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代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 |
释义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唐代,9世纪前半叶 绢本设色 高222.5釐米 宽167.0釐米 原敦煌藏经洞文物 现藏英国 此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绘画,是最精美的作品之一,有人认为它是吐蕃时期密教在敦煌地区盛行时密教佛画的代表作。密教的影响,已出现在与该绘画大小相同的药师净土变相图中,那图的上边两角安置有千手观音和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音在其它大型的药师净土图中是也作为主要像出现的。 占据该绘画中心的千手千眼观音描绘的非常美。脸部和从衣服中露出的前臂、手,皮肤的颜色用橙色和肉色细心晕染,而用赤或紫色描线。看似摇曳的背光外圈,由每一个都镶著眼睛的无数手构成。背光内缘有巨大的四十只手,每一只手或持物或结印,使尊像周围呈复杂的图形。其顶部配有结合掌印的二只手,绿色腕钏镶著蓝色宝石,手持的物品也大多施以蓝色,这一部分的色彩是以青色为基调,与覆盖观音菩萨肩膀的浓密的青色头发非常吻合。在众多手持物中,有几样比较明显,如白色贝壳以及和它对面的净瓶。上方的日月、接近顶部的如来像和建筑等尤为醒目。头部由十一面组成,宝冠上是化佛。观音下方是饿鬼和乞儿,他们张开两手等待,似乎要接受从结与愿印的两只手中落下的甘露和七宝。 前述小型的麻绘上,围绕观音的主要诸像中,上方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下方是持金刚杵的二身怒发鬼神,中段两侧则是如意轮观音和单腿直跪的菩萨,都可以在本画中找到。然而,本绢绘不仅包括了上面所有的内容,还增加了很多像。上边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两旁有十方化佛,每侧有五身。画面的左下方的供奉者标有“散花”二字,并排的是观音变身之一,即通过羂索救济众生的不空羂索观音。右侧相对的位置上,是 “涂香”与如意轮观音。其下两侧是本来为印度神的梵天和帝释天,後被纳入佛教护法神的万神殿中,以及他们的眷属。他们的下边,左侧站立著摩诃迦罗天,右侧是乘白斑青牛的摩醯首罗天,怀抱可以象徵他的创造者身份的童子。其下,左右两侧火头金刚之上布有左右两组群像。左边一组以孔雀王为首,随从有一尊菩萨、一尊天王以及包括四天王中的两尊,两天王中的一尊手托枪和塔,可以判断是北方天的多闻天。他的姐姐功德天跪在这一群像前。右边群体中是以金翅鸟为首,随从有四天王中的二身,其後是如来以及怀抱两个童子的妇人(可能是诃梨帝母)。与功德天对称的位置上,是手持锡杖跪着的的白髯老人婆娑仙。他瘦骨嶙峋的手足和身躯,与据说是775年的敦煌第148窟南壁龕中的四臂老人形象相似。 这两组群像中间,有莲池,观音的莲花座的长茎从莲池伸出,由头戴蛇头和蛇尾冠的二个龙王挑起,环绕著长茎有旋涡状的五彩水,池中还有六个龙王。莲池下方,是被火焰光围绕的二身像,现只残留了一部分,通过榜题得知是频那勒迦和毕那夜迦。 该绘画使用幅宽约55cm的三幅绢,四周均留空白约5cm,当初应该缝有绢边,因为画面边缘留有细小的纽状痕迹。在下边留有一部分的空白,从而可判断该绘画原本没有供养人像。很像早期的大型画面的作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像这样华丽的大型绘画,不可能通过个人捐赠而形成,而是众多供养人或者委托者的共同捐赠的产物。以壁画为例类推也能确定,这样的绘画不可能单独悬挂。然而,有关此画的使用场合尚未有满意的答案。 唐代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乙)唐代,8世纪末~9世纪初 麻布设色 原敦煌莫高窟文物 英国博物馆藏 尺寸: 101厘米 x 102.5厘米 此麻绘的构成,是简化了的大约同时代的绢绘大作《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彩色图版中只刊载了画面左侧中央的天部和其下面的火头金刚部分。 中尊千手千眼观音不是立像,而是坐像,全身恰好圈在由无数只眼和手组成的大圆中。周围只绘了绢画中所见的眷属中的一部分。首先是上段的左右,乘马的日天和乘鹅的月天,并有各自相应的红色的日轮和白色的月轮(在图16的绢绘中,是相反的)。中段,是在绢绘中被标为“散花”的天部,跪着捧花。 在下段,莲池的两侧各站一身被火焰光围绕的金刚力士,同时还有猪脸的侍者。和绢画的情况相同,左边是火头金刚,右边是青面金刚。下边设置了细带状的供养人栏,绘着身着8世纪末至9世纪初期的衣裳的供养人。 由于省略了其它很多像,周围描绘的六身像每个都很宽松,连细部都描得很明确。背景的深青色底子上有三根线组成的斜格子,每个菱形中加了白色的花卉图案,而每一花卉本身也是由白色的小菱形组成的。回想有咸通九年(868年)纪年的版画《金刚经》中,也见到过相同的底纹。观音和中段二尊的莲华座,有8世纪风格的华丽装饰,绢缝的边布内侧还可见描有花柄的装裱。从这点看,麻布在此画中,与其说是绢的廉价代用品,不如说认为有素材方面的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