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再昏 |
释义 | 简介天再昏,意思是同一天接连出现两次天黑的情况。在太阳落山前后,当第一次天逐渐变暗时,天色突然又亮了,接著又开始第二次的天黑。通常认为是在日落的前后发生了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观。 观测意义《墨子·非攻下》记载,禹伐三苗时曾出现"日妖霄出"的怪异天象,古本《竹书纪年》则释为"日夜出,昼日不出"。经研究,禹伐三苗的地点在今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学者们认为,所谓"日夜出"可能是指傍晚时分发生的日食。因此,对“天再昏”的观测将对研究夏初的年代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观测过程观测“天再昏”要集中于天光的亮度变化,特别是天光“变暗——变亮——再次变暗”的过程。观测时间应该从日全食的初亏之前开始,到天完全黑下来为止。观测的时间间隔,通常一分钟一次(间隔不要求很准确,如果明显没有什么变化,可以再拉长些)。食甚前后各5分钟之内一分钟两次。全食带内,食甚前后光线变化剧烈期间最好再增加次数。总之,尽量把天光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对“天再昏”的观测来说,晴天和阴天均可以进行。当然,要是晴天的话,还可以同时欣赏日食的奇观。 观测方法1、照度计或测光表使用环保检测仪表类的照度计,将其对准天顶进行测光,记录下测量时间、Lux值等数据。使用照相业用的测光表,将其对准天顶进行测光,记录下测量时间、EV值(光圈+快门)、ISO值等数据。(食甚前后10分钟内,最好能做到1分钟有2个以上的测量数据。) 2、数码相机使用数码相机中的自动测光功能,将其对准天顶(注意是天顶,不是太阳)进行拍照,天光亮度数据就保存在所拍的照片中。(食甚前后10分钟内,最好能做到1分钟能拍摄2张以上的照片。) 注意事项:在观测之前将相机中的日期和时间设好(如果来不及设置,可以对着准确的钟表拍一张,以便事后校正);对天顶拍照时,快门按下的速度要慢,以使相机的自动测光能够准确;最好使用三脚架;在同一地点的观测最好有两台以上相机同时拍照,以用于相互比较。照相机的“分辨率”(照片像素)和“压缩率”都可以设在最低档,以免不必要地占用太多的内存。观测完以后,将数码相机的照片传到计算机中。在照片目录中,对每张照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摘要“,记录下拍照时间、F值(或光圈)、曝光时间、ISO速度等数据,以及您个人对所照照片亮度的评价(自动曝光应当使所有的照片呈现同样的亮度,但在光线很暗时或者照相机功能特殊时,照片亮度有可能变化)。 3、大光圈的胶片相机也可采用大光圈的胶片相机(例如光圈达到f2),只测光不照像,记下时间、光圈、快门和相机型号、ISO设置、焦距等。 2008天再昏2008年8月1日在中国发生一次日全食现象,中原地区可以观测到罕见的“天再昏”这种天文奇观。能够观测到“天再昏”的地区如图所示,主要地区是河南大部、陕西大部、山西西南部、甘肃庆阳市部分;次要地区是宁夏大部、甘肃的庆阳市和平凉市、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和山东西南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