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炉镇 |
释义 | 历史概况解放前,称铁炉堡,1949年解放后,成立铁炉公社,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旗公社,1978年改革开放更名为铁炉镇(不含庙坝及江南片),1997年由原庙坝镇、铁炉镇、大道江南片合并而成现在的铁炉镇。 自然地理铁炉镇地处秦巴山脉中麓,位于岚皋县西北部,距县城47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土壤贫瘠,气候湿润。铁炉镇东邻汉滨区新坝镇,北临大道镇,西部堰门镇相临,南部与民主镇接壤。全镇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11公里,总面积88.5平方公里。全镇8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2418户,10476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4100元。总耕地132740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洋芋、玉米为主,洋芋种植面积达总耕地面积的53%,经济作物为魔芋、蚕桑、畜牧,三种产业成为铁炉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境内海拔331—1560m,平均海拔750m。 行政区划全镇辖8个行政村,分别为:先进村、兰加坝村、永红村、新风村、光荣村、红星村、柳林村、庙坝村。 先进村铁炉镇先进村位于铁炉中部,是铁炉镇政府所在地,该村辖8个村民小组,371户1475人,有耕地2656亩,人均占有耕地1.8亩。瀛湖库区将村子分成东西两片,岚大公路穿境而过,既通水路又通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先进村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该村的尚武煤矿年产煤30万吨。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蚕桑、畜牧、蔬菜、西瓜等农村产业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一组一品”特色产业。2010年粮食总产3550吨,人均占有粮食2406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4600元,居全镇之首。 兰加坝村铁炉镇兰加坝村位于大道河下游,瀛湖库区右岸,该村辖10个村民小组,329户1336人,有耕地1488.5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岚大公路穿境而过,既通水路又通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兰加坝村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水上网箱养鱼促进农民增收。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蚕桑、畜牧、魔芋、柑橘等农村产业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一组一品”特色产业。2010年粮食总产3250吨,人均占有粮食2432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900元,居全镇第二。 新风村铁炉镇新风村与先进村紧紧相邻,由两条沟组成,即团溪沟和泔沟。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285户1020人,有耕地3926亩,人均占有耕地3.8亩。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魔芋、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结合旧房改造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蚕桑、魔芋等农村产业不断壮大,并形成为该镇的魔芋与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2010年粮食总产3850吨,人均占有粮食3775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800元,居全镇第三。 红星村红星村位于铁炉镇东北部,北依瀛湖,南与先进、光荣两村接壤,东与汉滨区新坝镇接壤,西与兰加坝村接壤。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46户900人。拥有耕地2034亩,人均占有耕地2.3亩。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水上网箱养鱼促进农民增收。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家庭经济,蚕桑、魔芋等农村产业。2010年粮食总产2850吨,人均占有粮食3167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800元。 柳林村红星村与兰加坝村紧紧相连,与大道河镇隔河相望。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46户1360人。拥有耕地3889亩,人均占有耕地2.85亩。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水上网箱养鱼、速生泡桐林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蚕桑、魔芋等农村产业。2010年粮食总产2650吨,人均占有粮食1952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800元。 永红村永红村与民主镇和本镇先进村紧紧相连,是有民主进入本镇的东大门。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258户915人。拥有耕地4711亩,人均占有耕地5.1亩。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蚕桑、魔芋等农村产业。2010年粮食总产3850吨,人均占有粮食4208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400元。 光荣村光荣村与庙坝村紧紧相连,位于铁炉东部的沙沟河下游。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309户1314人。拥有耕地5647亩,人均占有耕地4.3亩。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结合旧房改造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茶叶、畜牧等农村产业不断壮大,并形成为该镇的魔芋与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2010年粮食总产4350吨,人均占有粮食3310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500元。 庙坝村庙坝村位于铁炉东部的沙沟河上游,全村8个村民小组,274户1097人,有耕地2990亩,人均占有耕地2.7亩,退耕还林面积4720亩。近年来,该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畜牧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现如今,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结合旧房改造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村村民头脑灵活,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茶叶、畜牧等农村产业不断壮大,并形成为该镇的魔芋与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2010年粮食总产3550吨,人均占有粮食3236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3400元。 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全镇土地总面积88.5平方公里,合13.3万亩,其中:农业用地6.8万亩,占总面积的56.6%;林业用地3.2万亩,占总面积的33.3%;不可利用地0.0409万亩,占总面积的0.3%。 2、农畜产品资源:主要有3大农产品:即马铃薯、油菜籽、玉米,2010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铁炉盛产的马铃薯不但品优质高,而且生产量大;主要畜产品有:猪肉、羊肉、禽肉,其中庙坝乌肉鸡以肉鲜、质嫩特点,成为铁炉镇的品牌畜产品。 3、水利资源:铁炉镇属瀛湖库区,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渔业资源前景广阔,现已经发展网箱养鱼2250箱,水产养殖合作社1个。 4、林业资源:境内有林业用地面积32500亩,其中有林地19500亩,灌木林10084.3亩,疏林地110.5亩,未成造500亩,非林业用地200亩,全镇活立木蓄积45852.7m3,退耕还林面积10400亩,涉及7个村,957户农户,退耕还林合格面积为100%。 名胜古迹祝加祠堂,位于岚皋县铁炉乡先进村三组,建于清朝宣统二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祠堂后面祝家祖坟墓碑记载,清乾隆年间祝家从湖北武昌老屋上陕西有一分支居住铁炉坝,后来繁衍生息逐步发展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祝氏家族为了共同祭祀祖先,于是集资修建了这个祠堂。 祝家祠堂建筑为砖木石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高大坚固、美丽壮观。房屋一进两重,四合天井,共计十六间。后重五间,供奉祖先牌位;前重五间,接待祭祀宾客;左右两边各有厢房三间,用来保管物品。大门由石料做成,门头刻写“祝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前蹲放一对石头狮子。房檐四周雕绘各种图案:前瞻为“二十四孝”和“八仙过海”,后瞻是“三国演义”,左边有“封神榜”,右边是“红楼梦”,神仙英雄、金童玉女、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室内室外门窗和石墩木柱上都是雕龙画凤、刻花绣草,千姿百态、古色古香,煞是好看。图案工艺精巧,种类繁多;但所有图案中唯独没有《水浒》书上的内容,原因是《水浒》中有“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祠堂内立有两块石碑,一块名为“永垂不朽”,另一块名为“贻厥子孙”。石碑上分别记载了祝家“置产建祠”功德和“家规家法”条例。两块石碑现在均完好无损。 民国时期,铁炉坝祝家出了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叫祝应修,外号祝献廷,当过岚皋县旧政府的文教局长。他比较开明,重教兴学,民国五年在祝家祠堂创办女子私塾学校,招收祝家及其他人家女子上学,有学生三十多人,聘请堰门乡曹四先生为教师,民国三十六年停办。解放后,一九五八年我国大跃进时期,铁炉成立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铁炉小学校舍被炼钢铁民工占用,随将学校迁入祝家祠堂,并更名为“岚皋县红旗小学”,一九六八年学校迁回原址又恢复铁炉小学名称,至今祠堂大门头顶“岚皋县红旗小学”名字和大门两边的毛主席语录以及歌颂毛主席的大幅标语字迹清楚醒目,保存完好。 祝家祠堂记载了当地历史文化变迁和乡土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它虽曾经战乱和“文革”破坏,损失较为严重,但主体建筑还在,许多残迹遗物尚存,仍然古风雅韵,令人叹为观止,不失为铁炉乡的一道风景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