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送董老赴京
释义

《送董老赴京》是诗人徐特立在1940年写下的一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董必武即将远赴重庆的离别之情,但更多地体现出了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惦念民族前途的博大胸襟。

作品名称:《送董老赴京》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徐特立

作品原文

送董老赴京[1]

【其一】

双足何时息,前瞻路尚赊[2]。

吾华警烽火[3],四海斗龙蛇[4]。

不拟霜同鬓[5],唯将国作家[6]。

轺车驶京邸[7],秋菊正开花。

【其二】

万国王冠落[8],吾京独屹然[9]。

蔺廉重好合[10],萁豆弗相煎[11]。

单调难成曲,群擎可柱天[12]。

佳音告黄帝,桥山且驻鞭[13]。

【其三】

妻老孤孙弱,长沙我有家。

寄书长不达[14],传说被搜查。

报国何年迈[15],思乡觉路赊。

尺书望转寄[16],藉以慰天涯[17]。

【其四】

秩序分新旧[18],扩张事战争。

全球挥斧质[19],弱小尽牺牲。

幸勿贪机遇[20],图存在更生[21]。

回思百年史,殷鉴即长城[22]。

【其五】

国是如船舵[23],风来紧把持。

偏差需警惕,暗礁早探知。

巢覆卵无幸[24],舟穿客悔迟[25]。

重心只一点,把握在乘时[26]。

【其六】

吾子贤参政[27],回京一矢词[28]。

直言当侃侃[29],国事忌迟迟。

当局多贤达[30],同僚有旧知[31]。

一经见采纳,人事转天时[32]。

注释译文

[1]京:指重庆。因当时国民党以重庆为陪都,故称京。

[2]赊:远,长。王勃《始平晚息》诗:“观阙长安近,江山蜀道赊。”此处指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3]吾华:吾,我们;华,指中国;吾华,即我们中国。警烽火:古代在边地筑高台,每隔一定距离即筑一座,称为烽火台,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燃火告警。此处指日军入侵。

[4]四海:犹言天下,指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此处指世界各地。斗龙蛇:龙蛇,比喻矛戟等武器。吕温《代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于陋巷。”亦可引申为战争。斗龙蛇,借指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5]不拟霜同鬓:指不用霜的白色来比拟人的白发。

[6]唯将国作家:只把国事当作家事,为国家而努力。

[7]轺车:使者乘坐的车。京邸:邸,高官的住所。京邸,指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8]万国王冠落:万国,泛指许多国家;王冠落,王冠落地,指国家灭亡。1939年3月,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4月,墨索里尼占领阿尔巴尼亚;9月,希特勒吞并波兰。1940年4月,希特勒占领丹麦,侵入挪威;5月侵入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月侵入法国;11月侵入罗马尼亚。

[9]屹然:屹,山峰高耸;屹然,高耸的样子。

[10]蔺廉重好合:蔺,指战国时赵国的上卿蔺相如;廉,指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载,廉颇自恃位高功大,瞧不起位在己上的蔺相如,想侮辱他。蔺相如以国事为重,一再退让,终于使廉颇感悟,两人重新和好。此处意谓国共合作,改变分裂局面。

[11]萁豆弗相煎:萁,豆秸。《世说新语·文学》载,三国时曹丕逼其弟曹植七步作诗,不成就要治罪。曹植遂七步成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处指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12]群擎可柱天:群擎,大家一起举;柱,柱子,此处用如动词,顶的意思。群擎可柱天,大家一起举起手来,天塌下来也可以顶住。

[13]桥山且驻鞭:桥山,在陕西黄陵县城北,山上有黄帝陵;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且,暂且。驻鞭,停车。此句承上句意,讲路过桥山,停车把好消息报告给黄帝。

[14]寄书长不达:书,信;指寄出的信往往送不到。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5]何年迈:何必论年老。

[16]尺书:信。《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7]天涯:指远在天边的老夫人和小孙女。

[18]秩序分新旧:旧秩序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状况;新秩序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意、日组成轴心国发动侵略战争,妄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状况。

