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家院
释义

村情概况

苏家院基本情况

一、苏家院社会自然状况

苏家院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城西南部21公里处,是苏家院乡政府所在地,北与乐居乡仁河村相望,南与坪子村相接壤,西与迤那村相邻,东与旧圃镇的土城村隔山相望,距离云南昭通大山包乡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五十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2.24平方公里,东西长5.1公里,南北长2.4公里,全村最低海拔1910米,最高海拔2167米。年平均气温11.7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902小时,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321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56毫米。

二、社会经济情况

苏家院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汉、彝两个民族,少数民族彝族49户,总人数197人,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下辖核桃树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50户,全村总人口6469人(不包括在校学生2367人)。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劳动力资源4702人,农业从业人员1900人。有大牲畜317头,肥猪存栏3657头,出栏6003头,肉产量528264吨。2005年年末耕地总面积3694亩,其中稻田面积2068亩,旱地面积1626亩,人均有耕地0.68亩。烤烟种植面积800亩,产值110万元,占全村总工农业总产值的13%;种植业总产值全村264万元,占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的30%;畜牧业总产值268万元,总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31%;工商业总产值226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26%;国民生产总值867.6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00元;粮食种植面积3671亩,产量2589432公斤,人均有粮477公斤;是一个以农业、工商为为主的村级区,“粮、烟、果、畜、工商业(集镇经贸)”是本村的五大经济支柱产业。

全村基本解决人饮安全困难的有苏家院集镇、苏家院中学、苏家院示范小学、乡政府所在地,其它均未得到有效解决,未解决人饮的村民小组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4153人,占全村总人口78%,水源资源条件良好,而且基本上山泉水。

村支书:陈 刚

主 任: 蒋得龙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673.3亩(其中:田2068亩,地5605.3 亩),人均耕地1.39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6405.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460.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81亩,主要种植苹果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3323.8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71户通自来水,有1274户饮用井水,有71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6.6%)。有1531户通电,有100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5.3%和 65.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8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60户(分别占总数的64.1%和56.2%)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建有集贸市场 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20辆,摩托车6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74亩,有效灌溉率为53.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43.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7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36户;建有小水窖4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1户。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7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5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9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0.9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4.31万元,占总收入的30%;畜牧业收入324万元,占总收入的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158头,肉牛21头,肉羊136头);第二、三产业收入 107.77万元,占总收入的8.5%;工资性收482.48万元,占总收入的38%。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93.67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01人(占劳动力的33%),在省内务工839人,到省外务工46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54.5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玉米、水稻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苹果、烤烟、仔猪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531户,共乡村人口5621人,其中男性2904人,女性2717人。其中农业人口5603人,劳动力390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族混居地),其中汉族5424人,彝族197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871人,参合率68.9%;享受低保38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0.1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53户,占农户总数的3.5%。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3所,苏家院示范小学,核桃树小学,雷家冲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515平方米,拥有教师47人,在校学生849人,距离苏家院中学0.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40人,其中小学生849人,中学生381人。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1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67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9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其中男党员78人、女党员1人。该村党支部2006年被乡党委评为 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 先进集体等等。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一肩挑,一名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7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273人。

人文地理

苏家院村为坝区村,西高东低,辖区内植被保护较好,生态林多以松林为主,农作物多以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梨、辣椒等。

