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程璋 |
释义 | 1 海派书画大师中文名:程璋 别名:原名德璋,号瑶笙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安徽新安 出生日期:1869年 逝世日期:1938年 主要成就:执教常州艺术学校执教上海中国公学执教苏州草桥中学执教北京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程瑶笙画册》 ◎ 海派大师程璋◎ 1 程璋简介程璋(1869-1938),男,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江苏泰兴,后寓上海。早年为学徒,后从杨润之习画。曾执教常州艺术学校,上海中国公学、苏州草桥中学及北京清华大学。程氏早年学习没骨花卉,中年后变法,吸收西洋画明暗透视法,将写生法与传统笔墨熔于一炉。所作颇为沪商所好。出版有《程瑶笙画册》等。 程璋是一位全才的画家。他不论花卉、翎毛、走兽、山水、人物,皆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尤以花卉、鸟兽最精。他博采众长,广泛地研习古今各流派的绘画特点,传统绘画功力深厚,技法精严。同时又熟谙透视原理,精通博物学。在绘画中又能参揉西画的技法。因此,他所描绘的物像工致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色彩秾丽,构图别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能风行于当时的正统画派之外,在近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 2程璋艺术风采程璋生于清朝末年。曾任教江苏省立第二中学(草桥中学)。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郑逸梅等人都曾亲受其教泽。后来束装北上,到清华大学任教。晚年南返,寓居上海,鬻画自给,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朋友,如冯梦华、陆廉夫、黄宾虹、赵淑孺、贺天健等,直至去世。 程璋在现代绘画史上是一位创新派画家。当时的画坛被苏南吴门四王的画风所笼罩,大家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程璋参用西方绘画技法,创新透视画法,结合写生,在风行画派之外自创新貌。清代泰兴季应召画猫最有名,人称“季猫”。程璋画猫,以纯古之画法,融合西洋画理,于写生中重写神,简直把猫画活了,若用放大镜看,会显现阴阳透视之妙。金铽题诗赞日:“江乡风物季家猫,海上寓公名益高。乞与成都伴琴鹤,归装他日发轻舠。”(金铽《邑人吴筱衫以程璋画猫贻马县长,属题其端》)但是保守派却不以为然,认为程璋的画不是正宗,甚至斥为“野狐禅”,将其摒弃门外。实质他的画能结合实际生活,富有创造性。他的学生、掌故名家郑逸梅在《程瑶笙在画坛上的创新》一文中称道:“即就艺术而论,也足和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并列。”知师莫如弟子,这种评价应不为虚言。 确实,程璋作画,不论草虫、走兽,或是山水、花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去年,我一朋友得一《封侯(蜂猴)图》邀我共赏,从落款看,这画作于1918年。只见画作上松枝盘虬,怪石森立,数猴或葡匐在石块,或悬吊在松枝,姿态各异,可每双眼紧盯着松枝远处的一只蜂窝,而野蜂也嗡嗡作鸣,振翅盘旋,若临大敌。由于画家懂得生物百态,所以画石头,画松枝,画野草,在透视的处理上,远近、前后、浓淡、深浅等,都能合乎自然物象的真实,使画作凭添几分清幽的神韵,显得惟妙惟肖。程璋的画当时虽为正统保守派人士所诟病,但深为海上民众,尤其是沪商的欢迎。据说他的画当时定价很高,当时吴湖帆已成大名,一帧扇面定价大洋32元,合大米约6石,而程璋的同样画作,可高达108元。即便如此,还是应接不暇,甚至出现沪上日商排队竞购的场面。 晚年程璋双目失明,虽经治愈,遇事一怒,又复发作,至老只治愈一目。故晚年不能绘画,而作擘窠大字,并请嘉兴篆刻家朱其石刻“盲人骑瞎马”一印,钤于书作上。