[19]挥斧质:斧质,古代的杀人刑具,斧用来砍,质用来垫。此处指德、意、日发动侵略战争。

[20]幸勿贪机遇:机遇,机会。指不要对国民党反动派存有侥幸心理。

[21]图存在更生:图,谋划;存,生存。更生,即自力更生。讲要想生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兴起来。

[22]殷鉴即长城:殷鉴,殷朝灭夏,夏朝的灭亡就成为殷朝的借鉴。《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鉴即长城,指吸取其他国家灭亡的教训,就是攻不破的万里长城。此处指要吸取捷克、波兰、阿尔巴尼亚等的亡国教训。

[23]国是:即国事。

[24]巢覆卵无幸:无幸,不能幸免。鸟的巢已经被颠覆,就不会有幸存的鸟蛋了。《世说新语·言语》:“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此处指国家破灭后,家庭和个人也就完了。

[25]舟穿客悔迟:船破了,船上的乘客后悔也迟了。《后汉书·朱穆传》:“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26]乘时:犹掌握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锸基,不如待时。”

[27]吾子贤参政:吾子,指董必武,予,即先生;贤,有能力的人;参政,指出席参政会。

[28]矢词:矢,陈述;矢词,指出席参政会的发言。

[29]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论语·乡党》:“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30]当局多贤达:当局,指参政会中人。贤达,有才能、德行、声望的人,此处指参政会中的进步人士。

[31]同僚:在一处任职的官吏。此处指出席参政会的同事们。

[32]人事转天时:即人定胜天,经过人的努力可以促使局势转化。《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写作背景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被迫宣布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徐特立奉党中央的派遣,从延安回湖南,建立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1940年,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奉命撤销,徐特立离开长沙,经桂林和重庆回延安工作。1940年10月,董必武担任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代表,离开延安去重庆出席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参政会议,徐特立让他捎家书一封,临行前,还特地写了这六首五律送给董老。

作品鉴赏

这六首送行诗以“送董老赴京”为题,但全诗的思想内涵却远远超出了送行本身的意义,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一位老革命家心系国家安危、惦念民族前途的博大胸襟和他“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崇高革命精神。全诗将国事、家事、天下事融为一体,阐明了有国才有家、“巢覆卵无幸”的深刻道理,充分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深厚思想感情。

诗的第一首由送行写起,赞扬了董老不顾年迈、不避劳苦、以国为家、为国奔波的革命精神;第二首由送行写到了国家的局势,歌颂了使国家团结、民族有望的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首又由“国”写到了“家”,抒发了自己不辞老迈的报国之心,以及对老妻弱孙的深沉怀念之情;第四首则由“家”写到世界的局势和古往今来的历史教训,意在救亡图存,重新振兴。第五首又由“天下事”转到“国是”,写有国才能有家,保家必须卫国,只有把握好时机和方向,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第六首则又回到诗开始时的旨意上来,写对董老出席参政会的希望以及对国家前途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这六首诗始终贯穿着一个忧国忧民忧天下的主旨,但又绝没有送行时的那种低沉凝重的情绪,而是充满了乐观豁达,激情洋溢,这里有对董老的由衷称颂,有对家人的遥思惦念,但更多的却是对国事的忧思和关注,这种忧思和关注,从全诗的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沉实委婉,真切感人。

这六首送行诗将自然妥帖的比喻和深刻含蓄的用典熔于一炉,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如诗中以“警烽火”、“斗龙蛇”、“王冠落”、“挥斧质”等喻国内外局势;以“蔺廉”、“萁豆”之事和“群擎可柱天”之喻盛赞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船舵”、“暗礁”、“巢覆卵无幸”、“舟穿客悔迟”等喻比国事安危及家与国的关系等,这些比喻让人从字面的意义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激励、使人感奋,从中受到教益。诗中还以“不拟霜同鬓”、“秋菊正开花”来展现董老老当益壮、为国操劳的精神风貌,这既是对董老的赞誉,也是对诗人自己“报国何年迈”、“唯将国作家”伟大人生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字师陶。湖南长沙人。读过六年私塾。在本乡教过十年蒙馆。1905年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毕业后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后兴办私学。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义,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