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州大学校史研究文选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周建屏,王国平 主编 出 版 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 数: 850000 版 次: 1 页 数: 532 印刷时间: 2008-12-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11371628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苏州大学的历史,追溯最早源头,自东吴大学创办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历史的偶然性往往使人们惊异不已。近代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不是诞生在浸润着欧风美雨的上海等沿海大都市,而是诞生在有着深厚的古老历史文化传统的姑苏。对历史偶然性的惊异又总会激发人们对历史必然性的思索。 本书辑入有关苏州大学校史研究的论文及相关文章,涉及苏州大学及其前身学校与并入学校。文章按五个专题分类,即创办与发展、校史人物、教学科研、学生运动与其他。 目录一、创办与发展 东吴大学的起源——上海中西书院简论 博习书院述论 东吴大学的创办 东吴大学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注册文件 略谈东吴大学建校经过 存养·博习·中西·东吴——东吴大学建校经过补遗 最早开设的教会大学——东吴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向中国私立学校转变过程述论 东吴大学在近代中国史上的意义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论略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一所具有创新特色的高等学府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恢复与新生 荣氏私立江南大学管理体制的特色 三十年来的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苏州丝绸工学院 苏州医学院 苏州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述评 老树逢春更著花——苏州大学改革发展纪实 二、校史人物 青峰永在——柴德赓先生传略 柴德赓先生《史籍举要》读后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怀念原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陈礼江 陈石遗先生与无锡国专 辛勤耕耘六十载——记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程有庆教授 为艺术,为祖国——戴爱莲九十人生追忆 古典的余韵:“东吴系”女作家 春蚕到死丝方尽——记蚕丝专家费达生女士 我认识的费孝通 浮舟沦海,立马昆仓——记著名学者、红学家、书画家冯其庸先生 顾娟:弘扬中华医学的民间大使 葛赉恩与东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1911—1922) 高文彬:东京大审判最后的中国全程见证者 为民众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代宗师——高阳 郭影秋学术传略 郭影秋:不当省长当校长 黄摩西的《中国文学史》 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胡经甫 孔祥熙与东吴大学体育馆 雷洁琼的社会工作思想与实践 爱国教育家刘湛恩博士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苦——缅怀江苏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烈人 吕凤子:“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 马寅初的求学经过 人问正道是沧桑——记原苏州市副市长、江苏师范学院副院长潘慎明 记我国酒界泰斗秦含章老先生 名山事业国学光辉——钱仲联大师的学术与创作成就 钱仲联先生学术研究述略 旷世奇才大宗师——记无锡国专名师饶宗颐 爱国报人史量才 苏大10位校友亲历东京审判 访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唐兰 第一等人品第一等业绩——一代宗师唐文治传略 唐文治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纪念唐文治先生诞生一百四十周年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汪长炳先生事略 王蘧常传略 风雨八十载——魏建猷先生传略 超越东西方:法学家吴经熊 回忆吴天石的办学思想和领导艺术 吴于廑先生治学追忆 “读书自觉进行”——许国璋早年英语学习轨迹 我国“民众教育之母”——俞庆棠 一生不忘三件事:祖国、母校、青年——记东吴大学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博士 缅先贤博才扬东吴法学——“杨兆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张梦白与蒋纬国:相隔五岁的师生缘——访苏州大学资深教授张梦白 春蚕到死丝方尽——忆蚕丝专家郑辟疆先生 章太炎在东吴大学 重教是楷模尊师最知音——写在赵朴初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教授 愿作红烛照人寰——记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朱正元教授 三、教学科研 中国最早的研究生教育 东吴之人文学术传统 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历史贡献 社会学在东吴大学发展的历史追溯 东吴大学英语教学历史研究 无锡国专的教学特点 补大百科全书中新闻教育的一个空白——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史料 中国话剧的摇篮之一——忆苏州国立社教学院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实施成人教育的研究实验 中国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业创建始末——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社会教育 学院创办电教专业的历史与总结 中国高等学校最早开设的电化教育课程与专业 试析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办学特色 私立江南大学的办学特色 我院举行学术讨论会座谈《建立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费孝通教授应邀到会并发表讲话 苏医医学免疫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篇由中国作者正式发表的研究中国淡水藻类的论文——胡经甫的《藻类之研究》 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 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层次——苏州大学百年历史上两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四、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在苏州东吴大学 五卅运动在东吴大学 回顾解放战争时期苏州东吴大学学生运动 五、其他 东吴大学校训的由来及其演变 苏大校训及苏大英文名之我见 也谈东吴成立及校名问题 最早的中国大学学报——东吴学报创刊号《学桴》解读 东吴大学学报沿革考札 百年盛会兴味空前 《学桴》领航一世纪百舸争流创名刊 试评《东吴学报》的地位和作用 评《东吴学报》的地方特性 移植和本土化的二重奏——东吴大学近代建筑文化遗产对我们的启示 博习医院(苏州)始末 博习医院建筑文化的读悟 江苏师范学院图书馆介绍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东吴大学的起源 ——上海中西书院简论 胡卫清 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 Chinese Methodist Coilege,Shanghai)与苏州博匀书院、宫巷中西书院共同构成了东吴大学的三个源头。有关中西书院的历史,学界已作过一些砌究。这些研究当然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其所本之资料多取自《万国公报》,而该报在隶履广学会后对中西书院甚少报道。这样,人们对中西书院整个发展过程仍不免有难窥全豹之感。本文力图在较为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历史作进一步的探索。 上海中西书院由美国监理会(South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传教士林乐知创办。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乔治亚州柏克郡,中学时代受洗加入监理会,1858年被监理会封立为牧师,1859年与妻子及尚不满半岁的女儿乘船赴华,于次年7月抵达上海。从19世纪60年代起林乐知心里就一直酝酿着一套教育计划,到80年代初方付诸实施。促成林乐知开设中西书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就主观因素论,林乐知的思想受到神学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救灵”与“救世”的问题上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注重社会整体环境的改造,希望通过文化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来为基督教的传播开辟道路。受这种思想影响,林乐知对各种世俗活动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与热情。与那些深入穷乡僻壤从事个人灵魂拯救的教士不同,林乐知更愿意在通都大邑活动,更乐意和中国的官绅士大夫交往,他长期供职于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