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甜椒、辣椒白绢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甜椒、辣椒白绢病

英文名: Sweet pepper and Pepper southern blight

别名: 南方疫病

病原中文名: 齐整小核菌

病原拉丁学名: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病原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甜椒、辣椒

主要为害部位: 茎基部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初病茎基部暗褐色,其上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扩展,四周尤为明显,后期在病部菌丝上产出褐色白菜籽状小菌核,湿度大时,菌丝体在地表向四周扩散,也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小菌核。

病原形态特征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Athelia rolfsii(Curzi)Tu.&Kimbrough. 称罗氏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膏药菌科真菌。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在生活史中主要靠无性世代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营养菌丝和菌核。生育期中产生的营养菌丝白色,直径5.5~8.5微米,有明显缔状连结,菌丝每节具两个细胞核,在产生菌核之前可产生较纤细的白色菌丝,直径3.0~5.0微米,细胞壁薄,有隔膜,无缔状联结,常3~12条平行排列成束。菌丝细胞壁成纤维状,平均厚度0.1~0.3微米,菌丝尖端前40~200微米处有酸性磷酸水解酵素的活性,大多被包围在各式不同的液泡中或溶素体中,此外可见核、核仁、肉质纲、边体等。菌丝内的隔膜是典型的桶状隔膜,隔膜共5层。

白绢病菌是由3~12条平行排列的菌丝束形成,此时菌丝先长出侧生分支,后再多叉分支,逐渐变成球形,菌丝有互相吸引的物质存在,有认为菌丝在形成菌核苞芽时,菌丝彼此间有一可以互相吸引的物质存在,而苞芽发生后,能否继续发育成菌核,须视菌体自身是否有足够能量而定,在没有特定影响因子时逐渐形成菌核。

白绢病菌分为二大类:A型,菌丝生长较疏,在培养皿边缘处产生较宽的环状菌核带与较多的菌核生成。R型,菌丝生长较厚实,在培养皿边缘处产生较少的菌核。

菌核开始是由小群的菌丝集合形成苞芽,有疏松型、末端型、菌丝束型三种形式,由不规则分支而来,且邻近菌丝会有少许的假柔细胞成份。此菌丝的组成开始紧贴,可能也有菌丝融合现象。白绢病菌的菌核在结构上可分为4部分:最外层是由暗褐色厚壁细胞形成的厚皮层;里面是壳层,由2~4层厚壁细胞连接排列而成;再里面是皮下层,由6~8层厚壁细胞构成;最内层是髓部,由菌丝状长形细胞疏松地组成,充满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小颗粒体,可能是贮藏醣类,及一些膜裹住的黑色颗粒体。菌核内各细胞均具两个细胞核。成熟的菌核外皮含可抵抗恶劣环境的黑色素。

白绢病菌以菌核存在于土壤中2.5厘米处,2.5厘米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混杂在种子、种球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长出菌丝从根或根茎部侵入,当气候条件适宜时,菌丝开始生长侵入根茎部,菌丝呈放射状扩展缠绕根茎部或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菌核,菌核在土中可存活5~6年,菌核依随土壤环境变化而决定繁殖或休眠,本菌腐生力强,在土壤中可占据未腐熟的有机质,菌丝快速生长并形成大量菌核。本菌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菌核萌发方式有2种:一是爆发式发芽。二是菌丝式发芽。菌核在田间和培养基上爆发式发芽最适温度为20℃,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发芽率明显下降。白绢病菌在土温20~40℃均可为害,最适温度为25~35℃,其中30℃最重。土壤湿度与菌核萌发有关,土壤含水量在20%时,病菌腐生力最高,并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当土壤含水量由30%慢慢降至15%时被害最重。在田间该病总是在雨后或灌溉后发生,pH7以上菌核不能萌发,pH9.7仍能存活,看来土壤pH值对菌核存活无直接效应,但却影响氮化合物在土壤中铵解作用,产生氨气可使菌核致死,含氮化合物可降低菌核发芽率。氨是毒害本菌菌核主要因子,生产上含氮化合物可用来防治本病。当土壤中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残体或有机质存在时,极有利于本菌生存,但有机质会在土壤中分解并释放出水溶性或醚溶性之毒害物质,可抑制本菌生长。

白绢菌生长温度28-32℃,最适25~35℃,30℃受害最重;28℃以下,32℃以上皆不利菌丝生长,相对湿度100%是菌丝最佳生长条件,菌核可在含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蔗糖的培养基中发芽生长。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条件允许的可进行深耕,把病菌翻入土层深处。

(2)发病重的田块,可实行水早轮作,也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

(3)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发病重的田块,每667m2施石灰100~150kg。把土壤酸碱度调到中性。

(4)坐瓜后用草圈等物把瓜垫起来,避免与土壤接触。

(5)高温多雨的夏季浇水后晒田,7天后再晒1次,也可在深灌后覆盖地膜晒20~30天。

(6)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份,对细土100~200份,撒在病部根茎处,防效明显。必要时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7)利用木霉菌防治白绢病。用培养好的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称哈茨木霉)0.4~0.45kg加50kg细土,混匀后撒覆在病株基部,每667m2lkg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