富有传奇意味的是,1936年旧历2月20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于沪的那天,正是他的生日,而且时辰都一样! 程璋善山水、人物,尤以花鸟、走兽最精。程璋去世后,由墨缘堂出版《程瑶笙画册》影印本,画册封面为谭延恺题签,并由社会名流许超作序。序文称:“其为画也参物理,研构造,迥异于凡手。故其画山水也,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其画仕女也,纸上真真,呼之欲出;其画花卉也,生香活色,妙造自然;其画动物也,无不毕肖其状。技至此,可谓神诶。” 1941年,程璋遗画八十余帧,经由商务印书馆珂罗版精印成《程瑶笙先生遗作精品集》行世,他的学生胡适之为之题签。 程璋的画作以《九秋九虫图》为最。六尺巨幅,魄力雄伟,形态妙肖。自古以来画家只作九秋图,把九种秋花与九种秋虫变成有组织联系、有章法布局的艺术品,这是仅见之品。据说,当时吴兴名士周梦坡看了《九秋九虫图》钦羡不已,拿600大洋请程璋绘《百寿封侯》手卷,要极变化腾挪之妙。程璋正拟动笔,忽然双目失明,不得不致书婉谢。如果这幅画画成,一定可与《九秋九虫图》相媲美。 程璋的画艺享誉全国。但他很谦虚,从善如流。据说一次他画秋葵,满页都是盛开的花朵,或正或反,或高或低,绰约浓郁,一片芳菲。画好后,他自我欣赏,相当满意。但有人告诉他:“秋葵是次第开放,决不同时竞艳的。”程璋听后立即撕去原稿,重新作画。 程璋画品好,人品更好。他年轻时是学徒出身,因而他一直生活俭朴,不近烟酒,不乱花钱。日常仅一荤一素,出入乘公共车辆。家具多购自旧货店,长几缺一足,用煤油箱垫着。尽管如此,他却喜济人危困,曾说:“我得天独厚,福当和人共享。”一年岁暮,一个经常为他剃头的人给他送来两瓶酒,程璋知道他必有事相求,一问果然是负债难以过年,恳请赐他一画。程璋立即展纸挥毫,给剃头匠作画一幅。剃头匠再三道谢,拿画到市上卖了个好价钱,不但还清了债务,还用余款买了年货回家。 程璋的画作流传于世尚不少,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双猫窥鱼图》等。本世纪初,国家文物局开列禁止出境的书画家名单,程璋与齐白石、徐悲鸿等一起名列其中。(洪亮根据秋水斋等相关资料整理。) ◎ 2.画作欣赏2 武警浙江总队丽水市中队指导员◎ 人物简介程璋,男,武警浙江总队丽水市中队指导员,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 个人荣誉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2011年7月,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 人物故事扫除官兵信仰“盲区” 程璋当上指导员,就碰到一件事:副中队长在中队连续被上级点名批评后,烧香祈福除“晦气”。程璋感到,尽管理论学习天天在抓,但官兵信仰的“盲区”仍然存在。 为此,程璋在中队开展“学党史、知真理、坚信仰”的教育活动,展开“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什么?为什么入党,入党干什么?”大讨论,让大家明确共产党员的信仰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是无神论者,烧香祈福既违背党的性质,又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程璋一席话,在中队引起很大震动,不良习气得到矫正。但程璋没有放松警惕:战士比干部更稚嫩,更容易受消极思想侵蚀。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程璋决心为战士筑起一道“防护网”。他用创新理论帮助战士坚定理想信念,不让一个消极思想在中队落脚。 二级士官张林伟,多次参加军事比武,为支队赢得不少荣誉,但两次提干都“落榜”,怨气渐生:“我算看明白了,谁叫我上面没关系?”程璋帮助张林伟客观分析“落榜”原因,引导他振作精神。他用气拱门作喻:“气拱门没有气体的支撑会塌下来,一个人没有信念的支撑也会倒下去。”在程璋诚恳说服下,张林伟又扬起理想风帆。去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选拔,被提干送警校学习深造。 