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持续农业
释义

持续农业

持续农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较为普遍认可的含义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持续农业的目标

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体系的基本功能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使剩余劳动力有转移的可能;②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③产品质量优良,满足广大市场消费需求;④生态良性循环,缓解人地矛盾,确保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⑤提高抗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建立农业的风险保障体系。

持续农业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首先,人口增长迅速。 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增加25万人,也就是世界人口将平均每年增加9000万。如何保证农业持续发展,满足世世代代的生存需求,已成为世界的首要问题。

其次,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农业有了巨大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能耗大增、成本提高及环境破坏等问题。

第三,农产品生产与分配极不均衡。

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谷物产量的一半,人均250千克,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过剩的同时,世界上有12亿人处于贫困状态,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第四,现有的各种农业替代模式均难以大规模应用,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

如国际上提出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腐殖质农业等,虽各有特点,但都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