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通蔽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通蔽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方苞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誉乎己[1],则以为喜,毁乎己[2],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3];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君子则不然。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4];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5];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6],然后与道大适也[7]。 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8];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9],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10]。与吾言如响[11],必中无定识者也[12];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13],则其为偏惑也审矣[14]。 吾友刘君古塘[15],行直而清。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16],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17],而好人之同乎己。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18]。君与吾离群而素居久矣[19],会有所闻[20],书以质之。 作品注释[1]誉:称赞。乎:于。 [2]毁:指责,批评。 [3]心术:治心之术。 [4]掠美:掠取别人之美名或成就以为己有。 [5]“疑有”句:意谓别人赞同自己,应该有所怀疑,怀疑是否自己有什么见不到的地方,而因别人的赞同又更加坚持自己的谬见。蔽:蒙蔽,迷惑。 [6]私:一己之见。异术:与自己的观点不相同的学术观点。 [7]道:这里指儒家的思想体系。 [8]谀佞:阿谀谄媚。 [9]当(去声):恰当,中肯。鲜(xiǎn显):少。 [10]“吾无”句:谓跟我有憎怨的人批评我的毛病,即使我不会有十分,也会有十之四三的。 [11]与吾言如响:意为他人的话象我说话的回声一样,我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响,回响,回声。 [12]无定识:无一定见解,人云亦云。 [13]“然好独”:谓坚持一己之见而不问是否合于人心。厌(yā压),适合。 [14]审:清楚、明白。 [15]刘古塘:刘捷,字古塘,怀宁(今安徽省怀宁县)人,方苞挚友。 [16]不可:不赞成。 [17]不苟为同:不无原则地随意赞同。 [18]争气:争强好胜之气。 [19]离群而索居: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郑玄注:“群,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 [20]会:恰巧。 作品鉴赏所谓“通蔽”,即开通心术的蒙蔽,其立意所在,是告诉人们对于毁誉异同应有的态度。喜誉恶毁,喜同恶异,只能听赞扬,只能听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听不得批评,听不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心术之蔽”。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闻过则喜,闻誉则忧,闻同则疑,闻异则思。方苞一生重友情,但看到朋友有缺点,也能直书相告,这种精神值得肯定。 《通蔽》用语简洁,说理透彻,很能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方苞,清代散文家。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今属安徽)人。公元1699年,江南乡试第一名。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进士,以母病归家未出仕。公元1711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公元1722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时,免去旗籍,仍归汉籍。累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时,再入南书房,任礼部右侍郎、经史馆总裁等职。公元1742年辞官归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