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谈判 |
释义 | 1 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 事件进程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蒋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英、苏两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中共中央于8月23日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的新中国。认为抗日战争阶段已经结束,新的阶段是和平建设,应当力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避免内战或使全面内战尽可能地推迟爆发。于是,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8月28日,毛泽东等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 8月28日,毛泽东在机场向新闻界发表了简短的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毛泽东到重庆后,蒋介石作出了以礼相待的姿态,由于国民党本来没有和谈的诚意,没作谈判的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共产党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9月3日,中共代表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主要问题11项提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主要内容包括: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和平的新中国;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9月4日开始,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整个谈判过程几经周折,充满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解放区问题。 在军队问题上,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但为了争取和平,共产党在谈判中作了必要的让步。中国共产党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表示中共领导的军队可以大量消减。当时人民军队人数已超过一百万,共产党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而当时国民党的军队为263个师。但国民党方面断然否定中共的提议,苛刻地要求“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甚至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其后共产党又进一步作出让步,同意国民党263个师,共产党43个师,比例接近1/7。国民党方面提出军队将编至140个师,中共方面提出可相应改编为20个师,双方军队比例仍为1/7。经过共产党多次让步与力争,国民党方面才表示“可以考虑”。 关于解放区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存在是革命发展的结果,它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谈判一开始,共产党方面就提出“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将解放区斥之为“封建割据”。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9月8日,国民党政府代表根据4日蒋介石亲拟的《对中共谈判要点》,对中共的11项提要提出书面答复。 蒋介石对这次谈判的方针是,在政治上作出一些关于开放民主自由的许诺,但一定要在「政令军令统一」的名义下取消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军队。因此,蒋在表面上承认中囯共产党的地位,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并允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对于解放区政权和中共军队的地位,却坚决不予承认。这些问题就成为谈判中争论的中心问题。至9月21日,谈判一度陷于停顿,一星期后才恢复谈判。为使谈判获得进展,中共方面先后作过多次让步。10月上旬,谈判获得进展,毛泽东表示国共双方在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和平建国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强调“和为贵”,一定要用和平的方针来解决两党的争端。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飞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重庆与国民党继续商谈尚未取得协定的问题。 1945 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李克农作为情报专家,很快把注意力放在国民党军令部派驻延安的两个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身上。他相信,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定会密令周励武、罗伯伦加紧活动,收集延安方面的情况,因此从他们的来往密电中可以洞悉蒋介石此举的心态和目的。李克农果断命令:严密监视周励武、罗伯伦,侦破其电台的活动。 8月15日晚,受李克农指挥的情报系统从重庆获悉,重庆各报已被告知,明天一早各报要全文公布蒋介石致毛泽东的“寒电”。李克农将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告知已获取了密电码,可以破译重庆与延安间国民党特务的电讯联络。毛泽东高兴地说:“蒋介石看我沉默,便展开了舆论攻势。我起草电文回复蒋介石。” 次日,毛泽东发出给蒋介石的“铣电”。电文很短,回避了他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电文发出以后,毛泽东在枣园接见了国民党军令部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周励武迫不及待地询问毛泽东对蒋介石“寒电”的看法。毛泽东当面告诉他们先不准备去重庆,等蒋委员长复电后再作考虑。得到毛泽东的明确回答以后,周励武急匆匆地向重庆汇报了自己会见毛泽东的经过,明确指出:毛泽东绝不会去重庆。 特务头子康泽得到“第一手”确切情报后,赶忙将其送呈蒋介石,并马上复电嘉奖周励武,命令他们随时注意毛泽东的动向。蒋介石收到毛泽东的“铣电”和康泽送达的周励武的“第一手”情报后,忍不住说道:“果然不出所料,毛泽东绝不敢来重庆。” 由此重庆与延安之间,围绕着毛来不来重庆展开了一场斗智的较量。 李克农坐镇枣园社会部,调集精兵强将,指挥情报系统,严密监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动向。当周励武将延安所谓“情报”发给重庆,送到蒋介石手中时,照例会有同样一份“情报”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李克农随时可以截获重庆与延安间国民党的联络密电,及时准确地洞悉蒋介石的意图和心态,并可以巧妙用计,利用周励武向蒋介石提供所谓第一手可靠“情报”将蒋介石调动起来,一步步地把他引入毛泽东设置的圈套中。 