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初家村 |
释义 | 1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下辖村初家村建村1369年,原名初家,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政府最南部,靠近四干渠,全村共有103户, 317口人,村居面积310亩,耕地面积500亩,其中大蒜、葡萄40亩,水塘20亩,以承包给个人,主要用于蓄水灌溉、养殖种植,水渠长300米。主要种植粮食和棉花,以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生产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4939元。 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本着“一心为民”的思想,大力发展本村经济。建设新环境,增加优惠措施,提高吸引力。抓好社会稳定,巩固发展基础。干事实,提高村干部工作效率。务实基层工作,凝聚民心。领导村委会班子“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带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经济。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硬化村内主要街道,优化了村容村貌,也为发展副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他们不愧为村民拥护的好公仆。村内主街道260米实现了硬化、共计投资5万元; 村内建地沟1000米,投资1万元,绿化、亮化,排水设施齐全,,未硬化的200米正在积极筹资准备中,约需资金5万元,村内大街和村外路共绿化植树2000余棵;建垃圾池一处,派专人管理,垃圾集中收集,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娱乐设施进一步健全:1990年投资5万元建成文化大院,并增设了小康书屋,“小康书屋”藏书量达到200册以上,电视、微机和健身活动器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村民的文明道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评新人、树新风的活动。 2 山东青岛市莱西市河头店镇下辖村村庄由来 明朝初期,初姓来此建村,后孙、王两姓陆续迁入。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约10公里,水蓬路西侧,洙河东岸,有耕地1200亩左右,属半丘陵半洼地,全村有560人。 经济状况 20世纪50年代耕地面积发展到千余亩,60~70年代整起300余亩大寨式的梯田,兴修水利,使村东洼地能自流灌溉。小麦、玉米选用优良品种,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花生、大豆等选用优良品种后产量也有所提高。新建甜瓜大棚30余个,占地70余亩,每棚纯收入上万元,黄瓜、西红柿、大椒、草莓大棚80余个,占地约100亩,每亩年收入8000元以上。2004年以来,规模养殖发展比较快,有奶牛养殖户7户,养奶牛60头;生猪养殖户5户,在村外建起占地30余亩的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4000余头。有7户村民建起花生加工厂,为村中闲散劳力就业创造了条件。村委把已建好的办公室出租,办起冷藏厂,增加公共积累6000元。 社会事业 近几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村民以前吃水一直靠手压井,如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 3 山东青岛市平度市万家镇下辖村◎ 政区人口位于万家镇驻地北1.5公里处,东邻前孙家村,西邻玉王庄村,南邻大万家村,北邻北辛庄村。耕地面积2548亩,居民241户,780人。 ◎ 村名由来明朝万历年间,有姜姓人家在此地建村,村名姜戈庄。万历中页,初姓祖先初一分逃荒至此安家落户,生八子,几经繁衍,初姓和姜姓人口不分上下,遂将村名改为姜戈庄初家。后来,由于姜姓人丁不旺,初姓占80%以上,即改为初家村。 ◎ 经济状况该村以种植业为主,林果业、蔬菜、养殖业也蓬勃兴起,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发展蔬菜300亩,大枣园120亩。2005年经济总收入1258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800元。 ◎ 优势产业蔬菜生产和养殖业是该村的龙头产业,其中蔬菜每年收入180万元。 ◎ 社会事业2005年投资35万元用混凝土硬化村内大街5条,计1800米。固定电话200部,有线电视用户180户,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90%以上。 1997年度被评为青岛市级“文明村庄”;1999年度被评为青岛市级“模范村委会”;连续6年至2005年被评为平度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