2839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71.96%,实现再就业1088人,签定托管协议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的下岗职工384人,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退休职工1258人,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供销企业改革稳步推进。1999年获全市国企改革先进县称号和全省综合体制改革一等奖。非国有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以项目建设和工业技改为重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共引进资金5.57 亿元。新建了金兰伟明电解铝厂、泥塘电站等一批工业企业。全县共关闭小水泥厂6家、乡镇小煤矿230处。五年来,共投入工业技改资金6800万元,煤炭行业技改成效显著,保留煤矿76处;8家水泥企业实施技改;完成彩阳电热毯生产线技改扩建。2001年,安山乡镇企业科技园区被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完成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并通过市级达标验收。2002年预计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42亿元;完成县级规模工业企业产值1.2亿元;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9.8亿元,年均增长11.4%。自1998年7月实施煤炭行业“五统一”管理以来,累计完成煤焦税费4700万元。

(三)财政形势逐步好转,金融工作平稳运行

努力对接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积极盘活存量财源,大力培植新兴财源,推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涉税部门激励机制。强化财税征管和调度,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2002年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是1998年以来完成最好的一年,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和重点支出。金融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比1997年增长92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亿元,比1997年增长94%;贷款余额5.7亿元,比1997年下降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比1997年增长36.8%。

(四)创新机制适应市场,城建工作成效显著

实行“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五年来,共筹集资金4亿多元投入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城建工作新路子。一是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完成了长征南路、武胜路、河南路片区改造,改造了长征路步行街、夜郎街、长征南路、冬青路、官渡南路、官渡北路、文化路、西湖路、人民路、武胜路、夜郎路部分路段等11条县城街道共计6700米,重建了朱砂河大桥,治理城区河道440米,启动了溱溪南路、冬青南路、和平路、文笔路片区改造,县城建设品位不断提升。二是有序推进新区建设。新建了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桐梓四中、汽车客运站、政协大楼、电信大楼、鹏城小学、6所公厕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县城建筑面积由1997年的120万平方米增加到240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1997年的5.5平方公里拓展到7.5平方公里。三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善了乡镇所在地的供水、供电、通讯、街道、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新站、松坎、夜郎、水坝塘、官仓等乡镇集镇建设效果明显。城建工作多次获国家、省、市表彰。四是县城管理逐步规范。改革城镇管理体制,注入经营城市理念,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县城面貌进一步改观。

(五)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6亿元,是前五年的3.4倍。一是交通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基本完成崇遵高速公路桐梓段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工程进展顺利;完成210国道桐梓段和桐太公路改造;桐梓至茅石等6条通乡公路通过省级验收;实施了松坎至木瓜公路改道改造。新增通路村87个,通路村达81.75%。二是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天门河水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天然林保护、长治、坡改梯等工程建设。五年来,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10万人/8.7万头;完成退耕还林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2平方公里。三是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全县电力骨干网络基本建成,实现了乡乡通国网电,新增通电村94个,通电村达98 %。四是通信设施日臻完善。新增程控电话3万门,总容量达到4万门。建成38个移动通讯基站,网络覆盖17个乡镇。

