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行歌坐月
释义

侗族风俗——行歌坐月

概述

中国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和坐妹侗语称“鸟蓊”,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玩山盛行于侗族地区北部。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对唱情歌。走寨又称走姑娘,盛行于侗族地区南部。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详情

行歌坐月是侗族古时候男女青年交往唱唱情歌相识并谈情说爱的一种习俗。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起,互相选择友善,投契者为朋。

侗寨里的姑娘三五人聚在某一女伴家中纺纱、刺绣、纳鞋垫,作伴和等待腊汉(小伙子)来访。这家一般住房较宽敞,父母友善,形成相对固定的集中点,有的家,第一批姐辈们出嫁完毕,妹一辈的又聚集原地,一代接一代。相对固定的地方一般往往在寨子的一座特殊房屋,侗家称为“月堂”。 腊汉(男青年)们则结伙来到姑娘们聚集的地方与她们共同相处,侗语谓为“鸟翁”,“鸟腊篾”即“闹姑娘”“谈情唱歌” 之意。这种男女交往活动,婚前人人皆可参与。男青年去走姑娘时都带有自制的琵琶或牛腿琴或者侗笛子。当到姑娘家里,有的是敞开大门以待,有时也要经多次央求才开门,这只是善意的逗趣。入室双方均以礼相待,姑娘让座、寒暄。聚集时无所不谈或打闹逗乐,可互叙衷肠。或操着琵琶或牛腿琴对唱情歌。每当夜深人静,歌声清晰、音韵悠扬、琵琶铮铮之声,如蝉鸣幽谷。坦侗部落的唱河歌(四句歌)对弈,腊汉唱不过腊篾(姑娘),很难交往,也受到姑娘冷落。因此,腊汉努力学会唱歌,这种气氛令人神驰,往往鸡唱五更而不散,黎明才依依惜别。

男女子相处,有情投意合的,即无夜不往。有时“腊汉”买来白沙糖煮稀饭或杀鸡、 鸭吃“宵夜”。如逢收花生季节,则煮糖花生(姑娘出花生、“腊汉”出糖,有的则是男女共同种的花生),糯禾将熟时节,“腊汉”则邀请姑娘打着火把去“腊汉”家的田折来糯禾舂扁米,娱乐形式多样。此时如有钟情者则悄悄互递信物,诸如手镯、戒指、头巾、彩带、荷苞等。互送信物采取秘密方式。男的借故抚弄女方的纱锭或刺绣品,伺机暗递信物,而女方也自不宣,伺机回馈。彼此互换食物谓之“鸾骂松堆”(换记定情),是双方表达爱情并私定终身之举,但因婚姻尚须父母作主,故多有中途退还信物者。坦侗族若要私定终身,也有交换板凳,侗语叫“玩当”,就是互相之间初定,男方回家就要托人来说媒人。

这种男女社交活动,只要年纪相当,族外同辈份的均可。已结婚之女只要还未落夫家仍可参与“行歌坐月”,其丈夫也无权干预。但“腊汉”们知情后,语言上便会很谨慎,少与其搭腔,只偶尔以讥讽之语打趣而已。常住夫家后,这种社交就告结束了。男的却不受婚否约束,即便当起了几个孩子的父亲,年已三、四十岁仍可涉足“月堂”。甚至有父子同堂闹姑娘的。去前父亲会特意叮嘱儿子,“月堂”里双方以“哥弟”相称,这种情景也屡见不鲜。而姑娘对此也不忌讳,侗族姑娘呼之为“韶客”(“人家的丈夫”,是一种男女互尊的称谓),与其戏谑,对唱情歌,并不冷落、淡薄。

“月堂”娱乐最高潮时数春节后元宵前这段时间,“腊汉”不但夜夜通宵,而白天也和“腊篾”于“月堂”玩扑克、打诨取乐,或于室外娱乐。如某一姑娘已订婚,未婚夫送了年节礼的,该姑娘也毫不吝啬,每夜都要带上一篮粑粑、侗果到“月堂”里,待夜深时供给“腊汉”们宵夜,这种举动老人都热情支持。

受到侗族习俗的影响,行歌坐月这种青年男女的交往形式也成为苗族、壮族的习俗。

歌曲——行歌坐月

简介

作曲-朱德荣作词-苏 拉

演唱-郭乔依 魏洪

《行歌坐月》是一首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男女对唱情歌,表现了侗族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向往和追求,对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坚贞不渝。

