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初始环境评审 |
释义 | 初始环境评审是一个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组织对其本身的环境行为及所有与环境相关的管理活动的全面的、综合的调查与分析的过程。 只有做好了初始环境评审,才能够使企业针对自身的环境状况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所以初始环境评审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内容。 初始环境评审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组织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本组织的环境行为; 2、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3、评价组织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其与ISO14001标准的差距。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只有认真做好了初始环境评审,才能正确地策划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才能根据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最终确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才能确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使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真正通过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取得环境绩效。有的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初始环境评审和体系策划在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因而忽视了这一工作,只把编写体系文件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结果写了很多文件却不明确自己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管理哪些内容,如何进行管理。这样做是不符合ISO14001标准的要求的。 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体系策划,而体系策划的基础就是初始环境评审。所以认真做好初始环境评审是一个组织成功地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 初始环境评审不同于组织在项目开发建设阶段所做的环境影响评价,它具有更广泛的内容。下面就针对初始环境评审的三项主要内容,分别论述其具体要求。 一、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评价是初始环境评审的三项基本内容之一,这项工作应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1)收集并识别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收集并整理本组织评价法规符合性所必需的原始资料及图纸; (3)调查收集本组织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及数据; (4)评价本组织对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 下面分别列出每项内容所应做的基本工作。 1、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 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与识别的范围,应包括本组织的全部活动、产品与服务。有的组织,特别是生产型的企业往往只收集了生产活动及其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企业其他方面的法规和要求。这里应特别强调: (1)要包括组织的全部活动,例如:生产活动、物资的管理,设备、动力的运行,行政管理、生活后勤方面的活动等; (2)要包括产品方面的有关环境的法规,不同的行业对其生产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制订了严格的法规或标准,其中很多是与环境相关的,例如冰箱及其他家电行业中对其能耗及噪声方面的标准,组织要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收集这些标准以评价本企业产品对法规的符合性。 (3)要注意收集有关环境的其他要求,这里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颁发的各种管理制度,也包括本系统上级公司或集团公司提出的各项要求。通过法律、法规的收集与识别,应完成下列资料: (1)与本组织活动及服务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与本组织产品环境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3)环境法规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部门对应表。 2、收集并整理必需的原始资料 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这里应包括下列基础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 (3)污水管网分布图 (4)各废气排气筒位置分布图等 这些基础资料作为评价法规的符合性是必需的原始资料,对于非生产型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 3、调查、收集与环境法规符合性相关的资料 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应收集调查下列资料: (1)化学品年消耗量统计表; (2)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存储位置图及防护设施; (3)各有害废气排放口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4)有害废气无组织排放总量表; (5)各废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表; (6)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置情况一览表; (7)超标排污费、环境处罚费缴纳情况; (8)环境事故情况调查表; (9)环境表彰情况调查表; (10)产品环境性能表。 以上资料应组织专门小组,在初始环境评审中整理齐备,作为评价法规及标准符合性的资料。 4、评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程度 在完成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逐项分析本企业的实际水平,做出下列评价结论,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策划的基本依据。 (1)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与标准的符合性; (2)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评价; (3)产品环境性能与标准的符合性。 上述评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组织应选派具备上述专业技能的人员参加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工作质量。 