毛泽东虚以周旋蒋介石信以为真 8月20日,蒋介石向“文胆”陈布雷口授了一封再次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的电报,这就是著名的“哿电”,电很长,口气强硬。李克农在拿到“哿电”后断定,蒋介石这是假戏真唱,其实他绝不希望毛泽东去重庆与他谈判,而是估计毛不敢去重庆才故意逞强。蒋介石想假戏真唱获得舆论上的优势,毛泽东不去,他则可以把拒和平的责任全推在共产党的头上。李克农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分析后,毛泽东决定再给蒋介石吃一颗“定心丸”,增加他的错误判断。 8月22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了第二封电报,这就是著名的“养电”。接着,依照李克农的意见,毛泽东再次接见国民党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一见面,毛泽东就“开诚布公”地对周、罗说:“蒋委员长‘哿电’已收到,本日已复蒋委员长,因自己工作繁忙,无法脱身,为团结大计,先派周副主席前去重庆会晤蒋,待恰当时机再相机赴渝。” 蒋介石收到毛泽东的“养电“,心中暗喜:果真不出所料,毛泽东被逼无奈表态了,派周恩来到重庆“晋谒”,来与我周旋,自己仍然躲在延安不敢露面。数小时后,康泽又送来了周励武、罗伯伦见到了毛泽东断定其不会来重庆的情报,蒋介石更是相信毛泽东不会到重庆了。 8月23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去了第三封电报,再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收到电报,大笑不止:“蒋介石要把假戏唱到底喽!果真以为我不敢去重庆了!”这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担保毛泽东的人身安全。斯大林和苏联居然也站在所谓“中立”立场上,劝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为维护团结一定要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忽然登机 蒋介石上了圈套 8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分析了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毅然决定率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迅速调派干部赶赴前线,抢占有利地形,在军事上采取行动。 李克农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毛泽东决定亲自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主要依据十多天来他提供的情报和分析,稍有偏差,可能会威胁到毛泽东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使党的利益遭受到巨大损失。为此,他又反复核对了收集到的情报并再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在这场情报战是该收网的时候了。李克农下令封锁消息,保守党的机密,不让国民党得知任何关于毛泽东是否去重庆的消息,同时严密监听国民党重庆方面与延安特务间的电讯联系 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高度保密下进行着,而国民党派驻延安的特务周励武、罗伯伦却懵然不知,在重庆的蒋介石更是两眼如盲。8月26日,蒋介石在得到周励武密电,报告毛泽东不会来重庆的情报后,得意地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派一大员乘飞机去延安接周恩来,同时再次当面邀请毛泽东来渝,并同意美国大使赫尔利和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同去。 8月28日上午,在延安的周励武、罗伯伦又提出会见毛泽东的要求,金城等人笑着婉言回绝:毛泽东正与赫尔利大使、张治中部长谈话,周恩来下午将乘飞机与赫尔利、张治中去重庆。得此“情报”的周励武、罗伯伦,又一次向重庆发出密电,称毛泽东无意去重庆,下午赫尔利大使、张治中部长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封电报送到蒋介石手中时,毛泽东已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登上了赴重庆的飞机。 李克农看到破译出的周励武发给重庆的密电时,不由得开怀大笑。当毛泽东与赫尔利等同机来重庆的消息传到重庆时,蒋介石如同雷击似地惊呆了,半晌才恍然醒悟上了共产党、毛泽东的圈套! ◎ 电报原文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一封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16日重庆《中央日报》)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一封复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未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二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中央日报》)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二封复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选自1945年8月24日重庆《新华日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三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1945年8月25日重庆《中央日报》)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说明:“未寒、未铣等”是指电报的日期,相当于几月几日。 ◎ 谈判轶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晚8时半,蒋介石在重庆山洞林园官邸举行宴会,欢迎毛泽东一行。对于毛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蒋介石日记,1945年8月30日。“应召”、“威德”四字将蒋介石以统治者自居、高高在上的心态暴露无遗。 9月29日,正是谈判陷入僵局之时。蒋介石在日记中罗列中共11条“罪状”,还写下准备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的文字。但第二天,他又改变了主意,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蒋介石日记,1945年9月30日。蒋介石此时颇为自负。抗战胜利使他的个人权力极度膨胀,他身兼几十种“要职”,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教育,几乎无所不包,成为中国“绝对的领袖”;从军队实力来说,国民党的力量占据较大优势,其军队人数由抗战初期约200万人发展到430余万人,而中共方面只有127万人,双方兵力对比是3.37比1。然而,蒋介石虽自视甚高,但通过谈判桌上的轮番较量,却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有过人的智慧和毅力。国家社会党重要成员蒋匀田曾回忆在重庆谈判期间与毛泽东的一次面谈中,毛泽东提到和蒋介石的一段小插曲。