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刘函三序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送刘函三序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方苞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道之不明久矣,士欲言中庸之言[1],行中庸之行,而不牵于俗[2],亦难矣哉。苏子瞻曰[3]:“古之所谓中庸者,尽万物之理而不过;今之所谓中庸者,循循焉为众人之所为[4]。”夫能为众人之所为,虽谓之中庸可也。自吾有知识,见世之苟贱不廉[5],奸欺而病于物者[6],皆自谓中庸,世亦以中庸目之。其不然者[7],果自桎焉[9],而众皆持中庸之论以议。 其后燕人刘君函三令池阳[9],困长官诛求[10],弃而授徒江淮间,尝语余曰:“吾始不知吏之不可一日以居也[11]。吾百有四十日而去官[12],食知甘而寝成寐,若昏夜涉江浮海而见其涯,若沈疴之霍然去吾体也[13]。”夫古之君子不以道徇人[14],不使不仁加乎其身。刘君所行,岂非甚庸无奇之道哉[15]?而其乡人往往谓君迂怪不合于中庸[16],与亲呢者则太息深[矉把左边的目换成日][17],若哀其行之迷惑不可振救者。虽然,吾愿君之力行而不惑也。 无耳无目之人,贸贸然适于郁栖坑阱之中[18],有耳目者当其前,援之不克[19],而从以俱入焉,则其可骇诧也加甚矣。凡务为挠君之言者[20],自以为智,天下之极愚也,奈何乎不畏古之圣人贤人,而畏今之愚人哉?刘君幸藏吾言于心,而勿以示乡之人,彼且以为诪张颇僻[21],背于中庸之言也。 作品注释[1]中庸:儒家的道德观念,指处世做人要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2]牵:拘泥。俗:世俗之鄙见。 [3]苏子瞻:苏轼,字子瞻。宋朝著名文学家。 [4]循循:顺从而不敢有所违背。 [5]苟贱不廉:苟且卑贱不讲廉耻。 [6]病于物:为物所病,即陷于贪求物欲而不能自拔。 [7]其不然者:指不同于上述“苟贱不廉”的人。 [8]自桎:自己约束自己,坚守节操。 [9]令:这里用为动词,做县今。“令池阳”即做池州县令。池阳:清代池州宋时为池阳郡,故称池州为池阳,清池州治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10]困:苦,苦于。诛求:勒索。 [11]吏之不可一日以居:不可一日作官。居:任,作。 [12]“吾百有”句:我当了一百四十天的官就辞掉了。 [13]沉疴:久治不愈的重病。霍然:忽然。 [14]徇(xùn):曲从。这句意为古代品格高尚的人不丧失原则以曲从于人。 [15]甚庸无奇:很平常,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16]乡人:同乡之人。迂怪:迂腐怪涎。 [17]矉(pín):同颦,皱眉头。 [18]贸贸然:蒙昧不明的样子。适:到,这里意为掉进。郁栖(qī期):粪池,污秽之地。 [19]援:救助。不克:不成。 [20]挠:扰乱,阻挠。 [21]诪(zhōu)张:欺诳。颇僻:歪门邪道。 作品简析在方苞的文集中,直接指斥时政的作品很少,间或有所指斥,也比较含蓄,不露锋芒。这篇文章就是较含蓄地批评吏治的一篇作品。刘函三“困长官诛求”,弃官授徒,并声言吏“不可一日以居”,去官为民,“食知甘”,“寝成寐”,如释重负。从一个廉直之士对官场的厌弃态度,反映了官场的腐坏。文章中对以苟贱奸欺为“中庸”,廉直者反被讥为“迂怪”的世风,也进行了批评。 作者简介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父仲舒,善诗。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方苞应江南乡试第一名。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应礼部试,成进士第四名,但未及殿试,因母病归侍。1711年,戴名世因《南山集》一书获罪,方苞因为该书作序,被投入刑部狱,论死。得李光地力救,得释,以白衣入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乐律历算诸书。后又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时,授左中允,三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充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1736年(乾隆元年)再直南书房,充三礼义疏馆副总裁,擢礼部右侍郎。后因年老多病,辞官归里。 方苞是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提倡古文要重“义法”,文字要“雅洁”。他的散文写得简练雅洁,开创了清代古文的新面貌。姚鼐说:“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百余年文章之冠,天下论文者无异说也。”(《集外文序》)所著有《望溪先生文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集外文补遗》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刘季高校点本《方苞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