歌词大意

女:风轻了云在飘

脸红了花在笑

满天星星在闪耀

问我为谁睡不着

男:河水不停奔放

心中爱火在燃烧

月亮爬上山腰

我等你在风雨桥

合:明月千里照

情歌唱到老

我爱你 我爱你

缠缠绵绵到永远

女:绿水把青山绕

我的心你知道

多情不怕惹烦恼

你的肩膀我来靠

男:不管哪年天会荒

不管哪年地会老

海枯了石烂了

我会永远对你好

电影-行歌坐月

写给故乡的情书《行歌坐月》

“行歌坐月”,指的是贵州侗族男女的交往恋爱风俗。作为一部民俗题材影片,《行歌坐月》故事发生在侗族聚居地,以女主角对爱情的内心忧虑为切入点。女主角外表平和静谧,内心实质暗涌浮动:日夜思念的侗族小伙回来了,但身边的爱人却不再是她。影片通过一段古典主义的爱情故事,聚焦于那些消失的美好,道出现代文明给故土带来的痛苦代价。尽管主角对未来依旧茫然,但却令人获得一种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作曲家瞿小松为本片配乐,在维也纳音乐大厅表演过的黎平侗族大歌队奉献特别演出。在85后侗族导演吴娜的镜头下,影片画面养眼,侗寨风景、风雨桥均进入镜头,彷如都市人回望故乡时写下的一封悠长美好情书,勾起观众的童年记忆和乡土想象。

电影《行歌坐月》主创名单

出品

广州遐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Present

Guangzhou Share Cultural Media Co., Ltd.

出品人 刘汉城

Produced by : Liu Hancheng

监制 戈乙

Executive Producer: Ge Yi

导演|编剧 吴娜

Director/Screenplay: Wu Na

摄影指导 刘汉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Liu Hancheng

音乐 瞿小松

Music: Qu Xiaosong

录音 陈汀

Sound: Chen Ting

主演 杨胜艳 吴礼平

Starring: Yang Shengyan, Wu Liping

美术 张丹青

Art Zhang Danqing

剪辑 鞠晓童 孟季

Montage Ju Xiaotong, Meng Ji

电影《行歌坐月》导演简介:

导演吴娜,侗族,出生于1987年,2009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行歌坐月》是她的电影处女作。

1、剧情片《行歌坐月》剧情简介:

侗族女孩杏高中毕业后在家里过着平静的日子,直到她日夜思念的侗族小伙飞,带着一个城里的女孩小露回到侗寨,杏的心不能再平静。侗寨留不住小露,但暂时留住了飞。杏知道飞总有一天还是要出去,于是想跟飞一起出外打工。在吃新节家人吃团圆饭时,她宣布了这个想法,家人立刻反对,连一贯慈爱的公也发了火,杏一气之下离席。无奈之下,妈妈告诉了她一个有关杏的小姑和飞的叔叔的凄美爱情故事,她终于明白了公为何如此。对家人的爱,加上与飞的感情渐入佳境,杏淡忘了外出的念头。但是好景不长,飞在酒醉时犯下了严重错误,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亲人的离逝。与此同时,杏对飞的感情已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在飞不告而别后,杏没有选择继续留下忍受思念的煎熬,而是选择了离家出走。。。。。。

2、关于片名

“行歌坐月”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也是渐渐远去的风情。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侗族青年人进行社交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活动内容以唱歌、对歌为主,所以才以行歌为名;又因为是在夜晚进行,才有坐夜之称。几个年龄相当的姑娘(不分辈分)晚上聚在一起纺棉花、做针线活;几个小伙子来到姑娘处分别选择辈分相当者对歌,互诉衷情。青年人在行歌坐夜的过程中,从相识到相知,有的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订下终身。

3、诗意叙事

如同侗族青年行歌坐月一般,影片的叙事在自然流畅中,追求小嗓吟唱、含蓄轻柔、韵味悠远的诗意。

4、内容与内涵

黔东南侗寨的青山秀水、人文风情,赋予影片以深远的意境。

那里有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光线,情绪饱满的空间线条,魅力持久的建筑固有色……

以及美丽羞涩的侗族少女,对生活充满向往的青春,浓郁温和的祖孙亲情,和千百年传承不息的民族文化。

而当商业浪潮席卷的语境来临,当一种民族文化的纯粹性难以为继,杏们的青春适逢其时,将经历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影片不是对逝去年代的缅怀,不是对文化冲突的呈现,而是和人物一起呼吸,一同成长,一道经历我们必须承担的阵痛,一共追求我们都曾向往的幸福。

5、导演阐述:

这部电影大部分拍摄于我的外婆家,一个承载了我很多童年记忆的地方。回忆中的外婆家要比现在的美好,于是我的影片不可避免地被一种缅怀过去的情绪缠绕。

外婆家和其它许多侗寨一样,在外面世界的飞速发展的影响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改变着的面貌。我担心我年老的慢吞吞的外婆适应不了这样快速的节奏,她日夜担心着在外闯荡的孙子孙女们。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公的那种揪心。也许公内心明白,就算杏不出去,就算她出去后又回来了,美好的逝去以及由此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杏也以这些痛苦为代价而成长。而杏自己明白,她回到侗寨是为了获得一种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