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兴板栗 |
释义 | 板栗为长兴特产,明朝贡品。长兴板栗与青梅、白果一起并称长兴“三宝”。 长兴县板栗历史悠久,有一定声誉,据《湖州府志》记载:“茶果栗出四(泗)安山中,岁以充贡”。 长兴板栗板栗为长兴特产,明朝贡品。长兴板栗与青梅、白果一起并称长兴“三宝”。长兴县板栗历史悠久,有一定声誉,据《湖州府志》记载:“茶果栗出四(泗)安山中,岁以充贡”。《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五年十月,湖州民进新栗。” 主要产区长兴板栗主要产于长兴县泗安、小浦、煤山、二界岭、吴山、长潮等乡镇。品种主要有处署江、大油光、紫皮、魁栗、马齿青等。板栗既可生食,也可熟食,更可任意搭配,制成美味佳肴。如栗子烧鸡、栗子烧肉、糖炒栗子等,每到清明时节,还可用栗子裹粽子,受到消费者喜爱。 营养价值长兴板栗肥厚甘实,营养丰富,每100克栗子中含:糖及淀粉 70%、 蛋白质10.7%、 脂肪 7.4%、含碳水化合物44.8%、磷 91毫克、胡萝卜素0.24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中国板栗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已约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黄。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分类中国的板栗品种大体可分北方栗和南方栗两大类:北方栗坚果较小,果肉糯性,适于炒食,著名的品种有明栗、尖顶油栗、明拣栗等。 南方栗坚果较大,果肉偏粳性,适宜于菜用,品种有九家种、魁栗、浅刺大板栗等。树性强健。根系发达,有菌根共生。较抗旱,耐瘠薄, 宜于山地栽培。适合偏酸性土壤。多行实生播种,也可嫁接繁殖。木材致密坚硬、耐湿。枝、树皮和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栽培历史板栗历史悠久。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 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河北(迁西-板栗生产基地,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生产基地)、山东、湖北(罗田 麻城)、信阳罗山、陕南镇安是板栗著名的产区。 生长特性喜光,光照不足引起枝条枯死或不结果。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温润、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磔质壤土,对有害气体抗性强。忌积水,忌土壤粘重。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虫害较多。另外,其品种不同品种耐寒、耐旱。寿命长达300年以上。 板栗树冠圆广、枝茂叶大,在公园草坪及坡地孤植或群植均适宜;亦可作山区绿化造林和水土保持树种。目前主要做干果生产栽培。板栗在我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各地品种繁多,繁殖时应注意选用当地的优良品种。板栗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方便,产量稳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华北地区的群众把板栗叫做“铁杆庄稼”,是绿化结合生产的良好树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