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军团 |
释义 | 川军团,是指由四川士兵组成的团级编制军队,在历史上川军团在抗日战争中发辉过巨大作用,以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为代表,川军团以作战勇猛、不怕死著称。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的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奔赴中缅边境的川军团抗日作战的故事。 真实的川军团川军是指由四川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历史上川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以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为代表。它的来源是抗战中以作战勇猛、不怕死著称的川军。 川军团=炮灰团我的团长我的团近来《我的团长我的团》在热播,讲的是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抗战的事儿。比较奇怪的是,故事的主角,一群由溃兵集合起来的“炮灰”,却挂上了一个“川军团”的名头。 事实历史上的滇西(包括缅印)抗战,无论是1941年底第一次出国入缅,还是从1943年后期开始的两路夹击,基本上都是崭崭新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川军是享受不到这个殊荣的。 当时,川军的装备,在全国各省军队里,算是最差的之一,“汉阳造”步枪都算是精良装备,大部分士兵用的是川内自产的单打一,很多枪膛线都磨没了,子弹出膛就不知道歪哪儿去。手榴弹是自产的“麻花”,火炮和机枪更是寥寥无几的奢侈品。川军的物资也紧缺,绝大部分士兵穿着草鞋,单衣,号为“草鞋兵”;没有军用水壶,腰间挎着竹筒;没有包裹,背上背着竹笼子!此外,很多士兵嗜好旱烟,被人讥讽为“双枪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排挤和鄙夷之下,却打出了许多惨烈而壮阔的会战。 从内战到抗战故事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说起。 那时,21军军长刘湘击败各路对手,成为整个四川省的老大。分裂内战了二十年的四川省,形成表面上的统一。刘湘并没有将其余四川军阀消灭干净。除了他自己的部下,省内还有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等大小军阀,他们暂时服从于刘湘。此外,刘湘的叔父刘文辉和侄儿争夺四川失败,率残兵占据着西康省。刘湘的老伙伴和老对手杨森则投靠蒋介石,在贵州当省主席。 对于肥沃的四川省,蒋介石早垂涎三尺,寻找一切机会插入。在围剿红军时期,他罢免了作战不力的田颂尧,由孙震接任;后又借追剿中央红军的机会,往四川安插势力。1935年,蒋介石借整训的名目,把四川军阀的部队番号大大压缩。 1937年,蒋介石又召开整编会议,要将川军番号在现有基础上再缩编三分之一。撤销哪些番号,保留哪些部队,关系到大小军阀命根子啊!所以在会上,中央军的代表和四川各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耍尽了十八般武艺,真是群魔乱舞。 然而正当此时,传来一则军情急报,如同晴空霹雳,震撼了会场。 七七事变爆发!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七七事变宣告了全面抗战的开始,也让许多过去鱼肉人民的内战枭雄,转而成为真正保家卫国的热血军人。 四川军阀们热衷于金钱权势,贪图个人利益,善于窝里斗。然而他们也是中国军人。转眼间,原本阴阳怪气的斗争,变成了热血沸腾的誓师。军阀们纷纷表示,拥护刘主席,拥护蒋委员长,坚决抗战到底!彼此的小算盘,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久,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各派系大会上,刘湘慷慨陈词道,为了抗日,四川愿意出兵30万,出壮丁500万,缴纳稻谷一千万担! 四川各地的父老,也都举着彩旗,夹道欢送自己的子弟出川。他们在内战的炮火下呻吟了二十年,如今第一次,看着身边这些穿军服的儿郎,感觉的不是恐惧,而是亲切。刘湘在四川的威望,如同蒋介石在全国的威望一样达到巅峰。 杨森血战上海滩蒋介石和刘湘讲,要在安徽、河南、山东一带建立第七战区,由刘湘担任战区司令长官,川军主力投放到这个区域对日作战。 根据这个计划,刘湘即刻与四川各军阀商议出川抗战的事宜。最后决定,第一批部队,合计五个军,十多万人,分为南北两路出川抗战。 