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1、概述 在ISO14001标准中的4.3.1中规定:“组织应建立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1)首先应该强调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应包括活动、产品或服务。对于一般生产型的企业而言,活动和产品与服务一般均应作为识别的范围;而对于非生产型企业由于不生产产品,所以识别的范围可能仅限于活动和服务。 (2)另外还要注意标准中提出了组织要确定“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所谓能够控制,即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管理手段能够对这类因素加以控制的,一般限于组织所管理的范围之内的环境因素;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则要超出组织本身的范围,即包括合同方或供贷方的重要环境因素。这里要注意不是指相关方所有的环境因素,而是指重要环境因素。这一点在ISO14001标准的4.4.6中也给出了明确界定,即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所使用的产品中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汽车配套件中的蓄电池常存在酸液泄漏等问题,工厂常用的空气压缩机存在着运行噪声和效率问题。对于组织所使用的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常见的有:建筑施工服务、运输服务、有害废物处理方面的服务;以及为组织提供配套件制造或协作加工的服务,例如印制版制造、电镀、喷漆等,在上述这些服务活动中也常存在重要环境因素。 (3)标准中所指的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一般可理解包括:在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下的重要环境因素,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下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我们识别环境因素时,往往比较重视在正常状态现存的环境因素,而对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也就是潜在的环境因素重视不够。潜在的环境因素是导致环境事故或安全事故的原因,在初始环境评审时要特别予以重视。 (4)关于环境影响的几个方面除应考虑到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外,还要考虑到对废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以及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对一些生产型企业而言,在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应该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必要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重要问题(也可称为重要环境因素)加以管理和改进。 2、对于组织在活动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介绍这方面的文章已经比较多了,本文不再重复,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识别的范围要覆盖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的环境因素。例如: (1)组织各类产品的生产活动,包括:材料准备,加工制造,装配、调试,包装、厂内运输,仓储等。 (2)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生产、供应、销售、工艺。 (3)组织的各项生产辅助活动:设备维修,动力供应,厂区绿化及运输等。 (4)组织的生活管理活动:总务、食堂、医务室等领域的活动。 对于不同的领域可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有:过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常用的有专家判断法,等标污染负荷法等。 3、对于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在部分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往往对这类环境因素识别的不够充分,有的只是列出了火灾。而在4.4.7的程序中也只是列出了对火灾的预防及处理程序。其实在一个生产型的企业中,存在的异常或紧急状态的类别是很多的。例如: (1)易燃材料(化学品、油类、LPG)的火灾陷患; (2)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 (3)易爆化学品的爆炸隐患; (4)高压容器的破裂(锅炉、液压系统、LPG); (5)重要生产设施事故; (6)重要环保设施事故。 为了能科学地分析、评价紧急状态的危险程度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需要在初始环境评审时,调查下列的基础资料,如: (1)各种化学品的品种及年用量; (2)各种化学品的最高存储量及存储位置; (3)各种化学品的物质安全性能表(MSDS)。 对于上述各类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要逐项列出其所处位置,关键特性及监测手段,出现问题后的危害程度,紧急状态的预防措施(包括硬件及软件)等,在今后建立体系文件时应分别制定管理程序。 4、对于能源和资源方面环境因素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需要把节能降耗列入到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中,但是有的企业却没有具体的管理程序或管理内容,因而往往只是一句口号,很难取得成效。 要想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取得节能、降耗的成果,必需在初始环境评审阶段对本组织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做认真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也称为重要环境因素)然后针对问题列出改进的目标指标和措施计划(环境管理方案)以及管理程序。 (1)能源消耗的调查和分析 能源消耗方面需要调查和分析的范围很广,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而言一般应包括:电力、水、燃油、煤、蒸汽、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调查分析的内容应包括: (a) 历年的消耗量; (b) 平均每个产品(或每万元产值)的消耗量; (c) 与同行业消耗水平的对比; (d) 主要耗能设备清单(及耗能值); (e) 主要耗能设备的负荷率或利用率(例如:空调设备、空压机、大功率加热设备及其他大型设备)。 在此基础上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所列出的数据和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重要环境因素)列入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或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加以改进或管理。 (2)资源(材料)消耗的调查与分析 资源(材料)消耗的调查与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的历年用量及平均每台产品的消耗量; (b) 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以及与同行业的比较; (c) 各主要工序的废品损失; (d) 非正常消耗的统计及分析,包括: (1) 计划、采购不当造成的材料锈蚀及过期; (2) 运输、存储不当造成的损失; (3) 生产调度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 (4) 落后的工艺和设备造成的材料浪费。 (e) 废物 (1) 各种废物的年产出量及报废价值; (2) 减量化及资源化的可能性; (3) 处理、处置的方法及对环境的危害。 同样在调查清上述内容后,也要组织有关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对以上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把本组织在管理上、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列为重要环境因素及目标指标或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并通过体系的实施加以解决。 5、对于产品环境影响的调查与评价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一般都需要对其产品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有的产品中存在的环境影响是很明显。例如:汽车的尾气排放及油耗等。一般而言工业和民用产品在使用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序的环境影响,民用产品中例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复印机等都存在能源、噪声、效率等方面的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对于工业产品(例如:生产设备)在使用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则可能会更大。 因此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该对组织的产品中的环境影响(或者称为环境性能)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查的内容应该包括下列三方面: (1)产品制造中环境影响,包括: (a) 原材料的消耗量及与同行业的比较; (b) 能源的消耗量及与同行业的比较。 (2)产品使用中的环境影响,包括: (a) 能源消耗量及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b) 对环境的影响(废物排放、噪声等)以及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c) 工作效率(对加工设备而言)。 (3)产品报废后的再生利用,包括: (a) 产品报废后的可分解性; (b) 报废零部件的再生利用率。 从保护环境、节省自然资源的观点出发,应该使产品设计人员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时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提倡开发长寿命、高效率和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一个产品如果使用寿命长,使用中工作效率高就意味着节少了资源;同样如果消耗基本同样的资源制造出的产品,功能多也意味着节省了资源。 (2)提倡开发设计小型化、轻量化的新产品,同样这也是节省自然资源的需要。 (3)在产品设计中提倡采用无害化的工艺技术,并简化制造工艺。这样会减少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节省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4)在产品设计中提倡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同样这也会减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是实施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 (5)要提倡开发设计在运行中省能源、低污染的产品。 (6)在产品开发设计中要考虑在产品寿命终了时,废弃后的零部件再资源化的问题。 以上这些原则应该作为评价产品环境因素的基准,找出与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差距。如果经营上需要技术上可行,应列为重要环境因素和目标指标,纳入体系的管理,使其尽快改进。 三、评价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其与ISO14001标准的差距。 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有少数企业没有注意与原有管理制度相结合的问题。把所有原有的管理制度,包括那些多年行之有效的制度扔在一边。为了ISO14001的认证建立了一套完全新的管理文件,而老的制度又在那里实施。造成了管理上的脱节,也就是常说的“二张皮”现象,因而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 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应充分考虑与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的问题,把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纳入体系中来。如果原有的制度不够完善,可以在建立体系过程中,加以修改或补充使其符合ISO14001的要求。把这些原有的文件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新文件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这一点在ISO14004标准中已经说明,在ISO14004中的 4.3.2.2中指出:“为了有效地管理环境事务,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设计或修订,应与现行管理体系要素有效的协调,并一体化。”为了实现环境管理体系与原有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的要求,组织应充分理解ISO14001中各要素的每项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衡量一下原有的管理文件,对不足的部分加以补充,通常可以与原有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主要有下列一些要素。 (1)环境方针:应充分考虑组织原来的经营方针的有关要求。 (2)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尽量与组织原有的机构一致。 (3)培训:应与组织原有的培训工作管理制度相结合,并补充新的要求。 (4)信息交流:应与组织原有的信息交流与情况通报制度结合考虑制定新的文件。 (5)文件控制:应与组织原有的文件管理制度结合。 (6)运行控制:这里面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产品设计、工艺管理,设备、能源管理,物资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大量的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凡是与ISO14001标准要求相关的均应纳入体系中来。 (7)应急准备与响应:组织原有的一些防范性的管理文件如火灾预防、事故预防等,应在建立体系中充分吸纳。 (8)监测测量:同样这里面所涉及的面也比较广,应与组织原有的监测体系,工作检查制度相结合。 (9)不符合纠正与预防:应充分调查组织原有的一些检查、考核和奖励制度的内容。 以上仅仅是常见的一部分内容。总之组织在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应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把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原有管理制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在建立体系文件时充分考虑原有文件的内容,使新旧管理制度实现一体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