(六)社会事业向前发展,两个文明同步推进

“两基”进入攻坚阶段,20个乡镇通过县级“两基”验收,2002年全县“普九”人口覆盖率82.02%,小学阶段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达94%。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社会力量办学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基本实现“村为主”,启动综合改革和优质服务试点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和重点计生户帮扶力度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9 ‰以内,1998年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和省计划生育“三为主”达标县称号。科技事业发展较快,1999年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工作正式启动,医药市场和医疗机构清理整顿力度加大,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723间,卫生厕所4485间,疾病防治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三条保障线发挥积极作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实施,救灾救济工作有效开展,勘界工作全面完成,2002年获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拥军优属先进县称号。残疾人事业取得明显进步,2000年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称号。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1998年被国家民委和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称号。依法治县工作进程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全社会政治稳定。“三五”普法和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获全国表彰。实现县城与楚米有线电视联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按计划实施,电视覆盖率达77.9%;完成文化馆续建工程并投入使用。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法制工作不断加强,被确定为全省政府法制工作联系点。认真开展行政复议、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全面清理地方性政策措施,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1999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2001年娄山关镇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002年世纪广场社区荣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称号。计划、统计、气象、物价、审计、监察、国土管理、人民武装、国防教育、人防战备、国防动员、史志档案、老龄事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桐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民兵预备役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桐梓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二是财政形势严峻,收支矛盾突出;三是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投融资渠道狭窄,效益不明显;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民增收困难;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尚未消除;六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精神状态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尽管我们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也面临着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我县能源、生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二是崇遵高速公路建设期间以及建成通车后,对于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三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特别是黔电送粤工程,为我县申办和建设大型火电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我县正在兴建和技改的一大批工业项目将陆续投产,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建设工业经济大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六是国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非贫困县的贫困乡镇、贫困村纳入扶贫范围,为我县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创造了条件。七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利于我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今后五年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指导原则,根据县第十次党代会明确的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绿色生态走廊,特色产业之乡,工业经济大县,遵义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围绕“强一攻二兴三”的发展思路和“富民强县升位”的奋斗目标,狠抓财源建设,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筹建桐梓火电厂、对接崇遵高速公路发展地方经济、创造撤县建市基本条件三件大事,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为全面推进我县小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三次产业结构在实现“二一三”基础上逐步优化,县级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35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7万吨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八个重点:

(一)建设稳定递增财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优化财源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三化”建设,把财源建设落实到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上来,建立项目储备制和领导挂帮财源项目制。着力抓好烤烟、畜牧、方竹、蚕桑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增强基础财源;大力发展煤焦、建材、冶金、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壮大支柱财源;抢抓崇遵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培植后续财源。

强化财税征管,确保财税均衡入库。大力加强财税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财税征管环境;建立协税护税网络,改进财税征管手段,强化征管责任;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不法行为;健全财税收入调度制度,确保税收按时足额入库。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减轻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深化会计集中核算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事业机构改革步伐,把服务性行业逐步推向市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降低支出增长速度,努力实现收支平衡。完善财源建设和涉税部门激励机制,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推行部门预算,严格预算约束。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

积极做好金融工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工业、农业、重点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倡导诚信意识,防范金融风险。

(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工业经济大县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能源、建材、冶金、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五大发展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是能源工业。把申办桐梓火电厂作为今后五年我县的头号项目来抓,组建专门机构,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引资兴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煤矿,完成重点区域煤炭精查,高标准建设电煤运输公路,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搞好服务,力争5年内开工建设。加大乡镇煤矿技改力度,将现有保留煤矿技改扩建到6万吨以上,积极招商引资,新上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煤炭企业。加快羊磴河、桐梓河水能梯级开发。二是建材工业。重点发展水泥行业,进一步抓好现有水泥企业的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招商引资建设年产30万吨以上规模的水泥企业,积极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建筑材料行业。三是冶金工业。紧紧抓住高能耗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发展以铝、锰等产品为主的冶金企业,特别要做大做强电解铝,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抓好冶金企业的扩能技改。四是化工工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硬脂酸盐类、硝酸钾、氯酸钾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加快资产重组,积极盘活县化工厂等化工企业,同时搞好化工新产品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总体效益。五是农产品加工。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方竹、畜牧、粮油等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兴办龙头企业,建成2~3个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抓好五大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轻纺工业发展路子,努力把彩阳电热毯创建为全国知名品牌。六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消化遗留问题,努力盘活资产,妥善安置职工。

进一步搞好工业规划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工业园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大对园区公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协调好铁路货场扩建和变电站扩容,尽快完善园区综合功能,制定优惠政策,增强投资吸引力。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突出园区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安山乡镇企业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轻纺等工业;娄燎楚建材冶金化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水泥生产、化肥化工原料加工、铝、锰及铁合金加工为主的建材、冶金、化工工业;松木羊煤焦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开采、煤焦加工为主的煤炭工业。