在一次会见中,蒋介石对周恩来说:“盼告诉润之,要和,就照这条件和,不然,请他回延安带兵来打。”蒋介石所说的“这个条件”,就是取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实现国民党一党专政。次日见到蒋介石,毛泽东针锋相对地答复说:“现在打,我实打不过你,但我可以对日敌之办法对你,你占点线,我占面,以乡村包围城市。”《重庆谈判纪实》,第448页。谈判过后,蒋介石曾对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王泰栋:《陈布雷外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这一印象的取得,不在于毛泽东不抽一支烟的行动本身,而在于毛泽东在谈判中表现出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淡定态度,使得蒋介石不得不时时提醒自己谨慎对待之。 10月11日,蒋介石与毛泽东共进早餐,毛泽东于当天返回延安。是夜,蒋介石辗转难眠,在日记里写下“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蒋介石日记,1945年10月11日。之语,表达了他准备与中共和毛泽东决裂的决心。 ◎ 事件目的蒋介石的目的:欲图独掌大权,迫使中共交出军权和政权,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并转嫁内战责任。 中共的目的: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 谈判结果经过40多天艰苦而复杂的谈判,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因为是10月10日签订,纪要又称“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关于重庆谈判的美术作品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举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中囯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就居住在重庆的红岩村。朱宣咸1965年创作的作品《红岩曙光》就生动的表现了这一历史缩影。 2 199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 基本资料片名:重庆谈判外文名称:Chongqing Negotiations 上映:1993年1月1日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颜色:彩色 胶片长度: 16本 类型:剧情片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 演职人员 导演:李前宽 肖桂云 张夷非编剧:张笑天 摄影:李力 主演: 古 月饰毛泽东 黄 凯饰周恩来 李法曾饰张治中 孙飞虎饰蒋介石 董钰刚饰王若飞 胡慧中饰童 欣 刘廷尧饰张 群 郭法曾饰刘少奇 刘怀正饰朱 德 路 希饰任弼时 卢 奇饰邓小平 G. De Niro饰Patrick Hurley ◎ 剧情简介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欢庆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沸腾。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询问各战区的情况,陈立夫、白崇禧认为时机难得,应趁此一举剿灭“共党”。不料,蒋介石却提出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时间国民党文武官员大惑不解。蒋介石为了向世人表明他对国共和谈的诚意,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的举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渝谈判。毛泽东及时地指出,只有去和谈,才能表明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才能取信于天下。张治中和美国大使赫尔利专程从重庆飞来延安迎接毛泽东。 8月28日,毛泽东赴渝谈判,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军民到机场为毛主席送行。毛泽东的毅然之举,令蒋介石手足无措。他一面派周至柔去九龙坡机场迎接,一面让陈布雷控制《中央日报》对此只作简单报道。九龙坡机场,民盟主席张澜、副主席沈钧儒及黄炎培、章伯钧、郭沫若等前来迎接毛泽东。飞机降落,毛泽东第一个走出机舱,他向拥上来的人群挥手致意,同周至柔握手。《中央日报》女记者童欣抢先发问,毛泽东热情作答。蒋介石在山洞官邸彬彬有礼地会见了毛泽东,两个敌对了19年的领袖握手言和。谈判终于拉开了帷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正气凛然步入会场。可蒋介石只派来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和张治中几位谈判代表,而且连谈判的基本条款都没有。毛泽东向国民党代表提出八条谈判要点,率先表明了中共对和谈的诚意。张群等人却由于毫无准备陷于尴尬境地。此时,蒋介石正加紧破坏和平。他命陈布雷重印《剿匪手本》,又暗命国民党十九军围剿山西上党地区的共产党军队。 谈判十分艰难。蒋介石为了他一统天下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毛泽东则以中国的前途命运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出重大让步,显示出了非凡的斗争才华。在决定让出江南解放区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蒋介石秘密下发《剿匪手本》的阴谋,使蒋介石非常难堪。经过43天的反复谈判,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张治中、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在《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张治中代表蒋介石举行盛大宴会欢送毛泽东离渝。毛泽东发表了《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讲话,得到重庆各界要人的一致赞同。九龙坡机场,毛泽东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登上舷梯,他又一次向欢送的人群举起帽子。挥手致意。这是巨人的挥手,凝结了现代中国历史上那辉煌的一瞬。 ◎ 幕后花絮影片真实地反映了“重庆谈判”这段重要历史,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和孙飞虎均在片中有出色表演,古月的毛泽东扮相惟妙惟肖,而孙飞虎则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表现得贴切、自然。台湾演员胡慧中在片中扮演一位报社记者,被毛泽东的魅力所吸引,开始理解共产党。虽然胡慧中在片中只是一条线索,但却是当年这部影片的卖点之一。 ◎ 获奖情况该片获得第十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奖,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1993年《当代电影》国产十佳影片第一名 1994年电影《重庆谈判》获得第2届长春国际电影节获长春金杯奖 1994年电影《重庆谈判》获得第2届长春国际电影节获最佳编剧奖:张笑天 ◎ 精彩剧照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