其中,北路22集团军,由邓锡侯所部45军,孙震所部41军和李家钰所部47军组成,共计6个师,约6万人。他们从成都一带出发,走汉中经陕西进入河南。南路23集团军,则有刘湘所部的21军(唐式遵)和23军(潘文华)共五个师两个旅约六七万人,从重庆一带出发,走湖北进入河南。然后两路川军会师于第七战区,在刘湘领导下共同对日作战。 此外,杨森所部的20军和43军,总计约两万人则从贵州出发,直接进入淞沪战场参加会战。由于杨森同刘湘不对劲,他的部队,不计入第七战区序列。 1937年9月1日,杨森带兵从贵州出发,徒步跋涉,用24天走完了50天的路程,到达湖南辰溪;然后乘车船转到上海,随即投入淞沪抗战。 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国军抢先攻击,却未能歼灭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取得先机。此后日军增兵,双方形成相持,主动权渐渐转移到日军手里。日军投入兵力约二十万,重炮200门,飞机300架,军舰七十艘,对国军拥有火力上的优势,从而把战争变成火网下的屠戮。国军拼死坚持到三个月,终于全线溃败。是役,70万国军,伤亡达二三十万。 此时,日军已经取得主动权,在淞沪战场上大开杀戒;国军虽然也聚集了七十万之众,却只能面对日军的火力优势,把部队往火线上填充。上去一个师,打不了几天就残了,撤下来,换一个再上。战局十分惨烈。 杨森所部川军,多年来经历的四川内战,战术水平相当落后;骤然面对着装备精良,训练纯熟的日军,处于极大的劣势。而川军将士奋力拼杀,舍出热血头颅,与日寇决战。杨森任军长的20军(下辖两师4旅8团约12000人),投入蕰藻浜,陈家行战场。向文彬团长率全团在顿吾寺力战竟日,与日寇反复拉锯,最后全团营长仅剩一人,连长非死即伤,排长剩4人,士兵仅剩120余名,而阵地未丢失;林相侯团长不幸中弹殉国,所部官兵被打得只剩一个营;杨森的侄儿,134师师长杨汉忠亲临前线督战,也中枪受伤……在七天的血战中,20军战死2000多人,受伤5000余人,团营长伤亡20多人,连排长伤亡200多人。战后,蒋介石当面夸耀杨森的英勇,杨森差一点眼泪就流下来了:委员长,我的一万二弟兄,现在只剩五千了啊…… 更惨烈的是郭汝栋所部43军26师。43军也是杨森的旧部,只辖有26师一个师约七千人。他们经过46天跋涉,于10月16日到达昆山,次日就进入大场阵地,接替因为伤亡过大而不得不撤换休整的中央军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看着川军瘦弱的士兵和破旧的装备,都不禁担心,他们能不能守住啊。 国军换防对日军没有影响,大场一如既往的进行着流血与杀戮。相对日军,川军的装备简陋得可怜,更可怜的是他们缺乏战争的经验。曾有一次,日军数辆薄皮坦克进攻大场,遭到中央军炮兵射击后,仓皇撤退。川军跃出战壕追击,把坦克团团围住,却发现没有办法射穿他们的乌龟壳。于是一个营的弟兄,绝大部分都冤枉地倒在鬼子坦克的机枪扫射下。 就是这样,川军也不曾退缩,打冷枪,扔手榴弹,咬牙肉搏。坚持了七天七夜之后,26师四个团长阵亡两个,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多……全师仅剩下七百名还能站起的士兵,伤亡率高达90%!然而阵地依然没有丢!因此,26师被评为淞沪会战中最优秀的部队之一。 邓锡侯泪洒山西杨森和郭汝栋所部川军,在上海遭到了惨重损失,然而因为杨森和蒋介石关系比较好,他们基本受到公正对待。淞沪会战是一个大熔炉,全国各军不分派系投入战场,并肩作战,“要死一起死”,也算豪迈酣畅。 相比之下,以刘湘为首的川军主力,则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理所当然在战场上遭到了歧视与虐待,陷入日寇炮火与友军白眼的前后夹击之中。 单说北路川军,即22集团军(邓锡侯为司令,辖41,45,47三个军)从川陕公路徒步进入陕西,准备按原计划经河南前往第七战区,与南路川军会合。谁知进入陕西后,西安的长官蒋鼎文一挥手,命令列车直接拉往山西省第二战区。邓锡侯莫名其妙,却只能服从。他提出唯一的要求,是川军出川时,天气尚炎热;如今进入北方,气候渐寒冷,希望第十战区解决棉衣。蒋鼎文回答:到了第二战区,补给,装备,阎锡山都会发给你们的。 于是川军分乘军列,陆续前往第二战区。此时,第二战区正与日寇进行太原会战,由于司令长官阎锡山和副司令长官黄绍宏相互扯皮,战局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川军赶到后,立刻被黄绍宏当作创可贴,到一个团就往前线派上去一个团,到一个营就派上去一个营。原本编制完整的六万大军,就这么被零敲碎打地拆开来,甩得遍地都是。阎锡山对于川军“提供棉衣”的要求,则一如既往地捂紧口袋——后来,他囤积的物资,大部分都在太原沦陷时,被日本鬼子当作了战利品。 太原会战最终以我军失败告终。参加太原会战的川军,有41军和45军,总计达四万人。然而他们没有在战场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斗序列,全都被支离破碎地分散到了各战线。