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胜利围垦 |
释义 | 简介胜利围垦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县灵川镇和东庄镇的湄洲湾海域,流域内面积39.5平方公里,其中滩地8平方公里,可耕地和盐埕地各占5000亩。堤长1850米,港道3条,最深的港底为1米高程,其他2.06米左右,堤基多属淤泥,部分夹带沙层,地质条件较差。 工程概要1969年5月,由莆田县水电局组织勘察设计,这是全县的第一个万亩片围垦工程。海堤挡潮标准按“二十年一遇”潮位设计,“百年一遇”校核,堤向西南,采用海泥及黄土填筑,迎潮坡干砌块石护坡,背坡草皮护坡,背坡上一平台,宽6米,作为公路交通;排水闸位于海堤南岸,花岗岩基础,计9孔,每孔净跨2.7米,最大排水量508.3立方米/秒;铸铁闸门,各安装15吨手摇螺杆启闭机,北岸涵洞1座,双孔、宽1.2米,高1.4米,排水量18立方米/秒,铸铁闸门,5吨启闭机;合龙口在偏南端深港中,宽320米,淤泥地质。 施工概况工程于1969年9月动工,民工、技工上场人数高达1.2万人,大小船只600多条,1971年5月16日至6月11日堵口完成,那时正值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劳力紧,加上思想麻痹,未能及时抓紧闭气和加固,停工两个月后,遇到八月大潮,龙口被冲毁。1972年5月,经半个月突击施工,再次完成堵口任务,同时进行填土闭气,抛石加固和土堤加高培厚工作,到8月3日全面完成任务。工程共用土石方200万立方米,其中石方25万立方米,投工285万工日(技工35万工日),投资352.5万元(国家补助252.5万元)。 工程由灵川、东庄、笏石、黄石、渠桥等公社联合施工。建成后进行场内规划,周边高滩地开发可耕地面积5000亩,中间低滩盐埕地5000亩,近堤处水域面积1000亩,养殖水产。70~90年代初,经受多次台风大潮考验,堤坝质量良好,垦区发展综合经营生产,取得很大效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