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承宫拾薪求学 |
释义 | 作者简介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因此,《后汉书》是二人的合作之作。 原文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据《后汉书》改写) 译文汉朝承宫,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年纪八岁,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的)徐子盛, 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经》。承宫从他学舍前经过,很羡慕,于是就听老师讲经书,(老师)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多年以来勤奋学习(而)不厌倦。 注释1 薪:木柴 2 孤:失去父亲。 3 豕:猪。 4 庐: 房屋,此指学舍。 5 乐:羡慕。 6 执苦:干苦活。 7 就:靠近 8 庐:学舍。 9 为:替。 10 息:休息。 13因:于是 12 授:教。 13遂:于是。 14请:请求。 文言知识豕。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宗所写的“豕”,就是指“猪”,“猪”是“豕”的异体家。“猪”是以后才有的字。“豚”是指小猪,有时也泛指猪。 文化常识经。儒家把《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书称为经典著作,俗称“五经”,故又称《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与《春秋经》。以后又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四书”。 自宋朝以后,“四书五经”是读书人必读的书,科举考试的题目也出在这些书里。 启发与借鉴为了求得学问,承宫什么事都肯干,这就是苦学。 思考与练习一、词语解释 1.为人牧豕 为:替 2.宫过息庐下 息:休息 庐:学舍 3.因就听经 因:于是,就 二、句子翻译 1、以《春秋经》授数百人。 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 2、乐其业。 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 3、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三、内容理解 1、文中表现承宫家境平寒窘迫的语句是‘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其在文中的作用是 :衬托承宫好学的精神 2文中表现承宫刻苦学习的语句是‘ 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这对我们的启发是: 为求得学问,要不怕苦的精神 要点引导这是一则感人至深的勤学故事。八岁的幼童承宫经受幼年丧父的苦痛,放猪的劳作,然而为了能“听经”,自愿为数百人拾薪,而且数年如一日,不中断,不懈怠,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是难以支撑的,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喝彩。 通过具体的行动表现人物的个性是这篇短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文中除了结尾处点明“勤学不倦”外,都是以承宫一系列行动:从“牧豕”到“息庐下”,进而“就听经”、“留门下”,虽“执苦”却“不倦”,从而使好学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