在撤退过程中,他们被友军抛弃,背离,无人接应,无人掩护,损伤惨重,连集团军司令孙震都差点遭到伏击而丧命。四万川军,几乎没打像样的仗,就已经损失了一半的兵力。这些抛尸异乡的儿郎,身上还穿着出川时的单衣。在北国的寒风中,他们不会再觉得冷了吧? 刘湘出师未捷身先死邓锡侯所部在山西省遭到惨败,痛感分崩离析的郁闷。他沉痛地对刘湘的联络官说:这次出川抗战,我们川军就像没有娘的孩子,被人拆得东一块,西一块,实在不是个办法。你们回去转告刘长官,请他向委员长说说,把我们川军放在一起吧,我们一定听从他的指挥。 川军出了川,才觉得大伙儿格外亲密。就是死,我们都愿意死在一起! 邓锡侯的话传给了刘湘,刘湘却也无可奈何。蒋介石蓄谋抢夺四川已久,这次川军热心抗战,老蒋背后仍不忘“初衷”。抗战爆发后不久,刘湘曾询问蒋介石,现在外敌入侵,需要扩军备战,原先把川军编制压缩三分之一的计划是否暂缓?老蒋回答,抗战归抗战,川军该压缩还得压缩。 原本说好川军10多万人马汇集第七战区抗战,现在22集团军被拉到了山西,刘湘自己的23集团军则被拉到了东南,参与南京保卫战。出尔反尔的折腾下,川军将士并未放弃报国之志,在南京外围与日寇浴血奋战,还一度取得了小胜。然而终究大势难逆,145师师长饶国华死守界牌、广德,兵力损折殆尽,陷入日寇包围,不屈自杀,为保卫南京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饶国华也是川军中阵亡的第一位高级将领。蒋介石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撤销了23军军长潘文华的职务,而重用21军军长唐式遵。潘是刘湘的心腹,蒋介石打一个,拉一个,刘湘的看家部队23集团军洗牌完毕。 此时刘湘已经病重,在武汉医院疗养。据各方人士的回忆,他处于军统的监视和软禁之下。川军部下多次策划方案,想把刘湘接回四川养病,却都被军统阻拦,甚至刘湘的专机也被破坏而坠毁。1938年1月23日,刘湘死于武汉。官方说法是胃溃疡病发,有人以为是被军统下毒。 王铭章滕县殉国刘湘死后,川军更失去了主心骨。邓锡侯请求蒋介石把川军放在一块使用,蒋介石反而把李家钰的第47军,又从22集团军序列里抽调出来,派到卫立煌手下。这样,邓锡侯、孙震的22集团军,就只剩下了两万左右的残兵败将。 他们流落在北方,没有衣食,没有弹药。出于无奈,劫了晋军的几家军械库。阎锡山自个把整个太原丢给日本人,却对川军的“强盗”行为大发雷霆,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把“不抗日,只抢劫”的部队调走。蒋介石询问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是否愿意把川军调到他的麾下?程潜怒道:阎老西都不要的破烂,你们塞给我?坚决不要! 蒋介石也怒:让他们滚回四川去称王称霸好了! 这时,参谋总长白崇禧出来圆场。他打电话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说了情由。正在策划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大喜:很好啊,把川军调来吧。白崇禧提醒他,川军战斗能力会差一些。李宗仁笑道,诸葛亮扎草人还能用呢,他们总比草人强吧? 李宗仁,因台儿庄会战而威名远扬,但实际上他早在之前10多年便是中国响当当的人物。 于是,邓锡侯、孙震所部便调到了第五战区。 桂系军阀的老大李宗仁,虽然同蒋介石角逐天下失败,但其待人的胸襟却胜过蒋介石。他对川军百般抚慰,专门拨给补给弹药和五百支步枪。这让处处遭人冷遇的川军感激涕零。 不久,徐州会战的第一阶段——台儿庄会战爆发。日军第五师团(坂垣)和第十师团(矶谷)两路进军台儿庄。李宗仁命庞炳勋军团在临沂阻击第五师团,孙震率22集团军往滕县阻击第十师团(因为刘湘病故,邓锡侯调回川主事),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在台儿庄布防。孙震率部抵达滕县后,以45军在滕县以北展开,41军122师在城中布防,124师在城外接应。 3月14日,日军先向滕县外围阵地攻击,45军竭力抵抗,依然挡不住日寇铁蹄。王铭章派遣41军部队增援,依然不能稳定战局。3月16日,日军濑谷支队(兵力大致相当于一个旅团)撕破45军防线后,在飞机的配合下,以重炮坦克开路,向滕县发动进攻。川军将士以简陋的装备与武装到牙齿的敌军殊死搏斗,多次用手榴弹消灭突入城墙缺口的日本步兵。然而毕竟实力过于悬殊。17日,日军攻破城墙,122师师长王铭章中弹殉国,全师伤亡惨重。李宗仁严令增援的中央军汤恩伯部,却按兵不动。孙震急调124师入城增援,亦遭到日军重创。到3月18日,滕县沦陷。 单就战果说,川军在滕县打得并不怎么精彩。由于装备落后,训练落后,仅仅抵抗了几天便溃败。自己一个军打得残上加残,给日军带来的伤亡代价却并不大。不过,争取的这几天时间,倒也为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的布防赢得了时间。 