(三)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要以小康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农民增收为目标,逐步加大农业投入,力争在商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技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一是稳定粮油生产。进一步普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实施好高产优质工程,提高单产和质量,确保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500公斤以上。二是巩固发展烤烟产业。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狠抓科技兴烟措施的落实,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主攻烟叶质量,确保收购总量,提高烤烟生产总体水平。三是突出抓好畜牧产业。实施“588”畜牧工程,积极发展生猪,重点发展牛羊,大力发展家禽、水产和特种养殖,推广种草养畜,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调制加工、动物疫病控制和畜产品卫生安全、加工营销等四大体系建设,推进建设畜牧大县进程。四是大力培植方竹产业。全面完成现有方竹低残林改造,加大新造方竹林力度,使全县方竹林面积达到31万亩以上。加强方竹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创建大娄山方竹品牌,加快方竹产业化进程。五是继续抓好蚕桑产业。加强现有桑园管理,稳步发展新桑园,完善养蚕基础设施,认真做好栽桑养蚕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不断壮大蚕桑产业。六是加快特色产品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布局,大力发展蔬菜、花椒、魔芋、经果、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之乡。七是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农产品商品性收入;引导农民逐步向农产品流通、加工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积极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各项事业,大力引导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八是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信息服务、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四)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抓住西部大开发、崇遵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主动对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是抓好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搞好协调服务,为崇遵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立健全公路建设改造投融资机制和县乡公路管理养护机制,以县干线公路、矿区公路、旅游公路、出境公路的管理、养护、建设和改造为重点,稳步发展村级公路,同步推进中心城镇客运场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改变我县交通滞后局面。到2007年,力争县境内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建成高级或次高级路面,乡道力争全面完成镶边改造,力争实现村村通公路,为建成“一纵四横五联线”的公路网骨架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抓好电力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和县城电网改造,完善电力网络,实现村村通电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三是抓好通讯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发展步伐,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抓好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升级改造和农村卫星电视收转站建设,到2007年,力争实现村村通电话和电视。四是抓好农田水利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天门河水库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力争完成县城防洪体系建设,启动重点集镇的防洪工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山塘,增加耕地保灌面积,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保、长治、沼气、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加强柏箐(黄莲)、黄山、娄山关、东山(小西湖)生态示范区建设。

(五)实施四轮驱动战略,推进城建二次创业,努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今后五年是我县城镇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推进的五年,要始终坚持市场运作模式,突出县城旧城改造、中心集镇建设、城镇管理和城市经营,四轮驱动,推进我县城市化进程。一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及供水等配套管网建设,继续对城区河道进行有效治理,抓好城区绿化、街道、文化娱乐、教育、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添城市新景观,形成“三纵五横一河”的城区新格局。逐步实施楚米、燎原辖区内的县城远景规划区建设,稳步扩大县城规模。到2007年,新增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城区道路5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把县城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功能完善、适宜居住、独具特色的遵义卫星城市,为实现撤县建市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实施乡镇集镇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制定激励政策,以崇遵高速公路沿线集镇和其他建制镇为重点,根据各地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逐步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小城镇,繁荣城镇经济,增强中心城镇集聚人口、辐射带动和联结城乡的纽带作用。三是大力抓好城镇管理,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管牵头、多方配合的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实施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创建规范有序的城镇管理法制环境,实现管理方式由突击性整治向常规管理为主转变。以整治城区市容市貌为重点,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依法治城。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步伐。四是树立经营城市观念,健全经营城市机制。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十分经营”的思路,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市政设施、客运市场等城市资源,规范和培育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扩大市政设施有偿使用与服务范围,提高城市资产增值能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运用城市经营反哺城镇建设和管理,建立自我补偿、自我发展的城市经营机制。

(六)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非国有经济

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经济建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培育和建立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树立招商、安商、富商的观念,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查处干扰生产经营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拓宽和完善融资渠道,积极推行资产经营权转让,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诚信的社会环境、安定的治安环境。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编制、申报和推介工作,做到全程跟踪服务和管理,把引进县外资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抓实抓好。

依托崇遵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振兴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中介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社会就业,活跃城乡商贸市场。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交通、能源、建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增加非国有经济总量,积极引导非国有经济业主参加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内部结构,推动非国有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转变,使非国有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兴桐”战略。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创新带头人。鼓励技术创新活动,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技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实施“两基”攻坚,确保2003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力争五年内城区普及十二年教育;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规范学前教育,狠抓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三条保障线政策,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依法征缴社会保险费,强化扩面增收工作,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大在职和再就业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劳动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倡自主就业。切实做好防灾抗灾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实现乡乡镇镇有敬老院,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建立殡葬、火化、公墓三位一体的殡葬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

