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代银涂金论语酒令筹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银涂金论语酒令筹

【材质】:银器

【年代】:唐代

【尺寸】:筹长20.4厘米,宽1.4厘米,厚0.05厘米。

【文物出土】:1982年1月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窑藏出土。

【文物现状】:镇江博物馆藏

【文物级别】:一级文物

文物介绍

唐代银涂金论语酒令筹,该器出土时置于银鎏金“论语玉烛”酒令筹筒中,共50枚,形制大小相同,均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每枚正面刻行体令辞,字内鎏金,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包括“自饮(酌)”、“伴饮”、“劝饮”、“处(罚)”、“放(皆不饮”、“指定人饮”六种。其中一枚上刻“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觥录事五分”字样。按“录事”为酒宴中的服务执事,“五分”指饮酒的数量,“民”字缺笔,显系避李世民之讳。

唐时宫廷、民间饮酒行令颇成风气,目的是在宴饮中增添乐趣,充实娱乐生活,沟通宾主间的融洽关系。酒令中的饮酒量分五分(半杯)、七分(大半杯)、十分(一杯)、四十分(四杯)和随意饮五种。过去,有关唐代饮酒行令方面的实物罕有所见,文献记载也语焉不说,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中银鎏金论语酒令筹及其配套设施“论语玉烛”酒令筹筒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唐代的饮酒风俗与娱乐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