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程璋为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详细制定自学计划,为此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他还根据兵员成分发展变化,探索实在管用的理论教育办法。战士愿听、想听、爱听,时时有期待感,课课有收获感;他编写的19份教案,11份被上级选编为教材。 焐热一群士兵的心 “雷叶,快,快,快起床,马上把车开到中队来,小张发高烧,需要立即送医院!”雷叶是程璋的妻子,由于家离中队近,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她总是开车就往中队赶。雷叶记得,买车前,程璋曾与自己有个约定:白天车属于你,但半夜里战士有个头疼脑热的,私车必须顶公车用。车还没行至中队,雷叶便看到程璋背着生病的战士早已来到大路边。借助汽车的灯光,她发现程璋额头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嘴巴不停喘着粗气。挂号、验血、输液、取药……程璋为战士看病就像对自己亲人一样,楼上跑到楼下,一刻也不闲着。 2009年10月12日夜幕一降临,战士朗虎就被请到中队办公室。程璋指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说:“把袜子脱掉,泡个脚。”原来,朗虎有脚患,一脱袜子就钻心地疼,还发出难闻的气味。程璋不嫌弃,下手给他洗脚、点药,感动得朗虎不知说什么好。 在程璋的“知兵录”里,记载着官兵的经历、特长、习惯、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程璋认为,爱兵必先知兵。程璋根据战士特点总结出工作看情绪、活动看兴趣、吃饭看饭量、走路看神态、晚上看睡眠等10多种方法,拓展了爱兵新境界。一颗滚烫的心,焐热了一群士兵的心。 “别让一杯水压垮” 每一代人都会有时代的烙印。“90后”战士可以概括为一组矛盾的“结合体”:个性张扬,思想隐蔽;敢于竞争,意志不坚;主动肯干,韧性不够;富于创新,作风不够扎实;渴望民主,自律意识较差。一些带兵人坦言:“现在的兵不好带!”然而程璋认为,不是兵难带,而是不尽力,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得法。 战士王士容“吊儿郎当”出了名,班长、排长称他“无药可救”。程璋给班、排长“支招”--抓住王士容的每一点进步,予以公开表扬。很快,王士容就有了转变,年底还被评为优秀士兵。6年来,程璋将“后进”培养成“优秀”的士兵,总计有23名。 和许多大学生一样,2007年底,张绣绿怀着报国梦投笔从戎。因考军校发挥失常名落孙山,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程璋把张绣绿叫到办公室,给他倒上一杯水。在倾听张绣绿诉说内心失望后,程璋笑着问他:“这杯水重吗?”“不重。”“你能端多久?”“两三个小时没问题。”“那一天呢?”张绣绿若有所思。程璋继续开导:“其实一杯水并不重,老端着就端不住。把它放下,再端起来,就可以端得更久。人生机会很多,千万别让一杯水给压垮啦!”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张绣绿重新制定复习计划,2010年,顺利考上武警杭州指挥学院。 不做“顺水人情” 2008年,一名机关业务领导拿着一份入党志愿书找到程璋,要求给予不在党员发展对象中的亲戚照顾,程璋当即予以拒绝。有人提醒:“发展名额又不占我们的指标,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给他个面子,犯不着得罪上面。”程璋态度坚决:“给了他面子,就丢了党的面子。” 江苏籍战士小徐的父亲带著名烟名酒来到中队,希望程璋关照其儿子,程璋婉拒,耐心举例说服小徐父亲,告诉他“在部队成长进步,靠孩子自己走正道”。小徐父亲感慨地说:“部队有你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就放心了!”几年来,中队严格按党的标准发展党员19名,官兵个个信服。 一次,驻地一私企老板找到程璋,提出只要中队平时派两个兵到公司“晃一下”,许诺一年给他10万元。程璋断然回绝:“我们只听党指挥,不听钱指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