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持久收入假说 |
释义 | 持久收入假说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于1956年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 简介其基本思想是家庭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长期预期(即持久的收入)。该假说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也即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假说提出的背景经济学家在分析、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时,通常都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假定,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提出自己新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就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经济学家研究收入问题,最终目的是要探讨人们收入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其实,在弗里德曼之前的经济学家也早已认识到,人们的收入与货币需求是一种连动的因果关系,然而他们注意的只是现期收入,并没有对收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弗里德曼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中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同时又受到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要影响,并增添了自己独特的因素,他运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并在分析各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运用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强调持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便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从而成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重要特点。 理论内容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三年。综上所述,可以写出下列一组概括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方程组: Cp=K(i,w,u)*Yp Y=Yp+Yt C=Cp+Ct 其中Y代表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实际收入,而Yp代表持久性收入,Yt代表暂时性收入,同理C便表示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实际消费开支,而Cp代表与持久性收入相应的持久性消费开支,即具有经常性的消费开支,而Ct代表与暂时性收入相应的暂时性消费开支,即非经常性的消费开支。 从中可以看出,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暂时收入和持久性收入之间,暂时消费与持久性收入之间也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持久性消费和持久性收入之间却存着这固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k依赖于利息率,财产收入与持久性收入总量的比例w和其他影响货币效用的非收入性变量u,例如消费的年龄、家庭结构、偏好等因素。 实例分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有7个人,他们的周薪都是100元,且发薪的日子并不确定,有可能是除星期天外的任何一天。如果以这7个人为对象,并随机地选取一天来调查他们的现期收入和现期消费,那么,也许星期三这天仅只有1个人的收入为100元,其余6个人的收入为零;如果现期收入即为现期消费,则记录上收入100元的人当天的即期消费为100元,其余6个人的消费支出为零。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事实上另外6个人也有消费,某些人在当天的消费支出甚至超过了100元。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星期天,在这一天中,7个人的收入都为零,但他们消费的平均值却可能是一个正数。 由此,弗里德曼对运用现期收入这一指标所进行的短期静态分析提出了诘难:该方式由于不恰当地使用了收入和消费的概念,所以其导出的结果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人们并不一定要使他们在消费方面的现金支出与他们的现金所得相适应,当人们认为可以动用预计到的未来收入时,那么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预期支出可能会大大超过他的现期收入,例如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信贷消费、汽车分期付款、住房按揭等等;而且,人们在短期内的现金支出也无法显示出他们所消费掉的劳务的价值。可见,一时收入与一时消费之间是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的。但如果从一个长期的时间来看,人们消费支出的平均值却与他们总收入的平均值大体一致,即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样,弗里德曼便把“持久收入假说”作为了自己理论的基石。 假说提出的意义而为什么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概念来分析货币需求量呢?弗里德曼所遵循的是这样一个逻辑: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无法测量,只能用收入来代表。然而现期收入很不稳定,它不能确切地代表财富,如果采用“持久收入”来代表总财富,则基本上可以反映总财富状况。因此,可以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货币需求的变动主要受持久收入变动的支配。由于从长期趋势来看,持久性收入是稳定增长的,因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就会是稳定增加的。正因为如此,在货币供应量一定的条件下,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在长期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为了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速度,以满足人们对货币需求逐步稳定增长的需要以及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需要,就有必要实行一种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配合的、稳定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即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但“持久收入假说”对弗里德曼整个经济理论的重要意义还不仅仅在此。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性”便不一定存在,因为人们一旦愿意预支未来收入作为现期消费支出,消费倾向就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而不一定是递减的。所以,政府如果以此“规律”为根据,用刺激需求的办法来刺激消费则很可能会带来滞胀的恶果。 相应的政策建议如果政府出于应付经济萧条的需要,采取临时性的减税措施,以便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刺激消费,那么,按照持久收入假说,这一临时性的减税措施是无效的,因为居民这种临时性的额外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作为实际消费,其余全部转化为储蓄,因此.政府减税的结果不可能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反之,如果政府出于应付通货膨胀的需要,采取临时性的增税措施,以便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抑制消费,那么按持久收入假定,这一临时性的增税措施也是无效的,因为临时性增税的结果将使居民预期一生收入总数有所减少,而当年的实际消费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增税所减少的其余部分都是储蓄,所以政府增税的结果也不能抑制消费。总之,只要家庭的消费主要同预期的未来收入、一生收入相联系,而不是与同期收入相联系,那么,凯恩斯主义的相机调节税收(增税或减税)的政策,被认为对于现期消费只有很小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