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生态与人口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力度,强化分类指导,增加经费投入,突出抓好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综合改革等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力争跨入省、市先进行列。强化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积极开展耕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环保政策,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建成一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我县生态环境状况。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的要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好两年一届的娄山艺术节。进一步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搞好全民健身运动,引导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利用各种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医药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快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在乡镇逐步推行定点接种的计划免疫服务模式。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积极发挥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县,真正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抓好“四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观念。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治安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加强对民间合法组织的引导和管理。进一步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认真搞好信访接待工作,着力排查和解决影响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进一步做好计划、统计、气象、审计、监察、人民武装、国防教育、人防战备、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史志档案、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增强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问题,着力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增强大局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认真研究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严厉整治阳奉阴违、办事拖拉等现象,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转变经济管理方式。适应WTO规则要求,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更多地通过制定政策等间接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与调控,建立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建立廉洁、勤政、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内部监督作用,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五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调动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三、2003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一产增长4 %,二产增长21.8 %,三产增长15 %;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1.03亿元,力争1.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7000万元,实现72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元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7万吨左右;县属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翻一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十件实事

1、完成桐梓火电厂初可研修编审查,积极作好煤矿勘测和煤炭精查工作。2、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建设中小学校舍5.4万平方米,确保通过省政府验收达标。3、实施省道303桐梓东段建设,加强松小公路、桐花公路管护,积极作好省道303西段和省道302项目申报。4、伟明电解铝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力争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年产1.2万吨方竹笋(山野菜)加工保鲜厂,实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5、实施退耕还林7万亩,荒山配套造林7万亩,天保林1万亩;启动城郊绿化带建设项目;建成农村2000口沼气池;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6、完成县城和平路、文笔路一、二期工程和冬青南路一、二期主体工程,启动三期工程。7、继续实施城区供排水管道改造,完成贯城河600米河道治理。8、积极实施城区电网改造,完成变电站2×13万千伏安供电扩容;启动县城火车站货场扩容建设。9、建成黄莲等8个乡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县老年公寓和社会福利中心。10、建成九坝、马鬃等乡镇和部分旅游景点移动基站,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

(三)重点项目

1、开工建设项目(12个)

(1)工业项目(3个):建成2个年产15万吨、4个年产9万吨的煤矿;继续抓好羊磴河、桐梓河梯级电站建设;实施松坎水泥厂12万吨生产线技改。

(2)基础设施项目(6个):启动建设溱溪河“姊妹桥”工程;建成12个县城公厕;启动建设县城垃圾周转场;完成“海校”修复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启动建设11个乡镇敬老院。

(3)农业生态项目(3个):建成天门河水库工程;完成水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

2、申报和招商项目(10个)

(1)工业项目(5个):力争新建年产70万平方米瓷质地板砖生产线项目;力争建设年产1500吨畜禽产品综合加工项目;力争新建年产10万吨碳素项目;力争新建年产1万吨柠檬酸项目;积极争取新建年产30万吨旋窑水泥厂。

(2)基础设施项目(4个):申报图书馆续建工程项目;力争启动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力争启动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做好火化场项目前期工作。

(3)农业生态项目(1 个):力争柏箐(黄莲)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市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四)主要措施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抓好2003年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县域经济恢复性增长,再创桐梓新的辉煌至关重要,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按照县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走出低谷,刷新记录”的目标要求,在2003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1、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重点项目的申报、跟踪和建设工作,强化重点项目调度。扎实做好桐梓火电厂电煤供应、供水、电煤运输公路、厂址选择、输电线路等前期工作,确保桐梓火电厂项目申办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力争6月底前完成初可研审查和有关基础工作,年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加强伟明电解铝厂用电协调,力争启动建设二期工程。新建木瓜南英台和蔡家塘2个年产15万吨、木瓜银山、松坎西山沟、新桥、岩椅4个9万吨的规模煤矿。加大羊磴河、桐梓河梯级电站建设力度。实施松坎水泥厂12万吨生产线技改,力争新建70万平方米瓷质地板砖生产线、10万吨碳素厂和1万吨柠檬酸等项目,积极争取新建年产30万吨旋窑水泥厂。抓好园区规划、铁路货运场扩建、变电站扩容、通矿公路改造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突出抓好规模工业、企业技改、电力调度、招商引资环境整治和企业融资五大重点,为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着力抓好煤炭工业发展,继续加大现有煤矿的技改和安全专项整治力度,提高生产能力,确保顺利通过复产验收。完善煤焦税费征管体制和5个验票站电子计量设施,坚决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行为,确保完成煤焦税费3000万元。

