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武以东海战 |
释义 | 崇武以东海战(台湾方面称“乌丘海战”)是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一部与国民党海军军舰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以东海面进行的一次海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在1965年进行的第3次海战。这次海战是人民海军“小艇打大舰”的光辉战例。周恩来总理亲自参与了指挥。 名称:崇武以东海战 地点: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以东海面 时间: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中国国民党海军 结果:人民解放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解放军护卫艇6艘、远航鱼雷艇6艘国民党军猎潜舰1艘、护航炮舰1艘 主要指挥官:魏垣武,张逸民,陈德奎,朱普华 胜方主要战果:击沉“山海”号,击伤“临淮”号 战斗前夕20世纪60年代初期,退守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经常派遣特务到祖国大陆刺探情报,并出动军舰袭扰大陆东南沿海,破坏大陆渔业生产,制造紧张气氛。在遭到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于60年代中期,改用中型以上军舰,在海上进行窜扰破坏。崇武是祖国大陆与台湾岛相距最近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渔业产区,因此崇武海域成为国民党海军袭扰的重点区域。 1965年11月12日,国民党“临淮”号(原“永昌”号)护航炮舰离左营到澎湖列岛的马公。13日13时20分,国民党海军南区巡逻支队旗舰、大型猎潜舰“山海”号(原“永泰”号)率护航炮舰“临淮”号,由马公隐蔽出航,驶往乌丘。当时,位于崇武北侧的乌丘岛由国民党军控制。1965年1月初,国民党海军“永泰”号改称“山海”号、“永昌”号改称“临淮”号,彼时大陆仍沿用其旧称。“山海”号猎潜舰:舰号62,1942年下水,排水量640吨,全载903吨,装有2门76毫米炮,3门40毫米炮,6门20毫米炮。“临淮”号护航炮舰:舰号61,1944年下水,排水量650吨,全载945吨,装有2门76毫米炮,2门40毫米炮,6门20毫米炮。两舰一进入解放军东海舰队大雾山观通站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内就被发现。 海军福建基地获悉后,决定将作战海区选在乌丘正南8海里附近,以护卫艇6艘和远航鱼雷艇(木质)6艘组成突击编队,由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担任编队指挥员。至此,解放军参战兵力为:100吨级护卫艇4艘、125吨级护卫艇2艘、K-183型远程鱼雷艇6艘。在娘宫锚地,决定把参战兵力编成3个战术突击群,从第31大队573、579号和第29大队576、577号4艘护卫艇组成第一战术突击群,担任主攻敌“山海”号任务;第29大队588、589号2艘护卫艇组成第二战术突击群,担任牵制“临淮”号的任务;6艘鱼雷艇组成第三战术突击群,以鱼雷扩充战果。为保障作战部队侧翼安全,防止金门敌舰来援,护卫艇第31大队75吨护卫艇4艘进至崇武东南15海里处担任警戒和海上救援,护卫艇第29大队75吨护卫艇2艘、125吨护卫艇1艘至西洋岛以东海域实施佯动,以钳制东引的敌舰。海上编队于21时25分由娘宫起航,22时10分到达东月屿。各艇群行驶途中雷达不开机,保持无线电静默,严格灯火管制,以单纵队航行,艇间保持目视距离,航速24节。此时,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打击国民党军舰的作战方案,并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先打一条;要近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组织准备工作要周密一些,不要误打自己;天亮前撤出战斗。”