更重要的是,川军在第五战区的战场上,至少能象个军人那样去死,能够用他们的牺牲,去为胜利争取一点时间,争取一点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说,殉国的王铭章,依然会在泉下感谢李长官,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慷慨报国的机会。 硕大的尾巴王铭章的牺牲王铭章的牺牲,对台儿庄具有战术上的意义,而对川军则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台儿庄大捷本身在抗战前期占据无比重要的地位,那么为台儿庄前哨战而牺牲的王将军,自然也就成为重要功臣和烈士。蒋委员长追认他为陆军上将,毛泽东也亲笔书写挽联。川军的坏名声,基本上被王师长一个人的鲜血洗净了。 然而川军本身,则更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除掉刘湘之后,蒋介石乘机大施手腕,对川军各部分化瓦解。刘湘麾下的四大将,除潘文华外,王陵基、唐式遵、王瓒绪先后投入蒋介石怀抱。原有的“川军”,不再是一个政治概念,仅仅具有军事团队传承的意义。 杂牌中的杂牌此时的川军,更沦为杂牌中的杂牌。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中,老蒋秉承“打死日军除外患,打死友军除内患”的原则,对非嫡系的各部队极尽排挤、打击之能事,补给装备没份,送死的活路做不完。 而就在这种状况下,川军依然用单薄的身体,挑起了民族义战中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责任。为了保家卫国,就算当炮灰,我们也心甘!杨森的20集团军,在抗战中打出了不少漂亮战役;著名的范哈儿范绍增,自己白手起家组建了一支部队,屡屡立下功劳。川军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曾经是四川内战中“一镇诸侯”的李家钰,便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殉国。当时他的职务,是36集团军总司令。他与张自忠将军,是中国抗战期间战死的两位最高军职者。 一些数据当初刘湘许诺,四川省要为抗战提供30万士兵,500万壮丁,1000万担稻谷。事实上,在八年里,四川省仅伤亡的士兵就达60多万名,占中国军人总死伤的六分之一;出的壮丁,仅补充部队的就达300多万(国民党的征兵制度相当腐朽,壮丁死亡率、病残率和逃亡率极高,真正补充到部队的往往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参与建设的不计其数;征收的军粮,高达稻谷六千万担。 影视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我的团长我的团》第一次触及了在中缅边境抗战的中国远征军这个较为敏感的话题,编剧兰晓龙说:“我想做一个主旋律的东西,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需要的,远征军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误解过,他们就是那个战场的主力,我想借这部作品向所有的中国军人致敬。” 一段未广为人知的历史虽然编剧兰晓龙坚称故事情节全属虚构,是“看了两架子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丢掉,在那基础上再加工”,但也承认对剧中历史背景力求真实,“总的原则是要对得起那段历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么在看这出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战争戏时,不妨先了解下《团长》背后一段未广为人知的历史,也许这样才更能了解“团长”的信念。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迅速占领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中国大地正深陷于抗日战争的苦难之中,云南由于它特殊的地缘关系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它离海不远,可以借道出国、借船出海。向东可以通过越南进入北部湾,通往太平洋;向西可以利用缅甸、泰国、印度,借助孟加拉湾到印度洋。1942年上半年,日军占领了缅甸全境,缅甸的沦陷对中国战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保护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10万余中国远征军将士先后入缅对日作战,但是战事不利,战火很快烧到了云南的中缅边境地带,战斗异常激烈,称之为“滇缅之战”。