2、保持良好运行态势,确保财政收入再上台阶。一是切实把财政作为经济工作中的核心来抓。建立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运用财政政策和财税手段,采取投资、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经济效益好的财源建设项目,增强乡镇和部门抓财源建设的动力和压力。坚持抓生产与抓税收两手硬,以经济形势的好转带动财税的增长,确保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两项核心指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二是继续执行乡镇财政体制和涉税部门激励机制。实行责任与利益共担,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调动和保护乡镇、部门生财、聚财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强化财税征管。改进征管方式,加大稽查力度,堵住税收漏洞,严格依法治税,做到不拖、不欠、不漏和应收尽收,提高征管效率。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2003年作为严格控制支出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创收部门的自我供养能力,有效减轻财政负担,确保工资发放、重点支出和必要的运转经费,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从严控制消费性支出。

3、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稳定常规农业,突出特色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确保推广杂交玉米种35万公斤以上,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油单产和农产品商品率。进一步调整烤烟生产布局,确保在田烟上取得突破,主攻烟叶质量,把2003年作为烤烟生产的质量攻坚年,确保收购上中等烟14万担、担均价420元以上。着力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提高畜禽产品数量和质量,确保完成畜牧税费550万元,力争建设年产1500吨畜禽产品综合加工项目。加快方竹改造、新造力度,收购方竹笋7000吨以上,开工建设年产1.2万吨方竹笋(山野菜)加工保鲜项目,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稳步扩大蚕桑规模,加大养蚕技术培训,提高桑园利用率,确保收购蚕茧8000担。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发展蔬菜、花椒、魔芋、经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认真搞好规划布局,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在基地建设上有新突破。加大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4、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分层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同时加强”的思路,突出在建项目和城管两个重点。继续实施和平路、文笔路、冬青南路、溱溪南路片区改造,启动建设溱溪河“姊妹桥”,治理贯城河,改造城区部分道路及配套设施,继续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着力解决县城供水难的问题,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海校”修复工程,加大城市规划执法监督力度,查处违章建筑。进一步拓宽集镇建设融资渠道,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建”的激励机制,以崇遵高速公路沿线乡镇和水坝塘、官仓等中心集镇为重点,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增强集镇辐射带动功能。强化城管执法力度,把2003年确定为城镇管理年,大力整治县城环境卫生,使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城管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县城垃圾周转场,建成12个县城公厕;做好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城市资产经营力度,增强城管自我发展能力。

5、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认真对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搞好崇遵高速公路桐梓段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大县乡公路管理、养护和改造力度,全面提高县乡公路质量。突出抓好松小线的管理养护工作,确保安全畅通。启动实施303省道桐梓东段建设,全力做好303省道西段和302省道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通过评审。认真解决天门河水库工程资金投入问题,妥善处理移民问题,完成天门河水库工程建设。完成退耕还林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7万亩和天保林1万亩,认真实施长治、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水库除险加固和沼气池工程建设。加大柏箐(黄莲)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力争升格为市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发展人口聚居地农村电话,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扩大通讯覆盖面,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主动对接崇遵高速公路、城镇开发等基础设施大量开工建设的大好机遇,盘活存量,引发增量。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行业,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行业的管理和引导,积极推进旅游景区开发,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7、认真抓好“两基”攻坚,确保通过达标验收。把2003年作为“两基”攻坚年,认真解决资金短缺、教师不足等问题,落实部门挂帮责任,强化工作调度,管好用好各类“普九”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工作,确保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巩固和提高扫盲工作水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义务教育培养优质生源。完善管理体制,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8、扎实抓好计生攻坚,推动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继续加大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教育力度,以推行村民自治、开展综合改革、创建优质服务乡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以抓好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严格兑现一票否决权、加大经费投入为保证,确保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升位目标。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抓好残疾人事业,搞好娄山关镇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规范各级各部门的行政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构建“打、防、控、管”城乡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中共桐梓县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我县小康建设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