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代帝陵陪葬墓 |
释义 | 地理位置: 唐代前期陪葬于帝陵周围的皇族、名臣墓葬,主要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礼泉县和乾县境内。 年 代: 公元643年~公元785年。 发掘年代: 195O年至今。 简 介: 唐代帝陵陪葬墓是唐代前期陪葬于帝陵周围的皇族及名臣的墓葬。以宗室、功臣陪葬是唐代皇室埋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封建帝王给予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的殊荣,也是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的手段。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三种。一为封土堆呈覆斗形墓,四周有围墙,南门前有一对土阙,阙前立有石刻。这类墓一般为皇室人物的墓葬,如昭陵的常乐公主墓、城阳公主墓,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二为圆锥形墓,多为文武大臣,少数为皇族,这种类型数量最多。三为象山形墓,这种墓葬是仿照汉代卫青、霍去病墓的形制修筑的,如昭陵的李靖墓、李勣墓。 唐代帝陵陪葬墓中盛行施绘壁画。壁画内容以反映四神、天文、鞍马、仪仗出行、乐舞、生活场面等为主。其规格大小和内容多少,则按照身份地位有严格的规定。随葬品主要为大量陶俑、唐三彩器、金银器等,随葬品的数量与器物组合与墓主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 意 义: 唐代帝陵陪葬墓的发现,对人们了解唐代的埋葬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