新农村建设

一、盘清家底,结合实际做好规划 苏家院村寨子上新农村建设首要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自成立领导组至2006年6月底,领导组就试点村寨子上的基本情况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和测算: 1、试点村基本情况苏家院村第11村民小组寨子上共31户127人,距乡政府1.0公里,位于昭大公里22.5公里处,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进村道路已硬化面积440平方米,有耕地72.9亩,经济果园22.2亩,亩均产值876元,低于全区全乡平均水平;肥猪存栏120头,出栏(包括仔猪)160头,畜牧业总收入42770元,人均收入336.77元;生产总值146100元,人均1150元;现有砖混结构住房5间245平方米;土木结构住房37间1558平方米,畜圈26户78间;庭院绿化面积146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1.15平方米。 2、改造部分 按规划需改造村内主干道路468米长,3.5米宽,共1638平方米,次干道167米长,2.0米宽共334平方米;道路挡墙491立方米。室内外水泥砂浆抿糊9876.9平方米;室内外地皮硬化687.27平方米,屋面彩色面瓦改造2001.88平方米,一池三改31件;整村人畜饮水工程1件,主管道长3.7公里,建取水池1个,沉砂池1个,蓄水池2个。整个新农村建设测算计划总投资近70多万元。 二、加大宣传,调动群众参与 调动和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建设试点村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作之一,为把党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乡、村、社干部深入农户,细心讲解,特别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宣传到位,解析透彻。通过宣传和各项工作的深入,苏家院村寨子上的31户村民,90%的群众建设热情高涨。村两委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积极调动群众投工投劳,保证村内各项建设的配套性用工需要,为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筹安排,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政府就全力支持,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村庄的规划建设,都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这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不使农民“要我建”的思想转成“我要建”,即使有再好的政策指导,再多的资金支持,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面貌。政府主要解决农民每家每户无法解决的问题,整合资金资源。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将建设项目打包向上争取资金,捆绑农业、水利、交通、扶贫、民房改造、一池三改等各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在区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到的项目资金是:区政府新农村专项资金10万元,水泥100吨;人畜饮水22.5万元,扶贫整村推进15万元,茅草改造资金12.4万元,村容整治资金10万元,各挂钩单位筹资7.3万元,整合资金77.2万元,截止9月1日到位34.8万元。 四、建设成效和经验2006年7月初,在乡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和苏家院村两委的引导支持下,成立了寨子上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乡领导组一道负责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制订,筹资、资金管理(资金由乡财政所代管,并设立专户,由村民理事会监督,根据项目分步实施)、投工投劳等具体事务。至2007年4月20日,共组织寨子上召开村民大会9次,村民代表大会13次;组织开展了“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4次,回填厕所5个,新开辟道路80米、拆除畜厩3间、拆除烤烟房一间、加工厂一个,开挖沼气池31口,完工31口,新砌挡墙765.125m3,拆除道路上房屋1间,房屋抿糊30户,其中:抿底4905.27m2,刷白5936.8m2,屋面挽瓦7户560m2,室内外地皮硬化26户1804.77m2。拆除简易围墙320余米,简易厕所5个。进行“一池三改”12套,村内道路硬化1060.6m2,新建围墙124m(61.3m3),合理调配使用资金35万余元 ,共组织群众投工投劳700余人次。 经验:一是以项目形式向上争取资金,积极与挂钩单位联系,召开联席会,分别与各单位座谈三次以上,得到各挂钩单位的大力支持。争取各类资金近70万元;二是充分分析农村卫生状况差的根本原因在厕所、畜厩,并从环保、节能、卫生的角度,力促一池三改建设,就拿堆粪蓄粪来说“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在农村种地自然是少不了农家粪,为了每一家都将厩粪挑到村外自己家合适的地里堆放发酵或归入沼气池,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把“村容村貌整治”的重点放在一池三改建设上,使整个村子的环境得了大力改善。三是用文化美化村庄,建设精神文明家园,让群众从文化上享受到真正的精神粮食。为此,我乡积极与昭通师专协调,得到了师专艺术系的大力支持,开展了题为“爱我家园、艺术进村、美化新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寨子上的墙体进行文化美化,以宣传农业科技、消防常识、交通安全法规、八荣八耻、文明新村创建等内容进行宣传,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这一活动也将成为苏家院乡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四是资金管理统一由乡财政所专户管理,按工程进度分步合理使用。

发展重点

主要突出只有苏家院集镇附近通自来水,其它自然村均存在饮水困难,道路年久失修,群众迫切希望改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乏力,经济发展缓慢。

发展苹果、桃、梨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670亩;发展生猪、仔猪养殖业,发展猪3300头、牛99头、羊482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191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570.4元增加到1682.5元。

苏家院图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