尽管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和东枝争夺战等胜利,但是因1942年5月上旬整个战局失利,被迫开始大撤退。8月初,中国远征军分别撤到印度和滇西,其时共剩4万余人。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 故事《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讲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撤退期间的故事。中国远征军虽经苦战而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是远征军在西南边境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他们保护滇缅公路,更保住中国的西南门户,避免重庆腹背受敌,将日军拖入了战线过长的尴尬境地。 烈士陵园《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组选择的腾冲为云南省西部重镇,1942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44年5月,为了完成打通中缅公路的战略计划,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收复腾冲城,全歼守城日军6千余人,远征军亦阵亡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为纪念捐躯英烈,腾冲人民在距县城西南一公里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修建了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园名取自《楚辞·国殇》之篇名,定名为国殇墓园(亦称为滇西抗战纪念馆),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川军团-导演阐释川军团《我的团长我的团》导演康洪雷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虚拟了一个川军团,川军团是一个打没的团,而且川军团在历史上是特别值得敬佩的一个团。当年淞沪会战,汤恩伯领导的部队往后撤,可是川军迎着敌人往前走,包括台儿庄战役、武汉大搏战全有他们的影子,所以打得最勇,伤亡最惨,这支部队基本上全军覆没。我们最后就用川军团讲这个故事,讲了他们从淞沪会战下来流落到一个小镇到重新聚集到缅甸被打回来,最后重新树立信心,把南天门战役(历史上叫松山战役)拿下来。以这么一段历史,从1942年到1945年,来反映滇西战役当时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川军团-剧情川军团假冒团长首带兵这是剧中孟烦了和他的伙伴们面对的第一次“考验”。一群溃兵被集中在一起,重新组成一个川军团,有孟烦了、迷龙、兽医、阿译等人。他们没有装备,被空运至缅甸战场,结果全面溃败。混乱中,他们失去了指挥,遇到了自称为“团长”的龙文章。在其带领下,他们用“诡计”击败了日军仓库的守军,又为困守机场的英军解围。后来他们发现,龙文章不过是溃兵中的一员,是假冒的团长,但大家还是默认了其领导地位。 怒江边阻击日军溃兵如潮,龙文章带着孟烦了他们且战且退,很多人加入,这个团也逐渐成为怒江西岸唯一建制完整的军队。川军团来到怒江边,发现东岸一片混乱,如果日军过江,可能会一直打到重庆。 为了堵住日军,龙文章下令整个团死守,并炸掉了江上唯一的一座桥。1000多人的军队,一直守到东岸的军队在师长虞啸卿的带领下布防完毕。 深入敌后救父母中日双方隔着怒江对峙。孟烦了的父母从后方到前线寻找儿子,阴差阳错下到了西岸的敌占区。孟烦了心急如焚,决定当逃兵去救父母。龙文章知道后,非但没把孟烦了法办,反而亲自领一支13人的小分队陪孟到西岸。其实,龙是顺便到西岸侦察敌情,小分队还找到了一条可在日后反击中使用的秘密通道。撤退过程中,日军和小分队展开火拼,危急时他们得到共产党游击队的协助。为了不让秘密通道曝光,游击队掩护小分队撤退,结果全部壮烈牺牲。 “南天门”终极一战这一仗是全剧高潮所在。龙文章带领的团这时已被称为“炮灰团”。虞啸卿决定反攻,熟悉西岸战况并知道有一条秘密通道的炮灰团成为先锋。他们的目标是位于“南天门”的敌军指挥所。炮灰团拿下了南天门,但被日军重重包围。原定的目标是坚守4小时,等待主力团来增援。但是虞啸卿接到停止进攻的命令,因为此时日本人正在和国民党高层进行外交谈判,南天门成为了谈判的砝码之一。没有增援,日军的进攻也没有停,炮灰团苦苦支撑了38天才等到了主力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