周总理的指示给参战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在接到敌情、发出指示后,周总理、贺龙元帅始终守在指挥岗位上。 战斗经过23时14分,编队指挥艇在距离10.5海里处发现国民党军舰2艘向乌丘航行。23时33分,护卫艇群距“永昌”号和“永泰”号0.5海里时,编队指挥员下令集中火力攻击前导舰“山海”号,国民党两军舰随即还击。交战时,573指挥艇和576预备指挥艇先后中弹。573艇驾驶台中弹2发,护卫艇第三十一大队副大队长李金华和中队政治委员苏同锦当即牺牲,魏垣武以下7人负伤,罗经被打坏,艇向左转向。大队参谋刘松涛头部负伤、右臂骨折和食指被打断,仍然挺身而出代替操艇,直至返航。魏垣武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护卫艇编队向敌舰射击。国民党军舰遭打击后,“山海”号即转向规避远离,向乌丘逃窜。“临淮”号边规避边射击。 23时36分,由于双方处于相对运动,速度又快,解放军海军艇队火力很快与国民党军舰失去接触。编队指挥员下令停止射击,并令召唤鱼雷艇攻击。鱼雷艇队接到攻击命令信号后,即以第二组(131、152)艇组向“临淮”号攻击。“临淮”号继续南逃。鱼雷艇队指挥员、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冒着国民党军舰炮火,率领第一组(132、124)和第三组(145、126)4艇高速追击“临淮”号,14日0时21分,鱼雷艇队抵近18链时进行占领阵地机动。艇队接近“临淮”号至10链距离时,即展开两舷攻击。0时30分,第三组145艇接近到艇舰左舷90~100度、距离4链时进入战斗航向。艇组指挥员下令:“单艇攻击!”145艇冒着国民党军舰的密集炮火,逼近到300米的距离上发射2枚鱼雷,“临淮”舰尾部命中1枚,当即失去机动能力开始下沉。第三组即撤到附近观察攻击效果。第一组看见“临淮”号舰首翘起,明显下沉,便转向撤离。护卫艇队背航4海里后,第二突击群指挥员、护卫艇大队参谋长王志奇即率领588、589两艇转向,以猛烈的炮火向已经中雷的“临淮”号射击。1时06分,“临淮”舰沉没于乌丘以南15.5海里处。突击编队捕捞9名战俘后,于3时05分奉令返航。“山海”号逃至乌丘后,依托岛上炮火掩护,多次盲目射击,企图支援“临淮”号;乌丘陆炮曾7次盲目射击。战斗中有国民党飞机4批8架临空支援,但未逞。 战斗结果此次海战,从解放军艇队开火至“临淮”号沉没,历时1小时33分。击沉国民党海军“临淮”号、击伤“山海”号,俘敌9名;“临淮”号舰长陈德奎以下14人被美国驱逐舰救起外,其余80余人全数丧生。战后“山海”号舰长朱普华中校与南巡支队长麦炳坤上校都被以“敌前脱逃”罪名遭受国民党军法处分,但国民党当局对外仍宣称“击沉敌舰艇四艘,重创一艘”。“临淮”号舰长陈德奎身负重伤,在冰冷海水中漂流数小时,才被美国军舰救起;国民党军方一度打算将责任归咎于陈德奎,但在海军副总司令宋长志、前司令刘广凯与蒋经国的力保之下,陈德奎才免于牢狱之灾。 战斗中,解放军指战员牺牲2人,伤17人,轻伤护卫艇和鱼雷艇各2艘,消耗鱼雷6枚,各种炮弹7165发、枪弹250发。这是继“八·六”海战胜利之后,人民海军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1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临福建前线,看望凯旋的参战部队,并参加福州军民祝捷大会。陈毅告诉大家:海战当夜,周总理、贺龙副总理始终守在指挥位置上,关注着整个战斗的进程,直至十四日凌晨,周总理亲自签发新闻战报后才离去。11月26日晚,周恩来总理和罗瑞卿总参谋长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了参战部队代表,询问海战的情况,勉励大家认真总结经验,不骄不躁,去争取新的胜利。588艇以猛虎下山之势,用猛烈炮火痛击敌人,荣立战功,1966年2月3日被国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的荣誉称号。 先前“八·六”海战失利暴露出当时国民党海军诸多作战准备与协调的问题,重挫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决心;随后崇武以东海战失利,再度印证大陆军方形势日渐稳固,国民党海军连台湾海峡的制海权都逐渐丧失。崇武以东海战后,年过八十的蒋介石对于反攻大陆逐渐死心,于是此后“国光计划”逐年缩减,最终于1972年裁撤。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